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070728-2)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鸥陈立王春艳吕晓艳王云晶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再灌注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灌注
  • 2篇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氧化应激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缺血
  • 1篇心脏缺血再灌...
  • 1篇心脏缺血再灌...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小檗碱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应激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实验性2型糖...
  • 1篇受体
  • 1篇鼠模型
  • 1篇糖尿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省结核病...

作者

  • 3篇陈立
  • 2篇王云晶
  • 2篇吕晓艳
  • 2篇王春艳
  • 2篇李鸥
  • 1篇王志和
  • 1篇杨成君
  • 1篇孙国光
  • 1篇谭宇才
  • 1篇邵明柏
  • 1篇曲成刚
  • 1篇李金成
  • 1篇徐志刚
  • 1篇王春梅
  • 1篇杨煜
  • 1篇何淑梅
  • 1篇陈加俊
  • 1篇张明
  • 1篇杜红伟
  • 1篇项丹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硒化钠对高龄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硒化钠对大龄大鼠心肌氧应激及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氧应激灌注及全心I/R模型;建立过氧化氢灌注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 nmol/L)给药组、过氧化氢灌注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过氧化氢灌注2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 nmol/L)给药组、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黄嘌呤联合黄嘌呤氧化酶灌注2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全心I/R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硒化钠(100 nmol/L)组、I/R组和对照组,离体心预灌注20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观察硒化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100 nmol/L硒化钠改善过氧化氢或黄嘌呤灌注模型氧应激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P<0.05)。缺血前硒化钠(100 nmol/L)给药能明显恢复大鼠I/R前后心脏的左室发展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硒化钠能够改善I/R损伤大鼠的心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氧紧张有关。
杨煜杨成君曲成刚孙国光张明李金成王志和谭宇才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氧应激
癸酸钠对盐酸小檗碱在小肠各段促吸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癸酸钠(Sodium caprate,SC)对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er)在大鼠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及有效作用部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分肠段观察了SC对小肠吸收的促进效果,并根据计算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Papp)和增渗比(Enhancement Ratio,ER),比较癸酸钠对不同肠段Ber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 Ber在小肠各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SC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均可促进Ber的吸收(P<0.05或P<0.01),回肠黏膜对吸收促进剂SC有较高的敏感度,促渗强弱顺序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SC组各肠段Pap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增渗比ER分别为2.08、1.49、3.49。结论 SC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均可显著促进Ber的吸收,其在小肠的促吸收最佳部位是回肠。
吕晓艳白彩艳陈加俊王云晶孟昭杰李鸥王春艳陈立何淑梅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肠道吸收
己酮可可碱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多种因素参与了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而钙超载和自由基是诱发心功能紊乱及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己酮可可碱是一种非特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大量的实验及药物研究表明,己酮可可碱作为一种血管扩张药已...
徐志刚王春梅项丹陈立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缺血再灌注钙反常
文献传递
1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骨骼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代谢酶1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及其受体(GR)在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蛋白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30mg·kg-1)2次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8周后大鼠剪尾取血,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相关指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11β-HSD1和G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胰岛素分泌指数(I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HOMAβ细胞分泌指数(HβCI)明显下降(P<0.05),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显著升高(P<0.05),表明模型组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合并有胰岛素分泌不足。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骼肌组织中11β-HSD1及GR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注射建立的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具有高血糖、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及胰岛素抵抗特征;糖尿病模型骨骼肌组织中11β-HSD1及GR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吕晓艳王春艳孟昭杰王云晶李鸥陈立邵明柏杜红伟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