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579)

作品数:1 被引量:21H指数:1
相关作者:林莉徐农郝光涛王金万沈琳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伊立替康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转移酶
  • 1篇转移性结直肠...
  • 1篇晚期
  • 1篇晚期结直肠癌
  • 1篇结直肠
  • 1篇结直肠癌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多态性
  • 1篇肠癌

机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1篇焦顺昌
  • 1篇葛飞娇
  • 1篇王岩
  • 1篇徐建明
  • 1篇沈琳
  • 1篇王金万
  • 1篇郝光涛
  • 1篇徐农
  • 1篇林莉

传媒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价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以CPT-11为主的FOL-FIRI方案(CPT-11 180mg/m2)和IFL方案(CPT-11 125mg/m2)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检测患者的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化疗毒性、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92例患者,189例行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检测,野生型占37.6%,1个位点变异型占43.9%,2个位点突变异型占18.5%。183例可评价毒副反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6.6%(51/183);3~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15.1%(29/183)。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26.5%vs.9.0%,P=0.021)。UGT1A1*28野生型、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的2~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9.6%、37.5%和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UGT1A1*28纯合突变者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3.3%,高于UGT1A1*28野生型的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是2~4级迟发性腹泻的影响因素。CPT-11剂量高者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OR=5.666,95%CI:2.088~15.377,P=0.001)和2~4级迟发性腹泻(OR=4.481,95%CI:1.568~12.807,P=0.005)发生率也显著升高。158例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30例、SD 91例、PD 34例,总有效率为20.9%。2个位点变异患者的有效率为33.3%,高于野生型的1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治疗时间在6周以下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OR=6.106,95%CI:1.680~22.197,P=0.00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治疗时间及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UGT1A1基因多态性与预后无关。结论 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应用CPT-11为主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疗效较好,由不良反应导
王岩葛飞娇林莉郝光涛沈琳徐农王金万焦顺昌徐建明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转移性结直肠癌伊立替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