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3237110009)
-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玲玲王欣君卢金花陈理徐蕾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大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频率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和β-内啡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制作慢性应激型抑郁症模型大鼠,分别予以氟西汀、假针、2Hz电针、100Hz电针治疗7d,测定行为学表现和β-EP水平。结果:2Hz电针组和100Hz电针组与模型组、假针组、氟西汀组比较,糖水消耗量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都有差异(P<0.05),而氟西汀组与模型组、假针组并无差异。2Hz电针组和100Hz电针组比较,糖水消耗量和水平运动无差异,但垂直运动有差异(P<0.05)。2Hz电针和100Hz电针在纹状体和中缝核β-EP水平均降低(P<0.05),2Hz电针降低显著(P<0.05)。2Hz电针和100Hz电针β-EP水平均与糖水消耗量和水平运动有相关性,但2Hz电针组在纹状体表现出相关性,100Hz电针组在中缝核表现出相关性。结论:2Hz电针和100Hz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均表现出抗抑郁快速起效特点,2Hz电针效果优于100Hz电针,该效应特点与β-EP水平降低有关。两种频率电针β-EP水平与行为学的相关性表现在脑的不同部位。β-EP的受体——μ-受体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将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目标。
- 王欣君王玲玲卢金花徐蕾林燕红
- 关键词:抑郁症电针Β-内啡肽
-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督脉结合口服氟西汀组(治疗组)和口服氟西汀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分值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是一种有效方法。
- 陈理王欣君王玲玲
- 关键词:抑郁症通督调神针刺疗法氟西汀
- “通督调神”针法对抑郁症大鼠海马Bax和Bcl-2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对抑郁症大鼠海马Bax和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养和中等强度不可预见应激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根据行为学得分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氟西汀)组、针刺组和模型组四组,观察针药组、针刺、药物(氟西汀)对模型大鼠open-field运动得分及海马CA3区Bcl-2和Bax蛋白含量在治疗7天、14天时的变化。结果:针药合用对实验性抑郁症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针药结合可明显提高海马CA3区Bcl-2/Bax比率,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结论: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与抑郁症密切相关。针药结合可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起到抗抑郁作用,针刺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是其本身固有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的体现。
- 陈理王玲玲
- 关键词:抑郁症海马BCL-2/BAX
- 针刺抗抑郁快速起效的内阿片肽机制被引量:10
- 2010年
- 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针刺治疗抑郁症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相比起效快速,以控制焦虑情绪和躯体胃肠不适感为特点。针刺治疗各种痛症取得稳定疗效的时间在1周左右,这与针刺抗抑郁快速起效的时间相同。针刺镇痛的主要通路是内阿片肽系统。阿片肽能够使患者产生愉悦感,减轻焦虑情绪和躯体胃肠不适感,目前的研究认为阿片肽具有抗抑郁作用。据此认为,针刺抗抑郁快速起效是通过针刺镇痛的主要通路———内阿片肽系统实现的。
- 王欣君王玲玲
- 关键词:针刺抑郁症内阿片肽
- β-内啡肽及其受体对电针抗抑郁快速起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β-内啡肽及其受体对电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作用。方法制作慢性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模型,分别予以氟西汀和电针治疗7d,评价糖水消耗量、行为学表现和血清、下丘脑β-内啡肽以及下丘脑μ受体水平。结果造模结束后,各组糖水消耗量、行为学表现均下降,治疗7d后,电针组糖水消耗量(79.5±35.9,P<0.01)、行为学水平活动得分(55.5±25.1,P<0.01)、血清β-内啡肽(18.2±1.1,P<0.01)以及下丘脑μ受体水平(0.270±0.028,P<0.01)上升,且高于模型组和氟西汀组(P<0.01)。结论电针相较氟西汀起效快速,这与β-内啡肽及其受体的变化有关。
- 李建兵王欣君王玲玲卢金花陈梅
- 关键词:抑郁症电针Β-内啡肽快速起效
- 不同电针频率对肥胖大鼠下丘脑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对肥胖大鼠体质量,脂肪量,下丘脑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4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2 Hz,2/15 Hz,15Hz),每组各10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下丘脑瘦素受体(LR)和胰岛素受体(I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均可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和脂肪量,下丘脑组织中LR与IR较模型组均上升。其中高频组电针组优于低频电针组,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结论 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肥胖大鼠,可能通过减少脂肪量和提高下丘脑瘦素受体与胰岛素受体,达到减肥效应,且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
- 龚美蓉王耘姜军作徐斌
- 关键词:肥胖大鼠电针频率瘦素受体胰岛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