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05013)

作品数:18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雪辰贾鹏英狄聪鲍文婷袁宁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理学
  • 7篇机械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光谱
  • 6篇放电
  • 5篇等离子体
  • 5篇阻挡放电
  • 5篇介质
  • 5篇介质阻挡
  • 5篇介质阻挡放电
  • 5篇大气压
  • 3篇等离子
  • 3篇电离
  • 3篇电离度
  • 3篇电子激发
  • 3篇电子激发温度
  • 3篇激发温度
  • 3篇光学
  • 3篇发射光谱
  • 3篇大气等离子体
  • 2篇电特性
  • 2篇振动温度
  • 2篇直流激励

机构

  • 15篇河北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河北省光电信...

作者

  • 13篇李雪辰
  • 10篇贾鹏英
  • 6篇狄聪
  • 5篇鲍文婷
  • 4篇刘润甫
  • 3篇常媛媛
  • 3篇袁宁
  • 2篇刘书华
  • 2篇尹增谦
  • 2篇赵欢欢
  • 2篇张春艳
  • 1篇武臣
  • 1篇梁伟华
  • 1篇那木拉
  • 1篇刘立芳
  • 1篇嵇亚飞
  • 1篇谷延霞
  • 1篇邓泽超
  • 1篇宋建民
  • 1篇庞学霞

传媒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物理学报
  • 2篇河北大学学报...
  • 2篇Plasma...
  • 2篇中国科学:物...
  • 1篇光学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direct current glow discharge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helium被引量:1
2016年
Characteristics of a direct current(DC) discharge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helium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a one-dimensional fluid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charge does not reach its steady state till it takes a period of time. Moreover, the required time increases and the current density of the steady stat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gap width. Through analyz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the ion density and the electric field at different discharge mo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DC discharge starts with a Townsend regime, then transits to a glow regime. In addition, the discharge operates in a normal glow mode or an abnormal glow one under different parameters, such as the gap width, the ballast resistors, and the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coefficients, judged by its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尹增谦汪岩张盼盼张琦李雪辰
关键词:直流辉光放电电压电流特性流体模型
较大体积的大气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
2013年
利用三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主放电区产生了较大体积的大气压空气均匀放电.利用光学与电学方法,对主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随驱动功率的不同,主放电存在等离子体羽和等离子体柱两种模式,等离子体羽的击穿电压随外加电压峰值的增加而减小.利用光电倍增管对两种放电模式进行了空间分辨测量,发现等离子体羽是以发光光层的形式传播,而等离子体柱是连续放电.通过采集两种放电的发射光谱,对其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进行了测量.发现两种放电模式的振转温度均随着Up的增大而降低.
李雪辰常媛媛刘润甫赵欢欢狄聪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
Influence of Ionization Degrees on Conversion of CO and CO_2 in Atmospheric Plasma near the Ground
2014年
A zero-dimensional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process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actions in atmospheric plasma with different ionization degrees near the ground(0 km). The temporal evolutions of CO, CO2and other main reactants(namely OH and O2), which affect the conversion of CO and CO2, are obtained for afterglow plasma with different initial val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CO is largest when the initial electron number density ne0=1012cm-3, i.e. the ionization degree is 0.000004%. The number density of CO2is relatively small when ne0=1016cm-3, i.e. the ionization degree is 0.04%, whereas they are very clo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ther ionization degrees. Considering the total number densities of CO and CO2and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CO comprehensively, the best condition is ne0=1013cm-3, i.e. the ionization degree is 0.00004% for reducing the densities of CO and CO2in the atmospheric plasma.The temporal evolutions of N+, Ar+, CO+and CO+2are also shown, and the influences on the temporal evolutions of CO and CO2are analyzed with increasing ionization degree.
庞学霞邓泽超贾鹏英梁伟华
关键词:大气等离子体电离度近地面CO常压等离子体
大气压等离子体针产生空气均匀放电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大气压空气放电由于脱离了真空装置,易于实现流水线生产,因而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采用等离子体针装置在空气中产生了稳定的大气压均匀放电.利用光谱法对等离子体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空间分辨率测量,并通过光学方法对放电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针产生的放电存在电晕放电和等离子体羽放电两种模式.在稳定的等离子体羽放电模式中,发光分为强光区和弱光区.弱光区放电的发展速度远大于强光区的发展速度,电子能量和电子密度均是弱光区比强光区大.对均匀放电的气体温度和振动温度的研究表明,强光区放电遵循汤生击穿机理而弱光区为流光放电.这些结果对大气压空气放电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雪辰袁宁贾鹏英常媛媛嵇亚飞
关键词:发射光谱放电机理
耦合反应扩散体系中的超点阵斑图
2012年
采用双层耦合的布鲁塞尔(Brusselator)模型研究了超点阵斑图的形成机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只有在具有较短波长图灵模的系统中才能产生超点阵斑图.将不同类型的斑图进行耦合,得到了超六边形斑图和黑眼斑图等超点阵斑图.本工作还在反应扩散系统中首次得到了长方形斑图.
刘书华谷延霞
关键词:反应扩散系统
单针与针-板喷枪放电特性的比较研究
2013年
通过光学与电学测量,对大气压氩气中运行的单针喷枪和针-板喷枪的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喷枪产生等离子体的长度和截面积都随着外加电压峰值(Up)的增大而增大。相同Up下针-板喷枪等离子体截面积比单针喷枪大。相同Up下针-板喷枪放电的外加电压比单针喷枪的低。通过采集两种喷枪放电的发射光谱,对其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振动温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种喷枪的电子温度和振动温度均随着Up的增大而增大,且相同电压下针-板喷枪的温度高于单针喷枪。研究结果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喷枪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李雪辰常媛媛贾鹏英赵欢欢刘润甫狄聪
关键词:发射光谱电子温度振动温度
光谱方法研究大气压氩气等离子体喷枪的放电特性
2014年
利用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喷枪,通过氩气的流动在大气压空气中产生了均匀的等离子体羽。等离子体羽沿气流方向较为均匀,但在喷嘴处为白色且亮度较高,远离喷嘴处为蓝色,亮度较低。研究了等离子体羽长度与外加电压幅值、驱动频率和气体流速的关系,气流小于4L·min-1时等离子羽的长度随气流的增大而增大,而当气流大于4L·min-1时长度随气流的增大而减小。当气流保持恒定时,等离子体羽的长度随外加电压幅值或驱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结合气体放电理论以及分析湍流和平流对放电的影响,对等离子体羽长度随实验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定性解释。光学方法研究发现在外加电压正半周期等离子羽有一个发光脉冲,而负半周期没有发光信号。同轴介质阻挡放电正半周期有两个发光脉冲,负半周期有一个发光脉冲。通过对该N2现象的分析,为等离子体羽的产生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采集了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和等离子体羽的发射光谱,研究发现除等离子体羽存在明显的OH和N2的发射谱线外,其发射光谱没有明显差别。利用光学发射谱N+2第一负带系,对等离子体羽转动温度进行了测量,发现转动温度沿远离喷嘴的方向逐渐降低,且转动温度随电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大。
李雪辰鲍文婷贾鹏英狄聪袁宁
关键词:光学发射谱转动温度
大气等离子体中氮氧化物粒子行为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一个空间零维大气等离子体模型对其中的氮氧化物在不同电离度情况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放电后不同初始电子密度下的氮氧化物(包括NO,NO+,NO2,NO2+,N2O,N2O+,NO3和N2O5)及影响其产消的主要反应物N和O3的密度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电子初始密度ne0=109cm-3时,NO和NO2的去除率较高,氮氧化物总密度较小,最适合消除氮氧化物污染.同时,还对N和O3随电离度变化的行为进行了分析.
庞学霞邓泽超贾鹏英梁伟华
关键词:大气等离子体氮氧化物电离度数值模拟
大气压刷形等离子体羽放电特性研究
利用针-针直流放电系统,通过氩气的流动,在大气压空气中获得了稳定的较大体积的刷形等离子体羽。发现等离子体羽长度随电源输出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通过研究不同电源输出功率下放电电压、放电电流和发光信号的时间演化,发现放电存在自脉...
李雪辰鲍文婷贾鹏英刘润甫
关键词:自脉冲转动温度振动温度
流动氩气放电系统中条纹斑图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下流动氩气中产生了稳定的条纹斑图,并采用拍照和电学方法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条纹斑图仅出现在外加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在较高电压下放电会过渡到均匀模式.低电压下的条纹斑图是由于放电丝沿着气流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该定向移动速度几乎与电压无关,主要由气体流量决定.分析发现放电空间中活性粒子的记忆效应对条纹斑图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电学测量发现放电电流和放电的气隙起始电压都随着气流的增加而减小,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本文结果对斑图动力学研究和介质阻挡放电的工业应用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李雪辰刘润甫贾鹏英孔柳青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