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424)

作品数:17 被引量:145H指数:8
相关作者:孙志高孙文广孙万龙牟晓杰姜欢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黄河
  • 11篇黄河口
  • 9篇土壤
  • 7篇湿地
  • 6篇潮滩湿地
  • 4篇碱蓬
  • 3篇
  • 2篇氮输入
  • 2篇盐沼
  • 2篇有机物
  • 2篇湿地土壤
  • 2篇矿物
  • 2篇黄河三角洲
  • 2篇沉积物
  • 1篇氮动态
  • 1篇养分
  • 1篇有机氮
  • 1篇沙质海岸
  • 1篇沙质海岸防护...
  • 1篇生境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烟...
  • 5篇鲁东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滨州学院
  • 2篇青岛大学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5篇孙志高
  • 8篇孙万龙
  • 8篇孙文广
  • 6篇牟晓杰
  • 5篇王玲玲
  • 5篇姜欢欢
  • 4篇宋红丽
  • 2篇赵全升
  • 2篇刘兴土
  • 2篇任鹏
  • 1篇陈冰冰
  • 1篇王传远
  • 1篇卢晓宁
  • 1篇吕迎春
  • 1篇衣华鹏
  • 1篇孙景宽
  • 1篇王伟
  • 1篇王苗苗
  • 1篇田莉萍
  • 1篇张文

传媒

  • 5篇湿地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Chines...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尾闾河段和河口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毒性风险评价被引量:13
2018年
于2012年10月8~9日,在黄河尾闾河段和河口区,采集表层(0-10 cm深度)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的Cr、Ni、Cu、Zn、Pb、Cd含量,分析了尾闾河段和河口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法(EF)、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和毒性单位总和(∑TUs),评估6种重金属的生态毒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尾闾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的Cr、Zn、Ni、Pb、Cu和Cd平均含量依次为56.13 mg/kg、32.80 mg/kg、14.68 mg/kg、10.77mg/kg、8.14 mg/kg和0.57 mg/kg,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的Zn、Cr、Ni、Pb、Cu和Cd平均含量依次为53.95 mg/kg、48.88 mg/kg、21.81 mg/kg、16.37 mg/kg、14.62 mg/kg和0.37 mg/kg。尾闾河段和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Cd的平均富集系数值分别为6.042和3.843,说明尾闾河段和河口区受人为污染的影响比较明显;尾闾河段表层沉积物中Cu含量与粉粒含量显著正相关(n=17,p〈0.01),河口区沉积物中Cu含量(n=8,p〈0.01)和Zn(n=8,p〈0.05)与粉粒含量显著相关;尾闾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主要为机械制造、化工企业排放和化肥使用,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源于石油开采、船舶航运和硫化物;尾闾河段表层沉积物中Cu、Zn和Pb以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Zn和Pb的毒性效应很少发生,尾闾河段表层沉积物中Cr、Cd和Ni以及河口区沉积物中Cd、Ni、Cr和Cu的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说明尾闾河段和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毒性风险较低;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Ni、Cu、Zn和Pb含量高于尾闾河段表层沉积物。尽管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Cd的生态毒性风险不高,但富集明显,因此,未来应重点加强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Cd的生态毒性风险防范。
黎静孙志高孙万龙田莉萍陈冰冰
关键词:重金属黄河口
Nitrogen Biological Cycle Characteristics of Seepweed(Suaeda salsa) Wetland in Intertidal Zone of Huanghe(Yellow) River Estuary被引量:9
2012年
From April 2008 to November 2009,the nitrogen(N) cycle of plantsoil system in seepweed(Suaeda salsa) wetland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Huanghe(Yellow) River estuary was studied.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N had sig-nificant seasonal fluctuation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and the net N mineralization rates in topsoi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rowing season(p < 0.01).The N/P ratio(9.87 ± 1.23) of S.salsa was less than 14,indicating that plant growth was limited by N.The N accumulated in S.salsa litter at all times during decomposition,which was ascribed to the N immobilization by microbes from the environment.Soil organic N was the main N stock of plant-soil system,accounting for 97.35% of the total N stock.The 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coefficients of S.salsa were very low(0.0145 and 0.3844,respectively),while the N cycle coefficient was high(0.7108).The results of the N turnovers among compartments of S.salsa wetland showed that the N uptake amount of aboveground part and root were 7.764 g/m2and 4.332 g/m2,respectively.The N translocation amounts from aboveground part to root and from root to soil were 3.881 g/m2 and 0.626 g/m2,respectively.The N translocation amount from aboveground living body to litter was 3.883 g/m2,the annual N return amount from litter to soil was more than 0.125(-) g/m2(minus represented immobilization),and the net N mineralization amount in topsoil(0-15 cm) in growing season was 1.190 g/m2.The assessment of N biological cycle status of S.salsa wetland indicated that N was a very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and the ecosystem was situated in unstable and vulnerable status.The S.salsa was seemingly well adapted to the low-nutrient status and vulnerable habitat,and the N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determined in the compartment model might provide scientific base for us to reveal the special adaptive strategy of S.salsa to the vulnerable habitat in the following studies.
SUN ZhigaoMOU XiaojieSUN JingkuanSONG HongliYU XiangWANG LinglingJIANG HuanhuanSUN WanlongSUN Wenguang
关键词:土壤有机氮环境微生物碱蓬珠江口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不同生境下翅碱蓬锰和锌含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7
2012年
锰和锌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氮的代谢起到重要的影响;锌元素还与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息息相关,锰元素则能够调节植物体内氧化还原状况,是盐生植物适应环境不可缺少的元素。于2008年5~11月,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不同生境下,对翅碱蓬(Suaeda salsa)的锰和锌含量与累积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和低潮滩翅碱蓬的锰和锌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中潮滩翅碱蓬不同器官的锌含量都大于低潮滩翅碱蓬,而低潮滩翅碱蓬除了根的锰含量小于中潮滩翅碱蓬外,其他器官的锰含量都大于中潮滩翅碱蓬;二者不同器官的锰和锌含量都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其变化模式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都表现为生长初期锰和锌含量较低,之后波动增加;二者枯落物的锰含量变化较为一致,但锌含量差异显著(p<0.05);尽管中潮滩翅碱蓬与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的锰和锌含量间的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同表现型植被间差异较大,原因可能与其生理生态结构以及对锰和锌元素吸收与利用程度的差异有关。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的锰和锌储量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且其变化模式大多符合Gauss曲线;在翅碱蓬生长阶段,根为中潮滩翅碱蓬锰和锌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分别为(26.23±5.43)%和(2.84±1.06)%;根也为低潮滩翅碱蓬锌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为(19.58±10.95)%;而茎为低潮滩翅碱蓬锰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为(42.09±4.08)%。二者枯落物中锰和锌储量,特别是锌储量,所占比例很高,这可能与翅碱蓬生长末期,其地上不同器官中残存的大量锰和锌元素,在其死亡前因移动性较差而无法大量转移有关。研究发现,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锰和锌含量和储量的变化及差异主要与其生态学特性、不同器�
宋红丽孙志高牟晓杰王玲玲姜欢欢孙万龙孙文广
关键词:翅碱蓬黄河口
黄河口潮滩盐沼沉积强度对碱蓬残体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模拟研究了黄河口潮滩盐沼沉积强度对中潮滩碱蓬(Suaeda salsa)和低潮滩碱蓬残体分解及氮动态的可能影响。沿水盐梯度,设中潮滩和低潮滩2个分解小区,每个分解小区分别设无沉积(0 mm/a)、当前沉积增加(100 mm/a)和未来沉积增加(200 mm/a)3种固定沉积处理。结果表明,沉积强度对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的分解具有一定影响,强沉积下残体的失重率和分解速率一般较高。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二者残体的分解速率分别将增加138.10%~235.56%和8.89%~10.20%,95%分解时间分别将减少58.01%~70.24%和7.94%~9.13%。未来沉积增加处理下,中潮滩碱蓬残体的氮含量最大,其次为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沉积处理下的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低潮滩碱蓬残体在未来和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氮含量相当,无沉积处理下的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中潮滩碱蓬残体在分解阶段将大多表现为氮累积特征,而低潮滩碱蓬残体将一直表现为较强氮释放特征,C/N对二者残体分解过程中氮养分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研究发现,当不同沉积强度下潮滩环境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中潮滩和低潮滩碱蓬残体的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其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其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分解环境的养分供给状况。
孙志高牟晓杰王玲玲孙万龙孙文广
关键词:黄河口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28
2012年
2009年5月,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潮滩湿地土壤的TC、TN和C/N含量具有明显的水平变异性,自表层向下均呈显著降低趋势,总体表现为TN>C/N>TC。潮滩湿地土壤不同土层TN和C/N含量的水平分布空间结构明显,分别符合不同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且具有强烈/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性均以向低潮滩延伸且受潮汐涨落影响较大的方向为最大,自然结构因素在引起TN和C/N空间异质性中的贡献占优,随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潮滩湿地土壤不同土层TN和C/N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表层土壤的TN含量向低潮滩延伸方向形成明显斑块低值区,边缘则形成斑块高值区,而不同土层的C/N以及亚表层的TN则与之相反。研究发现,微地貌特征和潮汐微域物理扰动强度是导致空间异质性的重要随机因素,而水盐条件、土壤类型和潮汐物理扰动是重要结构因素。湿地有机质来源以陆源为主,且越靠近海的方向,潮滩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受陆源的影响越大。
牟晓杰孙志高刘兴土
关键词:黄河口潮滩湿地
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CH4氧化潜力及其对有机物输入的响应被引量:10
2014年
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基于短期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潮滩土壤CH4氧化潜力及其对有机物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尽管4种湿地土壤的CH4氧化潜力存在一定差异(P>0.05),但整体变化规律相似.12~60 h,CH4氧化潜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60~132 h,CH4氧化潜力均呈迅速增加趋势.4种湿地土壤CH4氧化潜力整体表现为光滩(2.37 μg/g·d)>低潮滩(2.29 μg/g·d)>中潮滩(1.70 μg/g·d)>高潮滩(1.47 μg/g· d).甲醇输入整体抑制了湿地土壤的CH4氧化潜力,抑制程度表现为光滩>中潮滩>低潮滩>高潮滩.4种湿地土壤的CH4氧化潜力分别为1.27,0.49,0.67和0.38 μg/(g·d),较对照组降低13.56%,70.98%,70.65%和83.83%;酵母膏输入对高潮滩、中潮滩和光滩土壤的CH4氧化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促进程度表现为中潮滩>高潮滩>光滩.3种湿地土壤的CH4氧化潜力分别为2.89,2.41和2.96μg/(g·d),较对照组增加69.38%,64.01%和24.76%.与之相比,酵母膏对低潮滩土壤的CH4氧化潜力表现为弱抑制作用,其氧化潜力为2.14 μg/(g·d),较对照组降低6.67%.可见,不同有机物对潮滩湿地土壤CH4氧化潜力的影响差异较大,在当前外源有机物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情况下,潮滩湿地CH4的源/汇功能将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就使得在估算黄河口潮滩CH4排放清单时应特别关注不同有机物输入对CH4释放的影响.
孙万龙孙志高孙文广翁虹吕迎春姜欢欢王玲玲
关键词:黄河口潮滩湿地甲醇
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响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的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的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的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的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对碱蓬盐沼的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的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影响与氮输入的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的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的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的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和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的情况下,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姜欢欢孙志高王玲玲孙万龙孙文广宋红丽
关键词: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潮滩湿地有机物黄河口
黄河入海口生态恢复区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
2016年
为了研究黄河入海口生态恢复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异特征,垂直于海岸线由黄河岸边向海滩方向布设2 条样带A-E、AA-EE,在每条样带的5 个不同植物群落内采集土样,测定样品的碱解氮、有机质、含水率、可溶性盐和pH 值.结果表明:研究区0~30 cm 土壤中碱解氮、有机质、含水率、可溶性盐的平均含量和pH 值分别为0.355 8mg/ kg、0.330 4 g/ kg、26.61%、0.926 2 g/ kg、8.62;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以样带上香蒲-假苇拂子茅群落为中心向黄河岸边和近海光滩方向逐渐下降;土壤pH 值、含水率及可溶性盐含量自黄河岸边向近海光滩方向呈波动式上升.此外,除pH 值属于弱变异水平外,其余均为中等变异水平,土壤属性变异不明显.
田海凤衣华鹏孙志高张文王学沁罗文变
关键词:土壤属性空间异质性
黄河口岸线变迁对潮滩盐沼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2001、2005和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士或(Ⅰ区,刁口段;Ⅱ区,东营港及临近岸段;Ⅲ区,河口段;Ⅳ区,南部莱州湾岸段)潮滩盐沼的景观演变与海岸线变迁的动因关系。结果表明,岸线变迁直接决定了潮滩盐沼面积的增长或缩减,但其在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2001-2010年,Ⅰ区由于1976年以后刁口流路废弃、水沙输入量锐减导致其岸线持续蚀退,潮滩面积锐减明显(减少57.64 km^2,减少率25.94%);Ⅲ区由于1976年以后黄河由清水沟或清8汉入海,河口区域的持续淤积状态使得岸线持续增长,潮滩面积增加显著(增加66.17 km^2,增长率17.39%);而Ⅱ区由于海堤修建及港口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岸线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潮滩面积变化不大,Ⅳ区潮滩面积持续增加。不同区域潮滩盐沼景观格局随距海远近均呈明显带状分布,依次为芦苇盐沼、碱蓬-柽柳-芦苇盐沼、碱蓬盐沼和光滩。2001-2010年,不同景观类型之间存在明显转移,光滩、碱蓬盐沼和芦苇盐沼的面积持续减少(分别减少6.02、18.39和99.20 km^2,减少率为4.61%、12.86%和50.11%),碱蓬-柽柳-芦苇盐沼的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增加35.50 km^2,增长率为24.99%)。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景观类型均随岸线的淤积或蚀退而发生向海或向陆的演替,岸线变迁是影响不同区域潮滩盐沼景观格局的决定因素,而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长期实施对于近年来河口段岸线的变迁以及盐沼植被景观类型的演变具有深刻影响。
孙万龙孙志高卢晓宁王苗苗王伟
关键词:岸线变迁黄河口
黄河三角洲典型潮滩湿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潮滩湿地土壤NO3--N和NH4+-N的水平变异性在不同土层差异较大,较高的水平变异性主要与其在潮滩湿地良好水分条件下较为活跃的物理运移特性有关;潮滩湿地表层土壤NO3--N的水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符合高斯模型,并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自然结构因素在引起NO3--N空间异质性中的贡献占优,随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表层土壤NO3--N的空间变异性以向低潮滩延伸且受潮汐涨落影响较大的方向最大;潮滩湿地表层土壤的NO3--N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向低潮滩延伸方向形成明显斑块低值区,边缘则形成斑块高值区的特征。微地貌特征和潮汐微域物理扰动强度是导致空间异质性的两个重要随机因素,而水盐条件、土壤类型和潮汐物理扰动是3个重要结构因素。
牟晓杰孙志高刘兴土
关键词:潮滩湿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