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017)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金帆耿丙河李锦玲尚庆华朱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三叠
  • 5篇英文
  • 4篇三叠世
  • 4篇中三叠世
  • 2篇三叠纪
  • 2篇系统发育
  • 1篇动物化
  • 1篇动物化石
  • 1篇鱼类
  • 1篇鱼龙
  • 1篇鱼龙类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裂齿
  • 1篇空棘鱼
  • 1篇化石
  • 1篇棘鱼
  • 1篇脊椎动物
  • 1篇脊椎动物化石
  • 1篇古生物
  • 1篇古生物学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博物...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金帆
  • 2篇耿丙河
  • 1篇尚庆华
  • 1篇吴飞翔
  • 1篇李锦玲
  • 1篇谭锴
  • 1篇朱敏

传媒

  • 5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地质通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记云南中三叠世新的裂齿鱼类(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记述了产自云南中三叠世的裂齿鱼类3个新属种——邓氏富源裂齿鱼(Fuyuanperleidus dengi gen.et sp.nov.)、苏氏罗平裂齿鱼(Luopingperleidus sui gen.et sp.nov.)和小齿滇东裂齿鱼(Diandongperleidus denticulatus gen.et sp.nov.)。邓氏富源裂齿鱼区别于其它裂齿鱼的特征,包括上颌骨形状、上下颌牙齿大小及形状、头骨纹饰、上颌骨与第一眶下骨愈合、高鳞片。苏氏罗平裂齿鱼区别于其它裂齿鱼的特征,包括三角形的鳃条骨、腹鳍前有4列水平方向的高鳞片、3个臀鳞。小齿滇东裂齿鱼区别于其它裂齿鱼的特征,包括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前面鳍条的前缘具有小锯齿,鳞片后缘具有许多小锯齿。裂齿鱼类的新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华南裂齿鱼类的多样性,而且提供了裂齿鱼类在三叠纪全球辐射的新信息。
耿丙河金帆吴飞翔王强
关键词:中三叠世
贵州空棘鱼属的修订与系统发育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依据在云南富源中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发现的新材料,对关岭贵州空棘鱼(Guizhoucoelacanthus guanlingensis)进行了补充描述,并修订了鼻骨、顶骨、后顶骨、额外肩胛骨、眶后骨、偶鳍、鳞片等特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贵州空棘鱼属与Whiteia+Piveteauia构成姐妹群,其共有离征包括:两对顶骨的大小相近,第一背鳍鳍条数小于8。建议将贵州空棘鱼属归入怀特鱼科(Whiteiidae)。
耿丙河朱敏金帆
关键词:中三叠世系统发育
贵州中三叠世早期幻龙属(Nothosaurus)一新种(英文)被引量:11
2006年
作为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重要分子,幻龙属化石主要发现于欧洲、中东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中三叠世海相地层,且主要集中分布于安尼期晚期和拉丁期晚期(Edinger,1921;Haas,1980;Rieppel,2000)。我国目前已报道的幻龙属化石有两种:杨氏幻龙(Li and Rieppel,2004)和幻龙属未定种(Rieppel,1998),它们均产于贵州省兴义地区的法郎组竹杆坡段,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最近在贵州省盘县地区关岭组Ⅱ段地层中也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幻龙骨骼化石,证明中三叠世早期东特提斯区同样生存着幻龙类。鉴于标本的骨骼特征与已知的幻龙属种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建立一新种Nothosaurus rostellatus sp.nov.(小吻幻龙)。新种的个体在幻龙属种中为中等(头骨中线长210~320mm);吻部短而小,具4个前颌骨獠齿,紧随其后是第5个明显较小的前颌齿;一对上颌骨犬齿之前有6~9个小型上颌齿;眼窝较大,卵圆形,位置相对靠前;内鼻孔的后缘由腭骨构成,具内鼻槽;外翼骨形成腹向凸缘;下颌具冠状突;背椎神经棘较低,背肋肩部明显加厚。N.rostellatus与其他已知种的主要区别特征是吻部形态和比例。新种的吻部较小,长略大于宽,前端钝圆,基部明显收缩,其吻部长度(从吻端至外鼻孔前端的距离)仅占其头骨中线长度的1/6~1/7,而其他种一般占1/4~1/5,具有细长吻部的N.haasi甚至接近1/3。此外,新种吻端-上颞孔前缘距离与吻端-外鼻孔前缘距离的比值也明显高于其他种。N.rostellatus区别于其他幻龙种的另一主要特征是上颌骨牙齿的数目和排列。在已知的幻龙属种中,很少有一对上颌犬齿前的上颌齿数超过5个者。新种正型标本ⅣPPⅤ14294在一对上颌犬齿前具有6个小型锥状上颌齿,它们大小相等,指向腹方。副型标本ⅣPPⅤ14301在一对上颌犬齿前具有9个小型锥状上颌齿。在已知的Nothosaurus中,新种
尚庆华
关键词:中三叠世
On the horizon of Protopteryx and the early vertebrate fossil assemblages of the Jehol Biota被引量:5
2008年
Protopteryx, a monotypic fossil bird discovered from the Sichakou basin in Fengning, Hebei, is the most primitive enantiornithine currently known. The bird-bearing strata do not contain the index fossils of the Yixian Formation in western Liaoning; the fish and bird fossils have more primitive features than the related forms found in the Yixian Formation, and the conchostracans are those usually distributed in the Dabeigou and Dadianzi formations in northern Hebei. Besides, the Protopteryx-bearing strata underlie the deposits bearing the index fossils of the Yixian Formation in the neighboring basin. Thus, it could be confirmed that the horizon of Protopteryx should be lower than the Yixian Formation, and i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the Dadianzi Formation in northern Hebei. This is the lowest horizon of the known fossil birds in China and Mesozoic enantiornithine birds in the world. Accompanying Protop- teryx, there are other birds, acipenseriform fishes, salamanders, and mammals, which compose the Peipiaosteus fengningensis-Protopteryx fengningensis assemblage. This new assemblage traces the vertebrat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Jehol Biota back to 130.7 Ma b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 marcation of the Jehol Biota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arge-scale tectonic-sedimentary cycles, and Peipiaosteus, instead of Lycoptera, could be taken as the vertebrate representative of the Jehol Biota.
JIN Fan ZHANG FuCheng LI ZhiHeng ZHANG JiangYong LI Chun ZHOU ZhongHe
关键词:脊椎动物化石古生物学
中国三叠纪鱼类综述(英文)被引量:14
2006年
三叠纪鱼类在中国分布广泛。与当时“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一致,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北方大陆的河湖相盆地,但也见于扬子板块与北方大陆碰撞后的四川盆地;海生鱼类则主要分布于华南和喜马拉雅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已知的三叠纪鱼类中,多数为海生类型或与海生鱼类密切相关。中国的淡水三叠纪鱼群主要由原始辐鳍鱼类组成,它们与西伯利亚和中亚的鱼群最为相近,但也有与劳业大陆其他地区及冈瓦纳大陆的鱼类相似的属种。海生鱼群则以“亚全骨鱼类”为主,并包含鲱亚部的进步类群和真骨鱼类的基干类型。华南扬子区拉丁至卡尼早期的鱼群远较早三叠世的鱼群丰富,且这一时期的鱼群与西特提斯同期的鱼群关系已极为密切,约有1/3的种类可归入相同的属。华南中下扬子区很可能是部分后来繁盛于特提斯区的三叠纪鱼类的发源地,如龙鱼类。中国的三叠纪鱼类虽然十分丰富,但大多已知鱼类仅限于零星发现和初步报道,因而仍有待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金帆
关键词:三叠纪鱼类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综述(英文)被引量:24
2006年
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安徽、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和西藏。它们不仅包括有世界性分布的鱼龙类、鳍龙类、海龙类、原龙类等,而且还有仅出现于扬子海区的湖北鳄类。简单回顾了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的研究历史。根据化石的地史分布确认了自早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的7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它们是奥伦尼克期的 Chaohu- saurus-Keichousaurus-Hupehsuchus 组合带,安尼期的 Chinchenia-Sanchiaosaurus 组合带和 Dino- cephalosaurus-Mixosaurus 组合带,拉丁期的 Dingxiaosaurus 带和 Keichousaurus-Nothosaurus 组合带,卡尼期的 Anshunsaurus-Qianichthyosaurus-Sinocyamodus 组合带和诺利期的 Himalayasaurus 带。对化石的古地理环境分析表明,中国早三叠世晚期的海生爬行类主要分布于扬子海区东部(安徽、湖北)的浅海开阔台地和局限海台地。中三叠世由于东部地区的抬升,鱼龙类和鳍龙类向西扩散,在扬子区西部(贵州、云南)辐射发展,在拉丁期达到个体数量和种类的高峰。晚三叠世卡尼期动物的数量依然很多,个体有增大的趋向,但高级分类阶元的数量减少,它们埋藏于海水相对较深的浊积岩相中。晚三叠世诺利期的化石发现于西藏的定日和聂拉木,这是中国惟一属于冈瓦那特提斯区的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仅含大型的鱼龙类。受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埋藏条件的影响,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记录并不完整。目前尚有相当数量的化石未经研究,已记述的化石也需要在研究程度上进一步深化。
李锦玲
关键词:三叠纪鱼龙类海龙类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意外裸鱼的再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意外裸鱼(Gymnoichthys inopinatus)于2010年由Tintori等首次记述并归入基干新鳍鱼类。依据在云南省曲靖地区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世关岭组二段发现的新材料,对意外裸鱼进行了补充描述,并重新讨论了其系统发育关系。在意外裸鱼的新标本上,可见其续骨前端很可能与关节骨相关节,并有确切无疑的单一辅上颌骨,表明意外裸鱼应为鲱亚部(Halecomorphi)鱼类。此外,意外裸鱼的体表无鳞、椎体未骨化、髓棘和髓弓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以及牙齿和尾脉棘的形状都与金尾鱼超科鱼类(caturoids)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意外裸鱼属于金尾鱼超科的基干类群。之前金尾鱼类主要见于欧洲和北美的侏罗系,现在公认的金尾鱼超科鱼类主要包括Liodesmidae中的Liodesmus属和金尾鱼科(Caturidae)中的Caturus和Amblysemius两属。意外裸鱼的发现不仅使金尾鱼类的出现提前了40Ma,而且填补了我国相关材料的空缺。
谭锴金帆
关键词:系统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