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152)

作品数:24 被引量:91H指数:7
相关作者:钟铧付强李幼琼席焕久白玛多吉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大学锦州医科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藏族
  • 4篇汉族
  • 4篇成人
  • 3篇电阻抗
  • 3篇电阻抗法
  • 3篇生物电阻抗
  • 3篇生物电阻抗法
  • 3篇体成分
  • 3篇体积
  • 3篇海马
  • 3篇海马结构
  • 3篇成年人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多态
  • 2篇脂肪
  • 2篇脂肪含量
  • 2篇体脂
  • 2篇青年

机构

  • 14篇西藏大学
  • 12篇锦州医科大学
  • 10篇吉林大学
  • 6篇辽宁医学院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辽宁医学院附...
  • 2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钟铧
  • 9篇付强
  • 7篇李幼琼
  • 6篇席焕久
  • 4篇白玛多吉
  • 4篇田勇
  • 3篇程凯亮
  • 2篇达平
  • 2篇张海龙
  • 2篇李文慧
  • 2篇虞政军
  • 2篇张建华
  • 2篇侯旭伟
  • 2篇黄丽
  • 2篇姚磊
  • 2篇王鹏
  • 1篇吕坡
  • 1篇刘兰
  • 1篇刘素伟
  • 1篇马庆云

传媒

  • 8篇解剖学杂志
  • 6篇解剖学报
  • 2篇人类学学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争鸣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那曲藏族成人身体各部肌肉量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那曲藏族人群体成分数据,探讨身体各部肌肉量的分布及随年龄变化特点,并分析身体各部肌肉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那曲藏族成年人共646例(男359例,女287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受试者身体各部肌肉量,所获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那曲藏族成人各年龄段肢体肌肉量,均表现为右侧大于左侧。除男性40~岁组左、右侧下肢肌肉量无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左右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那曲藏族成人所测身体各部肌肉量均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各部肌肉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男性多在30~岁组达峰值,女性多在40~岁组达峰值;上肢及全身肌肉量,男性30岁组、女性40岁组与同性别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肢肌肉量,高年龄组与低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干肌肉量,20岁组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体各部肌肉量之间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多接近或大于0.9。结论:那曲藏族成人右侧肢体肌肉量大于左侧;随年龄增长四肢肌肉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躯干与全身肌肉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躯干肌肉量与年龄呈正相关,下肢肌肉量与年龄呈负相关,各部位肌肉量间高度相关。
李文慧席焕久侯续伟黄丽张健华
关键词:肌肉量生物电阻抗藏族成人
脑固定区域内核磁共振成像测量海马结构体积的方法及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固定区域内海马结构(HF)体积进行测量的可行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愿参加数据采集的68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3名,女性35名。对颅脑进行3D-fSPGR序列扫描,利用Centricity DICOM viewer 3.0软件对双侧第4脑室外侧缘和双侧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在等分后的图像上逐层勾画HF的面积,乘以层厚计算HF体积。通过SPSS 17.0软件分析HF体积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分析左右两侧HF体积之间的差异和HF体积校正前后差异。结果:HF体积与正常成年人年龄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男性和女性间HF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和校正后右侧HF体积均大于左侧(t=2.091,P<0.05;t=2.032,P<0.05),女性校正后左侧和右侧HF体积均大于校正前(左侧t=-2.092,P<0.05;右侧t=-2.100,P<0.05);正常成人HF平均体积右侧为2 649.92~2 903.17 mm3,左侧为2 579.42~2 803.27mm3。结论:选择对第4脑室外侧缘至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的HF体积的研究方法可较全面地对HF体积进行磁共振成像测量,并易于使其研究的标准统一化。
钟铧王晓彤程凯亮韩青高倩王颖郑雨轩邵浦周建英李幼琼付强
关键词:海马结构体积磁共振成像矢状面
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西藏大学医学院在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时出现了开放内容单一、受众层次混乱、前期辅导不足、教师素养不高、实验重视不够、开放时间过少和缺少整体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开放性实验教学发展。通过分析西藏大学医学院开放性实验室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策略,为西藏地区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罗布占堆夏雨航钟铧付强李幼琼田勇白玛多吉
关键词:医学教育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对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进行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测量得出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的数值,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讨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及分布的不同。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整体随机抽取进藏工作汉族男性与西藏藏族男性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337人(汉族男性为164例,藏族男性为173例),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脂肪总量、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量,进而推算出体脂肪率、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率。所有结果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的各项脂肪含量数值均小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的脂肪含量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和脂肪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脂肪量的增加均在3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增加明显,此后体脂含量增加减慢,甚至50岁年龄组的汉族人群的下肢脂肪含量出现了轻度下降。结论整体上,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的各项脂肪含量数值均小于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进藏工作汉族男性成年人群和西藏藏族男性成年人群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部位的脂肪变化趋势略有不同。
张海龙席焕久付强李文慧刘素伟钟铧白马多吉
关键词:汉族藏族生物电阻抗法
西藏世居藏族男青年形态面指数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西藏世居藏族男青年的形态面指数特征。方法按照国际学术界规定的方法,对西藏世居的242例藏族男青年面宽和形态面高进行活体测量,并计算形态面指数。结果不同年龄段藏族青年的面宽和形态面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性相关(P<0.01)。结论藏族青年的形态面指数以超阔面型为主(38.4%),阔面型(33.5%)和中面型(19.4%)次之。
钟铧普琼次仁席焕久拉宗刘兰张海龙付强
关键词:藏族活体测量青年
人类活体头颅移植的解剖学手术路径与神经再生问题分析
2017年
头颅移植的研究为医学治疗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旨在通过切割颈部,利用特殊黏合剂等措施使颈部各结构再次吻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根据医学专家Canavero等对动物实验手术场景的描述,笔者结合正常人体解剖学结构,预估第5颈椎下缘横截面最有可能成为切割位点,此截面涉及颈部结构相对较少,可保留甲状腺、环状软骨弓和甲状软骨等结构的完整性。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神经的吻合程度,特殊的聚乙二醇、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等对神经损伤后都具有促进恢复的作用。尽管如此,即使人体头颅移植手术中的难题得以解决,但术者的身份伦理和法律等诸多社会问题依然存在。
费学浩钟铧李幼琼张海龙
关键词:活体神经再生解剖学
拉萨藏族成人体成分现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了解拉萨藏族成人体成分现状,进一步探讨拉萨藏族与锦州汉族体成分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拉萨藏族健康成人1 149例(男为560例,女为589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体成分的测量。所得数据经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拉萨藏族成年男性除脂肪量、体脂率低于女性外,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女性,且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拉萨藏族成年男女性身高、蛋白质含量均逐渐降低,去脂体质量保持相对稳定,身体水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体质量、肌肉量、骨含量男性在30岁组、女性在40岁组达峰值,之后呈逐渐降低趋势;身体质量指数随年龄增加呈波动变化,男性30岁组出现1次小高峰,50岁组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女性则是40岁组达峰值后出现一过性下降,50岁组后又开始呈增加趋势。男性脂肪含量出现2次高峰,分别是30岁组和50岁组,之后开始下降;体脂肪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50岁后女性增加幅度更明显,但男性呈下降趋势。拉萨藏族成人体成分各指标均值均低于锦州汉族成人男、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萨藏族成人体成分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尤其在30、40岁年龄组变化明显;藏汉族体成分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两地居民生活环境、经济文化水平不同有关,尤其是海拔的差异可能是主要原因。
王健席焕久李文慧侯续伟黄丽张健华
关键词:藏族体成分生物电阻抗
藏族和汉族青年人群掌指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常人的手掌长度、宽度和厚度等特征,为补充体育科学、体质人类学基础资料和相关临床(行为)评估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活体测量法,选择拉萨市自愿参加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调查对象216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2.12±3.06)岁,其中男性136例(藏族64例,汉族72例),女性80例(藏族40例,汉族40例)。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被试者左侧手长、指长和掌长等27项直接测量指标;通过手长和手宽计算手长宽指数和手面积等2项间接指标。结果藏族男性与汉族男性比较,手长、掌厚和手长宽指数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0.01);藏族女性与汉族女性比较,手长、手背长、手宽、掌长、掌宽、拇指长、示指长、中指长、环指长、小指长、拇指指关节宽、中指近侧指关节宽、中指远侧指关节宽、环指近侧指关节宽、中指近侧指关节厚和手面积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0.01)。藏族青年掌指形态不同性别间比较,除掌厚、掌尺侧厚和手长宽指数外(P>0.05),其他测量指标值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0.01);汉族青年掌指形态不同性别间比较,除掌宽和手长宽指数外(P>0.05),其他测量指标值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0.01)。结论藏族男青年的掌指形态较汉族呈现出手掌较厚和手长略短的特点,藏族女青年的掌指形态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小于汉族女青年。女性掌指形态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均小于男性。
钟铧张海龙席焕久李幼琼昂旺格桑于泽明
关键词:指长活体测量青年人
9个miniSTR基因座在西藏藏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西藏藏族人群的9个miniSTR基因座(D20S1082、D6S474、D12 ATA 63、D9S1122、D2S1776、D1S1627、D3S4529、D2S441、Amelogenin)进行多态性研究.方法:用Chelex-100法提取西藏藏族人群96份无关个体血液样本DNA,在Mastercylcer(R)pro梯度PCR仪上对9个miniSTR基因座进行扩增,运用3130基因分型仪检测并收集电泳结果,通过GeneMarkerV 2.2.0软件计算扩增产物片段相对大小以及进行样本基因型分型.结果:9个miniSTR基因座(D20S1082、D6S474、D12 ATA 63、D9S1122、D2S1776、D1S1627、D3S4529、D2S441、Amelogenin)检出等位基因分别为5、5、6、7、6、4、5、6、2,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度在0.531~0.742之间,累计个人识别率为0.999 998,累计非父排除率为0.984 083.结论:该9个miniSTR基因座在西藏藏族人群中的多态性较好,个体识别率高,可应用于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
李成志任甫席焕久奇双马庆云李文慧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遗传多态性MINISTR藏族
EGLN1基因两个位点多态性与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西藏藏族人群EGLN1基因2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79200(C/T)、rs480902(T/C)多态性与高原低氧适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世居西藏拉萨藏族150人及辽宁汉族150人的血样,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EGLN1基因2个SNP位点,分析其多态性特征。结果 rs479200位点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71.33%和38.17%,rs480902位点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67%和3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s479200位点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7%和56.67%、29.33%和33.33%、64%和10%,rs480902位点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0.67%和9.33%、30.66%和28.67%、8.67%和62%。两位点T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和C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 EGLN1基因rs479200(C/T)和rs480902(T/C)SNP位点多态性与西藏藏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存在相关性。rs479200位点的CC基因型和rs480902位点的TT基因型可能更有利于适应低氧环境。
吕坡范杰席焕久
关键词:藏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