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资助项目

作品数:6 被引量:99H指数:6
相关作者:许志春骆有庆宗世祥王祥温俊宝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工作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沙棘
  • 6篇沙棘木蠹蛾
  • 6篇蠹蛾
  • 6篇木蠹蛾
  • 3篇幼虫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1篇地统计学分析
  • 1篇致病力
  • 1篇生态位
  • 1篇受害
  • 1篇受害程度
  • 1篇树干
  • 1篇天牛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生态
  • 1篇种群生态位
  • 1篇主要蛀干害虫
  • 1篇蛀干害虫
  • 1篇网络

机构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市门头沟...

作者

  • 5篇许志春
  • 4篇骆有庆
  • 3篇宗世祥
  • 2篇王祥
  • 1篇路常宽
  • 1篇贾峰勇
  • 1篇刘红霞
  • 1篇李镇宇
  • 1篇温俊宝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国际沙棘研究...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沙棘木蠹蛾蛹的空间分布被引量:14
2006年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 Chou , F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该虫约4a完成1代,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的根部和干部,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化蛹.为了解种群的空间结构,从而有效控制其危害,应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和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沙棘木蠹蛾蛹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约90%的蛹在6月初到7月末之间羽化,而7月份羽化的数量占总数的一半之多.在调查样地中,雌雄蛹的比例基本为1:1.每株沙棘树周围,蛹的数量为0~4个,有蛹株率仅为24.3%.蛹在距离根基部周围1.3m的范围内均有分布,不同分布区间内蛹的数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90%的蛹分布在距根基部1m的范围内.沙棘木蠹蛾蛹的种群呈现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状态,空间依赖范围大小为11.1m,局部空间连续性强度为90.7%,呈现较明显的斑块状分布,在整个区域内有很多聚集点.对不同样方大小的变异曲线图进行比较得知:样方边长分别为5、6、7m时,变程、空间局部连续性强度和基台值的变化幅度均很小,几乎相等,而样方边长为5m时的决定系数较大,此样方为最适样方大小.
宗世祥骆有庆许志春王涛Kari Helivaara
关键词:沙棘木蠹蛾地统计学
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空间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被引量:45
2005年
沙棘木蠹蛾(H olcocerushippophaecolus Hua,Chou ,F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其危害发生在幼虫期,主要危害沙棘(H ippophae rhamnoidea)的根干部。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深入了解种群的空间结构,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两种受害程度不同的林分内沙棘木蠹蛾幼虫种群和重度受害林分内卵块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受害程度不同的林分内,沙棘木蠹蛾的危害具有显著差异,轻度受害林分内无虫样本所占的比例较大,达70 % ,而重度受害林分内不到2 0 % ;虫口密度在轻度受害林分内超过6头/株的只有6 .9% ,而重度受害林分内高达31.9%。根据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图分析得知:重度受害林分和轻度受害林分内幼虫种群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7.3m和87.4 18m,而局部空间连续性强度分别为0 .914和0 .178。重度受害林分内幼虫表现较强的空间聚集性,而轻度受害林分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在重度受害林分中,单株沙棘树上沙棘木蠹蛾卵块数量最多的为11个,最少的为1个,有卵株率达72 %。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理论模型来拟合卵块的实际变异曲线图,得知其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为指数型,空间依赖范围大小为3.6 m,局部空间连续性强度为0 .876 。
宗世祥骆有庆许志春温俊宝贾峰勇
关键词:沙棘木蠹蛾幼虫地统计学
沙棘灌丛林受害程度的预测模型被引量:6
2006年
我国沙棘灌丛林目前的灾害可分为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生物灾害以沙棘木蠹蛾危害为主,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非生物灾害主要是立地和气候因素,总体表现为沙棘生长衰退,甚至出现大面积枯死。对辽宁省建平县和内蒙古敖汉旗不同受害程度沙棘灌丛林进行抽样调查,共设50块标准地,分别调查沙棘死亡株率、有叶树冠比例、沙棘木蠹蛾危害株率和20cm根干部沙棘木蠹蛾虫口数等沙棘受害指标,同时调查记录坡向、坡位、坡度、树高、地径和林分密度等多项生长环境因子。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对4种受害特征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并根据综合评判值的大小,将沙棘灌丛林的受害程度分为健康、轻、中和重4个等级,以坡向、坡位、坡度、树高、地径和林分密度为预测因子,分别构建沙棘灌丛林受害程度BP神经网络模型和Logistic模型,BP神经网络的拟合率达88.1%,预留样本检验准确率为75%,Logistic模型的概率一致率为69.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位对受害程度的影响是其它因素的4.93倍。
路常宽骆有庆李镇宇张连生粱树军
关键词:BP网络模型LOGISTIC模型沙棘沙棘木蠹蛾
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病力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测试了不同温、湿度和剂量下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幼虫的致病力。实验设置了10℃、15℃、20℃、25℃、30℃5个温度水平,用高浓度(1×108个/ml)、中浓度(1×107个/ml)、低浓度(1×106个/ml)的白僵菌孢子液分别感染低、中、高龄的沙棘木蠹蛾幼虫。结果表明:在25℃,90%RH,1×108个/ml的浓度下,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低龄幼虫的致死效果最高,达到89%。高于或低于25℃时,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侵染效果降低。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沙棘木蠹蛾幼虫死亡速度和死亡率明显不同。相对湿度为90%左右时,沙棘木蠹蛾幼虫死亡速度最快,死亡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70%时,沙棘木蠹蛾幼虫死亡率显著降低。
王祥许志春刘红霞
关键词:白僵菌沙棘木蠹蛾幼虫致病力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种群生态位被引量:26
2005年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的根部和干部.在宁夏,沙棘除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还受到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 Pallas)的严重危害,该虫主要危害沙棘的干部.作者根据种群生态位理论,从时间、空间等资源利用上,定量地描述了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种群之间的联系和竞争共存机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根部和干部8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具有从干部向根部转移危害的习性;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没有转移危害的习性.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发生期较长,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较广,而不同时期内沙棘木蠹蛾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动较红缘天牛大,其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变动,而红缘天牛则较小.空间生态位重叠较小,在沙棘上的分布趋于分离,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而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在沙棘的生长季节均能同时危害,危害期长但不具有明显的危害高峰期.两种害虫在空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小,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大,在整个发生期内,两种害虫均能同时危害沙棘,但其位置有较大差异,在沙棘根部和干部40cm范围内,两种害虫几乎不能共存.
宗世祥姚国龙骆有庆许志春王涛
关键词:沙棘沙棘木蠹蛾红缘天牛种群生态位
树干涂毒环防治下树转移沙棘木蠹蛾幼虫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观察研究沙棘木蠹蛾当年生幼虫的下树转移危害习性,利用该习性采取在树干上涂毒环、绑毒绳的方法控制该虫。观察发现,2005年9月1日到18日,幼虫绝大多数是在09:00—16:00间下树转移,极少数是在20:00—08:00下树;2005年9月18日以后未曾在早上和夜晚观察到下树幼虫,幼虫都是在10:00—16:00间下树。幼虫从排粪处爬出,顺着树干向下爬,到地面时继续沿着树干钻入土层,最后找到适宜的场所,停留在树根部的树皮裂缝处。用中西杀灭菊酯与金天敌长效缓释剂按1∶9的比例混合配成毒剂涂干,环宽5 cm,施药第5天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防治效果为100%,第30天防治效果在80%以上。
王祥许志春张连生梁树军马云波
关键词:沙棘木蠹蛾幼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