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40900)
- 作品数:128 被引量:3,864H指数:38
- 相关作者:龚道溢王绍武张铭张强丁一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地磁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新探索被引量:10
- 2002年
- 对地磁场与气候变化的统计研究早已表明 ,二者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对它们的关系给出一种可能的物理解释。利用近 6 0 0年的地磁场模型资料和全球平均温度序列分析了两者变化的关系 ,发现它们有很好的对应 ,且地磁场变化超前于全球气温变化。从地磁场的变化来看 ,2 1世纪初全球变暖的趋势应该减缓。文中对地表浅层热场 (地热带、火山和地温场 )的分布特征与地球内部软流圈 -岩石圈边界上焦耳热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地表浅层热场与地球深层焦耳热的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这可能暗示地表浅层热场是地球深层焦耳热的反映 。
- 高晓清柳艳香董文杰汤懋苍
- 关键词:地磁场焦耳热气候变化地球系统气候系统
- 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人为硫酸盐气溶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3
- 2003年
- 使用新版RegCM2区域气候模式, 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在CO2加倍情况下引入人为硫酸盐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 进行了其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硫酸盐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 对地面气温为降温作用, 其中在冬半年和在南方更明显; 对降水的影响为全国各月平均降水将以减少为主, 年平均降水变化的基本特点为在中国东部以减少为主, 西部以增加为主。但无论温度还是降水变化的数值都很小。
- 高学杰林一骅赵宗慈
- 关键词:温室效应区域气候模式
- 温室效应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9
- 2003年
- 在一个全球模式中嵌套了RegCM2区域气候模式,进行了CO2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CO2加倍的情况下,这里的气温将明显升高,升高值一般在2.6~2.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值。同时降水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也将明显增加;其中青藏铁路沿线的增加率一般在25%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值水平。温室效应同时会使得青藏铁路沿线的日平均最高气温升高。
- 高学杰李栋梁赵宗慈Filippo Giorgi
- 关键词:青藏高原青藏铁路沿线温室效应区域气候模式
- 冬季北极涛动和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87
- 2003年
-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 ( AOI)、NCEP/NCAR4 0 a再分析资料中的海平面气压( SLP)、850、50 0、2 0 0 h Pa等压面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 6 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运用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 ( EOF)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华北冬季气温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 ,特别是在年代际尺度上关系尤其密切。华北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前为持续冷冬 ,80年代中期之后变为持续暖冬 ,其间相对正常 ,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亦存在类似的 3个阶段。冬季北极涛动高(低 )指数年 ,华北地区为暖 (冷 )冬年。其原因在于 ,北极涛动在对流层低层和高层都可激发类似 EU遥相关型的异常 ,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影响华北地区气温。强 (弱 )涛动年大气环流具有弱 (强 )东亚冬季风特征 ,西伯利亚高压减弱 (增强 ) ,亚洲大陆地面东北风减弱 (增强 ) ,高空东亚大槽减弱 (增强 )。
- 何春何金海
- 关键词:气温变化暖冬冷冬经验正交函数
- 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4年
- 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的应用及分析研究,指出了模式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并评析了模式改进工作,最后进行了讨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 岳彩军陆维松李清泉梁旭东端义宏
- 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与季节突变 Ⅲ.气候平均情况被引量:43
- 2002年
- 该文第Ⅰ部分定义了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第Ⅱ部分按比对个别年份的情况作了具体计算,第Ⅲ部分则利用NCEP/NCAR 1978~1997年气候中均资料做了实际计算,其结果与第Ⅱ部分大体一致,但更鲜明且更有代表性(是气候平均而非个别年份)。主要结果有:(1)在对流层中下层,亚洲冬季风环流的建立始于欧亚大陆高纬西风带,夏季风环流的建立始于太平洋副高(副热带季风),以及由于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冷高等几个大气活动中心的建立或加强(热带季风)。(2)各季节的建立始于平流层,之后是对流层低层的极区和热带个别区域,并由上述层及地区分别向上、下层和中纬度地区发展,最终导致整个半球季节环流场的建立。(3)季节突变最强在平流层,分别位于两半球的热带到副热带以及高纬到极地,其中从冬到夏的突变明显强于从夏到冬的突变,而对流层的季节突变较平流层偏弱,主要位于热带到副热带的中上层。
- 薛峰林一骅曾庆存
- 关键词:季节突变马斯克林高压夏季风环流平流层大气环流季风
- 东亚夏季风环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被引量:30
- 2002年
-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CAR海温资料 ,对ENSO循环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年夏季风环流的强度系数及其与多年平均夏季风环流的相似系数和差异系数 ,分析它们与海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 ,且与赤道东太平洋SST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其中又以与三个月前的海温变化关系最好。在春季 (3~4月 )Nino 1+2区为冷、暖水时 ,当年夏季 (6~ 7月 )东亚季风区中 85 0hPa等压面上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和东亚季风区的垂直经圈环流都有明显差异 ,在冷水期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比暖水期高 ,季风环流圈的上升支北移 ,东亚夏季风环流较暖水期强。
- 陈月娟周任君简俊
- 关键词:ENSO循环厄尔尼诺
-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被引量:263
- 2003年
- 文中从夏季东亚热带、副热带环流系统特点出发 ,定义了能较好表征东亚夏季风环流年际变化的特征指数 ,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及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文中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既反映了夏季东亚大气环流风场的变化特征 ,也较好地反映了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此外 。
- 张庆云陶诗言陈烈庭
- 关键词:年际变化大气环流汛期降水
-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计算不确定性原理——Ⅱ.理论分析被引量:20
- 2000年
- 研究了常微分方程一般数值解法的误差传播规律 ,提出理论收敛性、数值收敛性和真实收敛性 3种收敛性概念 ,详细讨论了浮点机上一般数值解法的舍入误差的各种分量 .通过引进一类新的递推不等式 ,本质改进了线性多步法误差界的经典结果 ,结合概率理论导出了浮点机上舍入误差的“正常”累积增长 ,并给出一般多步法总误差的统一估计 .在此基础上 ,解释了数值试验中的各种现象 ,导得两个与方程、初值、数值格式无关且与数值试验中相一致的普适关系 ,并给出计算不确定性原理的明确数学表述 。
- 李建平曾庆存丑纪范
- 关键词: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 敦煌干旱区一次降水过程陆面特征模拟被引量:5
- 2004年
-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在敦煌双墩子戈壁站取得的观测资料及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对陆面模式进行了改进,然后对一次典型较大降水过程的陆面特征及近地层的风、温、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式能对降水条件下的干旱区陆面特征进行较好的模拟,其中对辐射、地表温度的模拟相当好,能量的模拟总体结果令人满意;另外由于本模式专门考虑了近地层的影响,所以对近地层的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模拟结果相当好。
- 王胜张强卫国安
-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陆面过程降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