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996)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孙兴怀郭文毅凌志红姜春晖孔祥梅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西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眼压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高眼压
  • 4篇高眼压
  • 3篇受体
  • 3篇猕猴
  • 2篇血管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节细胞
  • 2篇视皮层
  • 2篇视网膜神经
  • 2篇视网膜神经节
  • 2篇视网膜神经节...
  • 2篇皮层
  • 2篇网膜神经节细...
  • 2篇细胞
  • 2篇慢性高眼压大...
  • 2篇毛细血管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1篇西澳大学

作者

  • 7篇孙兴怀
  • 3篇凌志红
  • 3篇郭文毅
  • 2篇孔祥梅
  • 2篇陈倩
  • 2篇姜春晖
  • 1篇戴毅
  • 1篇金晓红
  • 1篇余晓波

传媒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即早基因在视神经损伤大鼠初级视皮层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早期即早基因c-jun、c—fos在初级视皮层的表达及其与视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实验研究。为两因素析因设计,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入组。采用视神经钳夹和视神经离断的方法分别造成大鼠单眼急性部分视神经损伤和视神经完全性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正常组和损伤后2h、1d、3d、1周、1个月取脑组织行冰冻切片,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眼代表区初级视皮层的c—Jun、c—Fos蛋白表达并计算阳性神经元分布密度,统计学检验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视神经钳夹组与视神经离断组的c—Ju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44,P=0.000)。视神经钳夹组与视神经离断组的c—Ju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44,P=0.000)。视神经损伤后2h初级视皮层即出现c—Jun蛋白的表达升高,1d达高峰;视神经离断组c—Jun升高幅度高于视神经钳夹组。视神经钳夹组与视神经离断组的c—Fos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32,P=0.000)。c—Fos蛋白表达在视神经钳夹伤后2h降低,3d达谷底;视神经离断组降低幅度小于视神经钳夹组,且2h时存在短暂表达升高。结论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早期初级视皮层即发生即早基因c-Jun、c-Fos的表达改变,且可能通过作用相反的途径在初级视皮层引起不同的效应。
陈倩孙兴怀
关键词:基因即早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视皮质SPRAGUE-DAWLEY
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血管的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血管的异同,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建立动物模型来研究视网膜血管打下基础。方法取健康成年猕猴眼球6只和人角膜移植供体剩余眼杯8只的视网膜,用ADP酶法进行血管染色,对两者视网膜血管的走行、血管分级、毛细血管分层以及黄斑区血管拱环等进行比较,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猕猴与人的视网膜铺片经ADP酶法染色后见视网膜血管自穿出视盘后的一级血管逐渐分支变细,直至五级血管即毛细血管;在视盘旁、赤道部、周边部两者血管面积百分比没有差异;视盘旁血管分为多层,赤道部有两层,且深浅层间相互交通,周边部仅见一层毛细血管且较稀疏;两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均较密集,有形态完整呈不规则状的血管拱环,血管面积百分比以及血管拱环的面积、周长和直径没有差异。结论猕猴与人在视网膜血管走行、分级、毛细血管分层以及黄斑区血管拱环等多方面有良好的相似性,可用作人类视网膜血管、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血管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孔祥梅孙兴怀俞道义郭文毅姜春晖
关键词:视网膜毛细血管猕猴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在慢性高眼压猕猴初级视皮层的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高眼压猕猴初级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 B(tyrosine kinase B,TrkB)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取4只健康猕猴和11只由激光小梁网烧灼法造成的不同时期慢性高眼压猕猴的初级视皮层,做冠状面和切线位冰冻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 BDNF 和 TrkB,图像分析法计算每10000μm^2组织中 BDNF 阳性区域面积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健康猕猴初级视皮层 BDNF 表达丰富,冠状面及切线位 BDNF 阳性区域面积分别为(432.54±115.90)μm^2和(693.38±354.59)μm^2,青光眼组 BDNF 表达普遍降低,分别为(90.42±75.10)μm^2(P=0.000)和(354.36±194.58)μm^2(P=0.031),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病程无关。青光眼组TrkB 表达也呈不同程度减弱。结论慢性高眼压猕猴初级视皮层的 BDNF 及 TrkB 表达降低,可能通过削弱下行营养支持,加重了视觉通路中下级神经元的病变,从而参与了青光眼病理机制中的恶性循环。(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279-281)
陈倩孙兴怀俞道义郭文毅余晓波戴毅金晓红
关键词:初级视皮层猕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B
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谷氨酸受体2表达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选择性损伤机制。方法用结扎上巩膜静脉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模型建立后1周、1个月,在视网膜铺片上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谷氨酸受体(GluR)2以及神经丝蛋白(NF)-68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扎上巩膜静脉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可诱导较长时间稳定高眼压,1个月内12只高眼压眼眼压均大于22 mm Hg(1 mm Hg=0.133 kPa)。在正常对照组及高眼压组,大、中、小直径的 RGC 均可表达 NF-68,但 NF-68在大直径的神经节细胞的表达更为明显。在正常对照组,大鼠大 RGC 均缺乏 GluR2的表达,而中、小直径 RGC 大都可表达 GluR2;高眼压1周以及1个月组,中、小直径 RGC GluR2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高眼压1周,NF-68阳性的大直径的 RGC 仍缺乏 GluR2的表达;但到高眼压1个月,残存 NF-68阳性的大直径的 RGC 开始表达GluR2。结论大 RGC 对高眼压的易损性可能与其特异性缺乏 GluR2表达有关。
凌志红孙兴怀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眼内压受体谷氨酸
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胶质细胞TNF-α及其受体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胶质细胞TNF-α及其受体的表达,探索胶质细胞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结扎上巩膜静脉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在模型建立后1月,做眼球冰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TNF-α-GFAP、TNF-α-OX42、TNFR-1-GFAP以及TNFR-1-NeuN的双标染色情况。结果:结扎上巩膜静脉联合术后结膜下注射5-Fu可诱导较长时间稳定高眼压,4周内6只高眼压眼眼压均大于22mmHg;正常大鼠视网膜未见明显TNF-α以及TNF-R1阳性染色,1个月高眼压大鼠TNF-α在视网膜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有TNF-α-GFAP、TNF-α-OX42的共表达;在慢性高眼压情况下,TNF-R1在视网膜内层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在视网膜内层有TNF-R1与GFAP的共表达,但TNF-R1与神经节细胞层NeuN(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没有共表达。结论:在慢性高眼压情况中,活化的视网膜胶质细胞来源的TNF-α可能在神经节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凌志红孙兴怀
关键词:高眼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
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组织病理学改变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 研究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选用造模成功的慢性高眼压雄性SD大鼠72只,眼压〉22mmHg(1mmHg=0.133kPa)。右眼为慢性高眼压眼,左眼为假手术对照眼。根据慢性高眼压模型建立的时间(手术结束时开始计算),将实验鼠分为6组(2、12h,1d,1、4、8周),每组12只鼠。正常组SD大鼠12只,平均眼压12.56mmHg。分别取实验各组(慢性高眼压)、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大鼠4只眼球,冰冻切片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及Mtiller细胞的GFAP表达情况;分别取实验各组(慢性高眼压)和正常组大鼠4只眼球,在视网膜铺片上进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星形胶质细胞计数并观察其形态;分别取实验各组(慢性高眼压)、假手术组及正常大鼠4只眼球的鼻侧半视网膜,在视网膜铺片上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小胶质细胞计数并观察其形态;取剩余的颞侧中周部视网膜,半薄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并进行Miiller细胞计数。对不同时间点慢性高眼压组与正常组大鼠细胞表达数量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慢性高眼压模型建立后2h,即有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出现;1d后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开始增加,为(327.40±68.32)个/mm^2;1周后小胶质细胞的数量达到高峰,为(965.06±86.63)个/mm2,与正常组小胶质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56,P〈0.01);其后小胶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慢性高眼压模型建立后12h,星形胶质细胞及Miiller细胞开始呈现活化状态;4周时两种细胞的活化程度达到高峰,以后活化程度逐渐下降,且活化的星形胶质�
凌志红孙兴怀
关键词: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胶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眼科常用实验动物视网膜血管的比较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比较眼科常用实验动物视网膜血管尤其是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情况,为实验时正确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基础。方法取猕猴、家猪、新西兰大白兔、犬、猫、SD大鼠、C57小鼠以及豚鼠的正常眼球数个,完整剥离整个视网膜,用ADPase法进行血管染色,对视网膜血管进行形态学的比较。结果猕猴视网膜大血管从视盘穿出,分成四支分别供应视网膜四个象限,每条血管逐级分支最后成为毛细血管,其毛细血管呈网状分布,在赤道处分成两层,至周边变成一层,且有发育良好的黄斑区毛细血管拱环结构。家猪视网膜大血管由视盘发出后放射状走行,毛细血管也呈网状分布,无黄斑拱环结构。兔仅视盘两侧部分视网膜可见血管,毛细血管网状不明显。犬的视网膜血管也放射状走行,但迂曲明显,毛细血管不成网状。猫、大鼠、小鼠的视网膜大血管均由视盘发出,猫的分成上、鼻下、颞下三支,大鼠、小鼠的各方向均有,区域性不明显,三者的毛细血管网均发育良好,至周边部仍很密集,呈两层分布。豚鼠视网膜无可见的血管。结论用于研究人视网膜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时,可选用猕猴、家猪、猫、大鼠和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但要研究人黄斑区血管时,仅可选用猕猴等灵长类动物。
孔祥梅孙兴怀俞道义郭文毅姜春晖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毛细血管实验动物猕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