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5K002-D-3)

作品数:11 被引量:103H指数:7
相关作者:彭立敏安永林张军伟马士伟梅志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隧道
  • 4篇隧道工
  • 4篇隧道工程
  • 3篇涌水
  • 3篇预警
  • 3篇预警系统
  • 3篇隧道涌水
  • 2篇岩溶
  • 2篇岩溶隧道
  • 2篇涌突水
  • 2篇灾害
  • 2篇灾害预警
  • 2篇实证
  • 2篇突水
  • 2篇浏阳河隧道
  • 1篇地表沉降
  • 1篇地表沉降预测
  • 1篇地表建筑
  • 1篇地面倾角
  • 1篇地形偏压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铁道科学...
  • 3篇中铁西南科学...
  • 2篇浙江黄衢南高...
  • 1篇中铁隧道集团...
  • 1篇中铁一局集团...

作者

  • 6篇彭立敏
  • 5篇安永林
  • 3篇梅志荣
  • 3篇马士伟
  • 2篇姜汶泉
  • 2篇雷明锋
  • 2篇吴祖标
  • 2篇张运良
  • 2篇张军伟
  • 1篇罗田郎
  • 1篇杜俊
  • 1篇翟旭东
  • 1篇丁祖德
  • 1篇黄娟
  • 1篇史胜利
  • 1篇袁仁爱
  • 1篇吴涛
  • 1篇施成华
  • 1篇赵丹
  • 1篇项志敏

传媒

  • 1篇铁道建筑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路基工程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09
  • 5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隧道涌水长期记忆特性R/S与DFA法实证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研究隧道涌水长期记忆特性,利用某隧道的涌水监测数据,基于R/S理论(重标极差方法)进行分析,并用Vn检验R/S分析的稳定性,进一步和DFA法(消除趋势波动法)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采用"正反划分法"对涌水数据进行处理以保证涌水序列信息不丢失,表明:隧道涌水的Hurst指数具有分时段和长期记忆特征,未来隧道涌水量将减少;负Hurst指数的出现可能与天气突变等因素有关,其代表隧道涌水具有反持续性;越大尺度的隧道涌水系统越具确定性特征;若隧道涌水监测数据具有波动离散性,采用DFA方法分析将优于R/S分析。研究结论可为隧道的涌水预测和涌水的非线性动力特性提供参考。
安永林彭立敏
关键词:隧道工程涌水DFA
隧道穿越方式对地表建筑物变形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以某地铁隧道穿越地表建筑的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隧道不同穿越角度和偏心比条件下的数值仿真计算,分析隧道穿越方式对地表建筑基础及结构变形形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以不同角度和偏心比条件穿越时,地表建筑基础的沉降过程和分布形态差异明显。随着穿越角度的减少,建筑基础沉降最大增幅达37.3%,基础最大沉降位置偏移,沉降分布形态由对称分布逐渐向单侧倾斜,横向相邻柱基沉降差迅速增大,纵向相邻柱基沉降差变化较小;建筑物倾斜值增加明显,最大增幅约10倍。随着隧道偏心比的增大,即隧道逐渐偏离建筑中心,一侧基础沉降增大,最大增幅1.64倍,另一侧基础沉降减少,最大降幅1.24倍,基础最大沉降位置由建筑中心转向侧墙,沉降分布形态由对称分布向单侧倾斜,横向相邻柱基沉降差基本不变,纵向相邻柱基沉降差明显增大,最不利情况出现在偏心比为0.8时。偏心比的改变对建筑物横向倾斜影响较大,对建筑纵向倾斜影响较小。
彭立敏丁祖德黄娟雷明锋孙欢欢
关键词:隧道地表建筑有限元法
长大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针对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频繁遇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涌水、突泥,以下同)对工程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调研国内外长大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现状和危害,首次提出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方法为灾害发生前兆的现象预报法和S-t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并对主要风险源水压和水量、水质、初期支护内力及围岩位移进行监控,给出相应的预警标准。笔者研究并开发了隧道灾害预警系统,在浏阳河隧道过河段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适应隧道复杂环境,稳定性好,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判别,对长大隧道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马士伟梅志荣张军伟
关键词:隧道地质灾害风险源预警系统
隧道浅埋软弱围岩段双下侧导坑施工性态被引量:10
2009年
针对某隧道软弱围岩下穿公路段在原台阶法施工中出现地表下沉、开裂等问题,提出双下侧导坑施工方法,分析其传力机制,并应用MIDA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该工法的施工性态。结果显示:(1)该工法能改善隧道的受力,施工的关键步为环形土的开挖,核心土对隧道受力是有利的;(2)隧道的薄弱位置是侧导坑的坑脚、侧导坑和隧道的搭接地方、隧道的墙角和拱脚位置;(3)在有侧导坑条形基础的条件下,局部加固其下方的地基对改善围岩变形与结构受力的效果不明显。从经济及加固效用的角度考虑,施工时加固重点应在侧导坑的条形基础本身,如基础的厚度、侧坑与隧道的搭接地方、侧坑的拐角等;若围岩不稳定,应保证在有核心土的存在下进行处理。
安永林史胜利彭立敏赵丹
关键词:隧道工程软弱围岩浅埋
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对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发生现状和综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隧道涌突水灾害的形成和发生必须具备4个基本条件:一是特殊的地质构造基础;二是足够的填充物质条件,三是丰富的地下水源影响,四是人为的开挖扰动激活.在此基础上对水压、水质、围岩位移、钢拱架应力等监控对象给出预警标准,提出了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三级监控预警,开发了隧道涌突水灾害预警系统.通过武广铁路浏阳河隧道过河段及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现场试验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适应隧道复杂环境,稳定性好,其推广应用对长大隧道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建议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整治的原则:防、截、堵、排综合治理,以堵为主,堵排结合,混水要堵,清水可排.
马士伟梅志荣张军伟杜俊
关键词:岩溶隧道涌突水预警系统
灰色理论预测隧道涌水与实例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影响隧道涌水的因素具有灰色特征。介绍采用灰色理论对新寨隧道的涌水进行验证。首先,采用一次累加生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建立GM(1,1)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后验差的检验;最后,研究了不同涌水监测样本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际值总体上一致;监测样本量越大,预测精度越高。
姜汶泉张运良安永林
关键词:隧道涌水
浏阳河隧道悬臂掘进机铣挖工艺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悬臂掘进机是铣挖法施工工艺的一种。为了研究悬臂掘进机在浏阳河隧道施工中的铣挖工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装配式铣挖机施工工艺研究成果,运用工程地质类比、现场工艺试验等手段,对悬臂掘进机铣挖工艺进行优化,形成适应于大断面隧道施工的悬臂掘进机铣挖工艺;同时,对悬臂掘进机设备配套及适应性进行分析。
项志敏袁仁爱罗田郎
关键词:铁路隧道悬臂掘进机铣挖法施工工艺
不同地形偏压与隧道受力变形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研究由地表倾斜引起的偏压对隧道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依托三卿口隧道工程实例,针对洞口浅埋偏压地段,基于平面应变问题,数值模拟了地表倾角为0°、5°、……、45°共计10种工况.结果表明:地表倾角小于35°时,隧道的拱顶沉降、周边收敛、衬砌弯矩、衬砌轴力变化较小,而当地表倾角大于35°时,各数值急剧增加;偏压情况下隧道的敏感部位为左墙脚、左边墙、左拱脚、右拱脚,而且在倾角大于35°时,左拱脚弯矩出现反号(内侧受压,变为内侧受拉).建议在隧道设计、施工中,当地表倾角小于35°时(相当于地面坡度1∶1.4),可以不考虑地形偏压对隧道的影响,反之,则要考虑.
姜汶泉张运良安永林
关键词:偏压地面倾角受力特性
BP与GM(1,1)预测隧道涌水对比分析和实证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某隧道的涌水监测数据,对比BP神经网络和GM(1,1)灰色数列预测模型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差异,以考察其适应性与误差。结果显示,在小样本信息量少的情况下,GM(1,1)预测精度优于BP,但训练样本的精度低于BP;BP的预测结果同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密切相关,并存在一最优值;在监测数据较少时,对BP网络进行初始化和预测,每次训练样本的误差都满足要求,但预测值的误差大幅波动。研究表明,监测数据较少时,采用GM(1,1)较合适。通过分析小样本下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提出了在有足够监测数据下,GM(1,1)用于中长期监测的改进方法(GM(1,1)展开或用Verhulst模型)、BP神经网络的改进方法(滑移窗口处理)。
安永林彭立敏
关键词:隧道工程涌水
牛角冲互通立交桥在浏阳河隧道下穿时的变形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FLAC-3D程序,对浏阳河隧道下穿牛角冲互通立交桥时桥梁基础沉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同时结合现场测量方法,对工程进行监测控制和安全性分析。分析表明隧道开挖引起的桥梁基础最大沉降量较小,桥梁桩基础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桥墩与隧道中线的距离,三台阶施工方法能够满足桥基础变形的需要。
翟旭东彭立敏吴祖标吴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