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WWB001)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吾文泉徐文雅刘仪华姚颖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伦理
  • 1篇颠覆
  • 1篇多样性
  • 1篇叙事
  • 1篇犹太
  • 1篇他者
  • 1篇迫害
  • 1篇歧视
  • 1篇种族
  • 1篇组曲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多样
  • 1篇文化多样性
  • 1篇舞台
  • 1篇戏剧
  • 1篇流散
  • 1篇伦理
  • 1篇美国神话
  • 1篇密勒

机构

  • 5篇南通大学

作者

  • 4篇吾文泉
  • 1篇徐文雅
  • 1篇姚颖
  • 1篇刘仪华

传媒

  • 3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戏剧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当代美国戏剧的文化他性及其舞台表述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围绕"他者"概念,对当代美国戏剧的文化多样性进行实证分析,考察美国亚文化群体如何通过戏剧舞台所进行的身份诉求,探究当代美国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宽容和理解等问题。本文认为,亚文化群体通过戏剧语言和舞台表述引起人们对其话语权力诉求的关注,通过多样性的舞台艺术和诗意表达来展示其色彩斑斓的文化他性。
吾文泉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他者
反向歧视:大卫·马麦特《奥利安娜》和《种族》评析被引量:2
2013年
美国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后看似进入了"后种族"和多元文化时代,事实上造成了"反向歧视"的现象。著名戏剧家马麦特抓住这一敏感主题,揭示美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马麦特《奥利安娜》和《种族》中性骚扰和黑人女性被强暴等事件,以及两剧不确定性戏剧构架和模糊性语言,旨在揭示剧作对传统思维的颠覆和剧中隐含的"反向歧视"观念。
吾文泉徐文雅
关键词:反向歧视
颠覆“美国神话”:论《肯塔基组曲》中的暴力叙事
2016年
罗伯特·申堪的代表作《肯塔基组曲》1992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这组系列剧由9个短剧组成,讲述了肯塔基州东部坎伯兰高原上两大家族间两百多年的争斗与纠葛,构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家族史诗剧。本文以"暴力叙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部长剧中罗文家族的恩怨和情感纠葛,揭橥隐匿于美国神话背后的种族、家庭、性别和生态等方面时隐时现的暴力问题,从而颠覆以"美国梦"、清教信仰和生态文明为代表的神圣的"美国神话"。
吾文泉姚颖
关键词:美国神话暴力叙事
困惑与回归:《求证》中凯瑟琳形象解析被引量:1
2010年
戴维·奥本的戏剧《求证》荣膺了2001年度的普利策大奖。凯瑟琳是戏剧的女主人翁,她继承了父亲的数学天赋,但怀疑自己也遗传了他的精神疾病。伴随戏剧情节的发展,凯瑟琳渐渐摆脱了因精神疾病、亲情、爱情、数学求证带来的种种困惑,经历了一场涉及爱情、信任、尊严的人生体验,并最终回归社会。作为二十一世纪数学界的一位知识女性,凯瑟琳的形象将在世界文学宝库占据一席特殊的地位。
刘仪华
阿瑟·密勒戏剧的犹太写作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从犹太道德观、灾难意识和流散情结等方面分析蕴含在密勒戏剧创作中的犹太特征。密勒早期剧作如《推销员之死》在批评商业社会和美国梦的欺骗性等貌似普世性的主题背后,隐含着强烈的犹太民族意识,即意第绪语文化、道德操守和商业意识等犹太传统母题。随着上世纪中叶美国民主运动的掀起和各少数族裔意识的增强,密勒也和其他少数族裔作家一样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身份认同感,其中后期作品如《堕落之后》、《维希事件》和《为了生存而演奏》等开始直面犹太民族的灾难意识,而还有不少戏剧如《美国时钟》和《砸抢之夜》等则充分传达出犹太人散居异国他乡的创伤情结。
吾文泉
关键词:阿瑟·密勒道德伦理迫害流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