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40091)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杜世洪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论“假装+V”结构的逻辑问题被引量:4
- 2010年
- "假装+V"是汉语双动词"V1+V2"的一种特殊结构,会在语言表面上产生出逻辑问题:单从语句的表面主语看,"假装"与后接动词"V"会产生逻辑矛盾。对于这个逻辑问题,传统语法揭示不了问题的实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把"假装+V"解释为语言使用的一个单位。本文从分析"假装+V"的表面语言问题入手,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解释,试图阐明一个道理:语言使用并不一定要接受逻辑的限制,语言的可能并不一定要等于逻辑的可能,也并非要满足事实的可能。
- 杜世洪
- 关键词:假装逻辑问题
- 连贯是一个语言哲学问题——四十年连贯研究的反思被引量:13
- 2011年
- 如果从Winterowd《连贯的语法》一文算起,那么国内外连贯研究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四十年来,连贯研究出现了语言形式研究、语用推理研究、功能语法研究和认知心理研究等四类方法。而且,这四类方法有一个共同的预设: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一个规则性概念。围绕这一预设的连贯研究,尽管成果丰硕,但始终未能解决连贯的理论化问题。究其原因,现有的连贯研究虽然认识到了"有衔接而无连贯"这一"恩克维斯特问题",但未能清算该问题彰显出的认识论的"范畴错误"。在语言哲学视域下,连贯问题其实是一个语言哲学问题;连贯不是规则性概念而是规范性概念。因此,四十年后的连贯研究应该再进一步:应该开启连贯的语言哲学研究,从而探索乃至解决连贯的理论化问题。
- 杜世洪卡明斯
- 关键词:连贯研究语言哲学理论化
-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摹因与替因被引量:1
- 2012年
-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组成要素。坚持语法教学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中都有重要依据。在倡导语言交际的英语教学中,如何系统完成语法教学这一任务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利用摹因与替因理论提出英语语法教学应该从语法显性知识的摹因传递过渡到语法隐性知识的自然运用,因此,充分利用摹因与替因是提高英语学习效能的科学途径。
- 杜世洪
- 关键词:语法教学
- 关于假装的语言分析和概念考察——对中国后语言哲学的一个思考被引量:7
- 2010年
- 如何从事中国后语言哲学研究,这是一个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以汉语假装为例来说明中国后语言哲学应该走"语言分析"和"概念考察"相结合的道路。基于这一认识,就假装而论,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关于"假装摇头"是否可能的语言问题和关于"假装假装"是否可能的概念问题。我们发现:当"假装"作为语词使用时,它所构成的"v1+v2"双动词结构如"假装摇头"会在语言形式上出现逻辑张力,从而说明语言的可能与事实的可能二者的界限并不统一;而作为概念的假装所引发的概念问题,如"假装假装"是否可能这一问题,折射出的道理是语言使用和概念认知并不对等。由此可知,语言问题和概念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对一个个类似于假装问题的语言问题和概念问题的澄清是后语言哲学的中心任务。
- 杜世洪
- 关键词:假装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