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A720001)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肖士英同燕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大...
  • 1篇信念
  • 1篇意识形态
  • 1篇知识论
  • 1篇社会治理
  • 1篇向度
  • 1篇化解
  • 1篇基本向度
  • 1篇合法
  • 1篇安全基础
  • 1篇拜物教

机构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肖士英
  • 1篇同燕

传媒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是单向塑造还是双向规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诠释合法形态探究
2010年
大众关于人类解放实践的感性认识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该实践的理性认识,构成了关于该实践内在关联的"双重解释":前者孕生、支撑后者,后者基于向前者学习而生成,又通过教化等途径向前者渗透,批判地塑造、提升前者,从而共同为大众解放实践提供精神支援系统。这双重解释间如此相向规约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整内涵,是由"大众塑造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塑造"这样的双维取向前后衔接、循环互动所构成的整体。
肖士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基本向度的当代诠释被引量:4
2011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发展实践的感性认识,与关于该实践的理性认识,构成了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双重解释":前一重解释孕生、支撑后一重解释,后一重解释批判地塑造、提升前一重解释,共同为大众解放发展实践提供支援系统。这双重解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整内涵是由"大众塑造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塑造"这样的双维取向前后衔接、循环互动所构成的整体。
肖士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思想安全的信念基础及其缺失根源与化解条件——思想安全基础的转换:由知识论走向信念论被引量:4
2010年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人生存安全问题似乎只呈现为人感性生理生命的安全问题,其实还存在着非感性的思想安全问题。它涉及思想是否存在根本性威胁、灾难和风险,从而是否能存续发展的问题。它具体表现为:思想是否正确认识和顺应了生活法则,是否具有真理性;思想是否能引导人创造条件,运用生活法则实现和支撑人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其核心和关键在于思想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统一、归宿于真理。思想对信念的直接依赖性,决定了思想安全直接有效的基础,只能是人关于认识、顺应和创造条件运用生活法则,是作为人健康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的信念。当代思想安全的基础必须由传统的知识论取向转换为信念论取向。
肖士英
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及其对策被引量:8
2016年
意识形态内在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展开于意识形态场域、内在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意识形态的存在形式。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表现为:阻障社会治理多元协调目标的生成、限制社会治理认知质量的可靠性、抑制甚至摧毁社会治理的可能性、窒息社会治理创新可能性、弱化社会治理主题选择的恰当性、销蚀社会治理批判的有效性。社会治理并不具有自足性,不能在其自身限度内避免和有效应对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因此,决不能盲目膜拜社会治理,必须对其功能限度及意识形态对其严峻挑战有清醒的认识。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有效对策由以确定的根本依据,在于社会存在的内在客观要求。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的有效对策,呈现为基于此依据的由多环节构成的对策群。
同燕肖士英
关键词:意识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