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3JZD0013)

作品数:15 被引量:334H指数:6
相关作者:昌忠泽张杰郭庆旺贾俊雪曹永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失衡
  • 5篇宏观经济
  • 4篇全球经济
  • 4篇经济失衡
  • 3篇政策博弈
  • 3篇全球经济失衡
  • 3篇博弈
  • 2篇银行
  • 2篇外部失衡
  • 2篇内部失衡
  • 2篇经济政策
  • 2篇货币
  • 2篇宏观经济政策
  • 2篇财政
  • 1篇调节方式
  • 1篇调整方略
  • 1篇银行改革
  • 1篇银行体系
  • 1篇银行制
  • 1篇银行制度

机构

  • 11篇中央财经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1篇昌忠泽
  • 2篇张杰
  • 2篇贾俊雪
  • 2篇郭庆旺
  • 1篇王俊
  • 1篇曹永刚

传媒

  • 3篇改革
  • 3篇中国软科学
  • 2篇经济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金融研究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南大商学评论

年份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经济应该如何调整
2008年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认为,失衡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全球经济调整将是一条缓慢、长期和艰辛之路;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昌忠泽
关键词:全球经济政策博弈
经济开放、外部冲击与宏观经济稳定——基于美国经济冲击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5
2006年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冲击会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影响。分析表明,美国经济冲击对我国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总体上有助于经济稳定,而实际关税率的下降则不利于经济稳定;金融自由化进程总体上不利于经济稳定,而产业结构升级、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调整、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以及相对稳健的财政和金融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减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
贾俊雪郭庆旺
关键词:经济开放宏观经济稳定
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的调整路径选择被引量:2
2008年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的两大主题词。全球经济失衡集中表现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失衡。美国的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中国的经济失衡源于其"赶超式"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战略。表现为投资和出口增长日益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和双顺差"为特征的经济失衡。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宏观经济调整方略为:单一政策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经济失衡问题,通过财政扩张和人民币升值的政策组合,中国经济不仅能够维持高速增长,而且能够步入一个更加均衡的增长路径。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昌忠泽
关键词:失衡政策博弈
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被引量:170
2006年
通过将政府对银行体系的补贴和担保因素引入Mckinnon的最优货币化模型,本文初步认定政府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是导致中国高货币化结果的基本原因。而基于BaileyCagan函数的提示,本文进一步发现,在政府对银行体系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内部货币扩张具有与外部货币扩张不同的货币需求“预算约束”和福利后果。其要害是,它可以兼容在货币化进程原本存在显著利益冲突的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效用,从而使得中国的高货币化与货币价格的稳定并行不悖。本文的结论是,由于中国的高货币化具有十分特殊的金融制度内涵,因此既不能简单夸大其负面效应,也不能过高期望数量调整政策的效果。合理的做法应当着眼于调整政府、银行体系与居民部门基于内部货币扩张而形成的利益关联机制,以改变货币需求的“预算约束”和潜存于经济中的货币化激励。
张杰晓鸥(校对)
关键词:银行体系
国家经济调节方式的转变与新取向的选择——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年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在理清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局限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调节方式的转变以及新时期国家经济调节的基本取向等问题。作者认为,国家经济调节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两者的作用范围仅限于市场经济领域;国家经济调节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是从经济控制走向经济调节的过程,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是经济调节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和调整的背景下,国家经济调节方式也日益国际化。
昌忠泽
关键词:调节方式
全球经济失衡诠释及其形成机制的新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全球经济失衡包括三个层次,国际收支失衡是最普遍使用的层次。全球经济失衡可持续性与否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应全面考察全球经济失衡的现象、特征与内在形成机制,进而寻求失衡状况下的应对之策。
昌忠泽
关键词:经济失衡
宏观经济失衡的动因及其调整方略被引量:7
2007年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内外失衡格局: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储蓄、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外部失衡则以双顺差为特征。我国经济内外失衡源于其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选择。单一政策不能解决我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而应该更多地倚重财政政策。鉴于财政扩张与货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根据我国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应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昌忠泽
关键词:内部失衡外部失衡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扩张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的挑战被引量:6
2007年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多重宏观政策目标下,米德冲突不可避免,内外平衡目标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对的首要挑战;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具有不同的效能和作用区域;时至今日,中国仍不完全具备采用IS-LM-BP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利用传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昌忠泽
关键词:开放经济财政金融政策米德冲突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被引量:6
2008年
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源于其特殊的制度经济背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推动。内外平衡相互对应、互为因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调整。鉴于财政扩张与人民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政策组合,应根据中国区域二元经济状况,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昌忠泽王俊
关键词:内部失衡外部失衡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宏观调控历程与若干反思被引量:2
2008年
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宏观调控要想实现其预期的目标,必须不断完善其微观基础。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几个关键点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时期边界只能是短期;宏观调控的对象是总量而非结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稳定而非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体现出区域差别。应努力寻求具有内生性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
昌忠泽
关键词:宏观调控微观经济基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