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AB517A06)

作品数:6 被引量:151H指数:6
相关作者:赵学勇赵哈林张铜会左小安张继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沙地
  • 4篇土壤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科尔沁沙地
  • 2篇植被
  • 2篇沙漠化
  • 2篇干旱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野外
  • 1篇植被动态
  • 1篇沙地植被
  • 1篇沙漠化土地
  • 1篇疏林草地
  • 1篇水分动态
  • 1篇水分条件
  • 1篇土壤颗粒
  • 1篇土壤颗粒组成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赵学勇
  • 4篇张铜会
  • 4篇赵哈林
  • 3篇左小安
  • 3篇张继义
  • 2篇黄刚
  • 1篇赵丽娅
  • 1篇李玉霖
  • 1篇王娟
  • 1篇魏珍珍
  • 1篇移小勇
  • 1篇云建英
  • 1篇何玉惠
  • 1篇刘新平
  • 1篇付丹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水分动态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5年
随着土地沙漠化危害的不断加剧,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水分动态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回顾国内外沙地水分动态的研究现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评述,指出了目前尚未涉及的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内容。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应注重从方法上的突破,试验手段的创新和研究领域的拓展三个方面来进行。
刘新平张铜会赵哈林赵学勇何玉惠
关键词:沙漠化土壤水分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动态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5年
通过回顾植被动态研究的历史,简要概述了植被动态的发展。综述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历年来植被动态的研究现状。研究指出植被动态变化与农牧交错带内气候、自然环境演变、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及土地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根据农牧交错带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应从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其受损及恢复机理,为农牧交错带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左小安赵学勇张铜会赵丽娅张继义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动态
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场土壤水分对干旱和降雨响应的空间变异性被引量:40
2005年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场土壤含水量对干旱和降雨响应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干旱时沙质草场表层(0~20cm)、亚表层(20~40cm)土壤含水量可很好地拟合成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在1~2.26m,1~6.63m的中等尺度范围内表现出很高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度分别为0.92,0.87,分维数均表现出较弱的空间依赖性,分别为1.99,1.94,两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特征差异小,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强,破碎化程度高。降雨后沙质草场土壤表层、亚表层土壤含水量可很好地拟合成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也具有空间结构特征,空间自相关度分别为0.62,0.98,变程分别为181.80m,4.55m,分维数为1.91,1.99,再有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图分析,表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小,亚表层空间变异性大,两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干旱时与降雨后沙质草场表层土壤水分统计特征、变异函数模型和参数、分维数和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分布图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亚表层差异较小。一定强度的降雨在短期内只能削弱处于干旱时沙质草场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使其表层土壤水分破碎化程度、空间变异性减弱,而对土壤深层的水分补充和影响有限。
左小安赵学勇赵哈林李玉霖移小勇黄刚
关键词:土壤水分地统计学科尔沁沙地干旱降雨
科尔沁沙地几种乔灌木树种耐受极端土壤水分条件与生存能力野外实地测定被引量:26
2006年
用有限面积法野外实地测定了科尔沁沙地几种常见乔灌木树种所能耐受的极端临界土壤含水量和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有限面积法通过限制植物根系水平分布的范围,降低了根系分布区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减少植物的吸水范围,加重了植物的受旱程度,有利于对植物耐受极端干旱能力的检验。测定是在植物野外实际生存状态下进行,测定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野外实地测定结果表明: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山杏、小叶锦鸡儿、差巴嘎蒿、黄柳、榆树、杨树的最低临界土壤含水量分别是0.82%、0.87%、1.61%、1.89%、2.04%和2.27%,形成了一个梯度顺序,反映了几个树种耐旱性的差异和适宜生境条件的不同。植物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表现为叶片枯黄、萎蔫、脱落和枝条从上到下逐渐干枯,但枝条基部和根系仍然存活,并保持较长时间的存活能力,在遇到适宜的降水后能继续萌发、生长。这一特性具有蓄种、保种作用,对维持荒漠植物种群稳定与种源续存具有重要意义。测定结果对评价物种的抗旱能力和维持人工林群落稳定具有参考价值。
张继义付丹魏珍珍赵哈林张铜会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地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群空间格局被引量:33
2005年
应用多样性指数对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地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空间格局指数测定了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多样性较低,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较高。在生活型功能群中,一、二年生草本处于优势地位,多年生草本具有稳定群落的效应;在生态功能群中,旱生、中生植物占有主体优势,但在群落中又存在植物功能互补效应。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出聚集分布,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即幼苗、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到了成树阶段为随机分布。
左小安赵学勇张铜会云建英黄刚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科尔沁沙地疏林草地乔木种群灌木层草本层
沙地植被恢复过程土壤颗粒组成变化及其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19
2009年
对不同沙漠化程度的6个群落样地的土壤取样,采用水洗法和吸管法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结果表明:在严重沙漠化的土地上,土壤颗粒组成以0.25~0.10 mm的细砂和0.50~0.25 mm的中砂等粗粒成分为主,分别为77.62%和19.02%,且细砂富集作用明显,富集系数达到了1.25;而0.10~0.05 mm的极细砂和〈0.05 mm的粘粉粒等细粒成分存在贫化作用,含量极低,分别为1.65%和1.67%。土壤颗粒组成的这种特征是沙漠化过程土壤各级颗粒受到强烈分选、土壤组成粗粒化的反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的主要表现是粘粉粒和极细砂富集作用强烈,富集系数达到了3.06和2.75,含量明显上升,分别为16.27%和27.38%,空间变异程度降低,细砂和中砂含量则显著降低。富集系数和变异系数能够指示和表征群落生态过程持续的强度和扩展的范围。
张继义王娟赵哈林
关键词:沙漠化土壤颗粒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