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B60100)

作品数:26 被引量:546H指数:15
相关作者:刘建锋徐进周宏伟杨春和李碧雄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 4篇理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岩石力学
  • 5篇地震
  • 5篇震害
  • 5篇汶川地震
  • 4篇盐岩
  • 4篇抗震
  • 3篇应力
  • 3篇抗震设计
  • 3篇层状盐岩
  • 2篇动态断裂韧性
  • 2篇断裂韧性
  • 2篇学校建筑
  • 2篇预应力
  • 2篇韧性
  • 2篇蠕变
  • 2篇细观
  • 2篇力学特性
  • 2篇锚索
  • 2篇可靠性
  • 2篇建筑

机构

  • 17篇四川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襄樊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克劳斯塔尔工...

作者

  • 7篇刘建锋
  • 6篇周宏伟
  • 6篇徐进
  • 5篇李碧雄
  • 5篇杨春和
  • 4篇谢和平
  • 4篇满轲
  • 3篇雷涛
  • 3篇王哲
  • 2篇李银平
  • 2篇费文平
  • 2篇黄诚
  • 2篇曹鹏杰
  • 2篇裴建良
  • 2篇屈丹安
  • 2篇顺远坤
  • 2篇何伟
  • 2篇陈向浩
  • 1篇王安明
  • 1篇侯正猛

传媒

  • 7篇四川大学学报...
  • 6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金属矿山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岩土力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力学进展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荷载下岩石阻尼参数测试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2
2010年
对岩石阻尼参数测试进行理论分析,利用MTS815FlexTest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进行单轴压缩循环荷载下的试验研究。试验加载波形为正弦波,频率3Hz,加卸载振动循环30次,动应力范围1.0~6.5MPa(即2~12kN)。利用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法对岩石阻尼参数进行测试,得到岩石密度与加卸载循环塑性变形、滞回环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等的变化特征。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岩石密度越大,循环加卸载得到滞回环间的塑性变形则越小,相互滞回环间距为紧密型;反之则塑性变形大,滞回环间距为稀疏型;岩石密度越大,滞回环面积则越小,岩石发生的能量耗散则越小,反之则滞回环面积大,能量耗散也大;阻尼比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阻尼系数则大致增加,故可通过岩石密度初步定性判断其阻尼参数特征。
刘建锋徐进李青松李刚林
关键词:岩石力学循环加卸载阻尼比阻尼系数能量耗散
层状盐岩力学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81
2008年
盐岩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损伤自恢复和塑性变形能力大等特性.本文着眼于深部盐岩能源地下储备,在简要介绍国内外盐岩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基础上,着重综述了近期关于层状沉积型盐岩工程力学特性研究的进展.层状盐岩压缩试验表明泥质硬石膏夹层对盐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性有明显的影响,揭示了复合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层状盐岩流变试验表明层状盐岩的蠕变主要由盐岩层控制,硬夹层的存在对溶腔围岩的长期蠕变起到抑制作用;为了深入了解界面的力学特性,开展了层状盐岩直接剪切试验、间接拉伸试验和界面微观分析试验,试验表明层状盐岩体中盐岩夹层界面具有较强的黏结力,这十分有利于盐岩溶腔的密闭性和稳定性;针对特殊的层状岩体提出了复合岩体Cosserat介质扩展本构模型,并应用于层状盐岩构造中能源储库稳定性分析中.最后指出了层状盐岩工程力学特性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重点研究方向.
杨春和李银平屈丹安陈锋尹雪英
关键词:层状盐岩直接剪切试验本构关系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塌方形成机理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某水电站巨型地下厂房第一层开挖施工过程中0+125m至0+147m段发生塌方,塌方总规模5000m3,塌腔呈不规则的葫芦状。结合施工期的监测成果和现场实际情况,从工程地质、爆破震动、开挖卸荷、支护措施以及应力集中等5方面,阐述了塌方形成机理,得出了如下结论:地下厂房塌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存在β80岩脉断层;直接原因是β80岩脉断层段支护措施不当,未能有效限制岩脉断层带由于爆破开挖引起的较大变形。因此,针对地下洞室爆破开挖后暴露的地质薄弱带,及时采取适当的支护和加固措施,加强围岩变形观测,是控制和避免塌方的有效手段。
孟凡理陈向浩何伟费文平崔华丽
关键词:地下厂房塌方安全监测
光纤光栅传感器在重力坝结构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9年
在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表面位移计、电阻应变片等仪器对坝体的位移和应变、坝基以及抗力体的位移进行测试,而传统的监测仪器难以准确测定模型的内部变形。以某重力坝段为基础,在坝体和坝基分别埋设光纤光栅传感器,对结构模型在超载过程中的内部位移进行监测,并采用位移计、电阻应变片对该物理模型进行了变形监测。通过光纤传感器和位移计对坝体和坝基位移的监测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两者在对应部位的监测结果较为一致,证明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重力坝结构模型试验应用中的可行性,同时试验结果揭示了坝基超载安全系数约为6.0,以及在超载作用条件下的坝基破坏机理。
董建华谢和平张林朱鸿鹄殷建华胡成秋陈建叶
关键词:光纤光栅传感器超载法
汶川地震后多层砌体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被引量:35
2009年
5月12日发生在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严重损坏,特别是砌体结构房屋。为了掌握各种类型的砌体结构震害特点,研究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地震发生后,课题组成员在现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震害调查;整理和归纳了此次地震中多层砌体结构破坏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各种破坏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表明,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的破坏主要源于窗间墙承载力不足;按现行规范设计、施工质量较高的多层砌体教学楼和住宅楼能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不仅加强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变形能力,还提高了砌体的抗剪和抗压能力;砌体的破坏形态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应克服当前认识上的一些盲点,考虑砌体真实的受力状态来进行抗震设计;抗震概念设计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李碧雄谢和平王哲王旋
关键词:汶川地震多层砌体结构震害抗震设计
赋存深度对岩石力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5
2010年
研究赋存深度对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对于认识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规律,以及分析深部工程灾害事故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北京门头沟矿区大台井同一岩层进行现场取样,获得了赋存深度处于410-1010m的7个深度水平上的同一层玄武岩,将其加工成77个标准试件(其中单压21个、三轴35个、劈裂21个),借助MTS815和RMTS150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分别进行了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和巴西劈裂实验,获得了玄武岩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基本岩石物理力学参数随赋存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统计意义上玄武岩密度、弹模、单拉强度、单压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随赋存深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加,仅泊松比随深度增加而线性减小.另外,还简要分析了造成不同深度同一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差异的原因.
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杜盛浩满轲严春野
关键词:玄武岩
盐岩损伤测试中卸载模量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盐岩和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下的7级加卸载试验和低周循环加卸载试验测试,对盐岩和大理岩的卸载模量进行了探讨。低周循环试验加载波形采用正弦波,频率1Hz,循环应力幅值小于其平均抗压强度,单级应力幅值为30个振动循环。通过试验,得到了盐岩应力应变滞回环均为条带状,大理岩则均为尖叶状;盐岩在加卸载部位具有较大不可逆变形,对应弹性响应较慢,大理岩则反之;盐岩卸载模量变化趋势受加载测试方法影响较大,而大理岩在2种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卸载模量变化趋势相似;加载应力幅值比加卸载循环数对盐岩不可逆变形增量影响更加显著。损伤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低周循环加卸载方法测试具有显著时间效应变形岩石的损伤弹性模量,能更真实反映其损伤特征。
刘建锋徐进裴建良张茹
关键词:卸载模量盐岩
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砖房震害特点及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底层框架砖房是一种混合结构形式,底部一层全部或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上部多层采用砖墙承重,在我国城镇地区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具有"上刚下柔"的结构特性。512汶川地震中不同烈度地区均有大量该类建筑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也有部分位于极震区的底框砖房表现出很好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组织了考察队,对地震灾区建筑物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科学调查。在介绍和总结了汶川地震中底框砖房的表现——底层过大的水平侧移、过渡层严重破坏或完全坍塌、底层严重破坏或房屋完全倒塌、上部砌体整体发生侧移、以及设计和施工质量良好的底层抗震墙砖房"大震不倒"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在抗震设防地区应禁止使用部分底框砖房,地震中过渡层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设计所采用的受力状态有明显的区别,规范应考虑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不同力学性质来制定上下层刚度比要求,明确对过渡层的延性和强度要求,明确该类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具体措施。
李碧雄王哲
关键词:汶川地震底框砖房震害特征抗震性能
平台CCNBD-SHPB动态断裂韧性试验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CCNBD(Cracked Chevron Notched Brazilian Disc)试件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平台CCNBD-SHPB系统进行动态断裂韧性测试的方法。探讨了动态力平衡对满足SHPB的应力均匀化以及试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推广了准静态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将试件在动态力平衡状态下的最大载荷代入公式,从而得到动态断裂韧性。通过试验对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基于平台CCNBD-SHPB的动态断裂韧性测试是准确的。
满轲周宏伟谢敬礼
关键词:动态断裂韧性应力强度因子
湖北省云应地区盐岩溶腔型地下能源储库密闭性研究被引量:28
2007年
着眼于我国深部盐岩能源地下储备可行性分析,针对湖北省云应盐矿盐岩层薄、富含不可溶或难溶夹层的沉积特点,开展该地区层状盐岩构造中能源储库密闭性综合研究。其一是层状盐岩体中盐岩–硬石膏界面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包括直剪试验、间接拉伸试验和界面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层状盐岩体中盐岩–硬石膏界面具有较强的黏结力,不是一个弱面,这十分有利于盐岩溶腔的密闭性和稳定性。其二是现场盐岩层钻孔高压压水试验,对盐岩层渗透的规律性、盐岩的封闭性以及围岩的承载能力开展研究。综合层状盐岩室内和现场试验的成果表明:湖北省云应地区层状盐岩构造满足盐岩溶腔型地下能源储库的密闭性要求。
李银平杨春和罗超文屈丹安
关键词:岩石力学层状盐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