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B17B00)

作品数:45 被引量:500H指数:12
相关作者:孙卫张创高辉屈乐韩宗元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储层
  • 18篇油田
  • 16篇孔隙
  • 15篇盆地
  • 13篇低渗
  • 11篇孔隙结构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低渗透
  • 7篇砂岩
  • 6篇油藏
  • 6篇油层
  • 6篇成岩作用
  • 5篇苏北盆地
  • 5篇储层特征
  • 4篇油层组
  • 4篇西峰油田
  • 3篇低渗储层
  • 3篇低渗透储层
  • 3篇低渗透砂岩
  • 3篇低渗透油藏

机构

  • 33篇西北大学
  • 15篇陕西延长石油...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延长油田股份...
  • 6篇中国石油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湖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陕西省石油化...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作者

  • 28篇孙卫
  • 6篇张创
  • 5篇屈乐
  • 5篇韩宗元
  • 5篇高辉
  • 3篇董凤娟
  • 3篇刘哲
  • 2篇魏虎
  • 2篇张奉
  • 2篇杨希濮
  • 2篇杨建鹏
  • 2篇于波
  • 2篇时建超
  • 2篇莫建武
  • 1篇曹斌风
  • 1篇贾自力
  • 1篇黄薇
  • 1篇刘易非
  • 1篇李向平
  • 1篇李旭芬

传媒

  • 7篇西北大学学报...
  • 4篇断块油气田
  • 4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应用化工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与勘探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辽宁化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7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峰油田庄58井区长8_1储层出水原因被引量:7
2009年
西峰油田庄58井区长81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较好,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较高,油层打开后多为高含水,生产能力低。在对西峰油田庄58井区长81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块样品岩心进行了核磁共振可动流体评价研究,并采用铸体薄片和电镜扫描等手段,针对长81低渗透储层出水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薄膜厚度越大往往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小。亲油性绿泥石薄膜吸附原油中重质组分是测井解释为油层或者油水层、但是打开后却出水不出油的主要原因。
冷先刚孙卫解伟黄启江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核磁共振可动流体
双山神木太原组储层特征及潜在伤害分析
2011年
通过对双山神木地区太原组储层岩石矿物、粘土矿物、物性以及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的分析,探讨了低孔、超低渗气田开发过程中引起储层潜在伤害的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填隙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8.91%,渗透率平均为0.656 7×10-3μm2;孔隙类型以溶蚀孔为主。储层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储层速敏程度为无到弱、酸敏程度为中等偏弱、压敏程度为弱到中等偏弱。在气田开发过程中,建议慎重配酸,合理控压,以取得最佳的增产效果。
高洁孙卫冷先刚王跟党
关键词:太原组储层特征敏感性
严重层间非均质油藏水驱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研究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方法通过岩心多层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多层组合下,不同渗透率层的水驱效果(包括水驱动用、产量贡献及采出程度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综合影响因子代表各个影响因素,并分析水驱效果与综合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合理的驱替压差是合注合采储层动用的关键;渗透率级差是影响多层合注合采开发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组合层数和平均渗透率;多层水驱油组合情况下,低渗层若要达到较好的水驱效果,其多层组合渗透率级差应小于8,多层组合综合影响因子要小于6。结论严重层间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必须保持合理的驱动压差,其注采层系划分应综合考虑组合层数、平均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莫建武孙卫杨希濮韩宗元胡明姣
关键词:层间非均质性渗透率级差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综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及其产品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表明HPLC在分离难挥发化合物和复杂混合物以及多环芳烃中具有分离效果好、速度快和重现性好的优势,与各种检测方法的联用使该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陈刚王军黄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石油化工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对子长油田3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长2油层组形成的沉积相特征及储层特征,认为子长油田长2油层展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长21的非均质性要强于长22。
白奋飞史云鹤曹金舟孙智慧高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
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的物性响应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对苏北盆地沙埝油田阜三段(E1f3)储层岩石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沉积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储层物性明显受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控制,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到席状砂,物性依次变差;压实过程损失的孔隙度为13.3%,早期石英次生加大与碳酸盐胶结损失孔隙度9.5%,长石、岩屑及填隙物溶蚀增加孔隙度11.9%,晚期石英次生加大与碳酸盐胶结损失孔隙度9.7%;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损失大于压实作用;对本区物性影响较大的沉积-成岩因素为粒度、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时建超孙卫张创莫建武丁磊张奉
关键词:成岩作用物性苏北盆地
吴旗地区薛岔区块延长组长6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为评价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薛岔区块长6低孔—超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和高效开发,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和镜煤反射率方法研究储层成岩作用机理,揭示时空上成岩—物性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目前长6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阶段的A期—B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裂缝作用及烃类侵位作用;压实作用强烈是导致该储层早期孔隙丧失的根本原因;晚成岩阶段铁方解石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非均质性严重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绿泥石衬里、破裂作用及烃类侵位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为微孔隙及裂缝孔隙;喉道细小,分选较差,孔喉连通性差;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严重。同时,分析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和孔隙演化史。
曹斌风孙卫
关键词: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孔隙演化
牛圈湖油田开发初期高含水原因探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全面探析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生产井普遍高含水、低产油的原因。方法地质与工程相结合,综合运用示踪剂监测、产能变化及压力响应等动态分析法。结果研究区高含水的原因既有地质因素又有工程因素,地质原因包括构造、裂缝、储层非均质性3个方面;工程原因包括超前注水实施效果、井网适应性以及人工压裂时机性选择3个方面。结论明确储层地质特征以及合理的施工方式是低孔低渗油藏开发的先决条件。
屈乐孙卫谢佃和汤爱云刘哲
关键词:裂缝超前注水压裂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低渗透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使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应用熵权TOPSIS法,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选取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和含油饱和度6个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有着不同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其孔隙类型、接触方式、喉道类型、连通性和驱油效率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熵权TOPSIS法具有较好的综合判别能力,划分的各类储层流动单元特征明显,为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董凤娟卢学飞琚惠姣孙卫
关键词:熵权TOPSIS法储层
陕北斜坡东部上古生界现今应力场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在计算垂向主应力的基础上,采用Newberry水平主应力模型及Haimson地层破裂压力孔隙弹性模型,计算了陕北斜坡东部上古生界现今主应力大小,采用构造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主应力方向,进而完成陕北斜坡东部上古生界现今应力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最小水平主应力主要在30—36MPa之间,最大水平主应力主要在40~55MPa;水平主压应力方向NE37°-85°,北部主要为NE37°-75°,南部主要为NE75°-85°。根据研究区现今应力场研究结果,该区井网部署过程中应适当增加NE及NEE方向井距以扩大井网控制范围,在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施工压裂应大于40MPa,以达到破裂造缝的目的。
王永炜万永平归榕张仙伟
关键词:陕北斜坡上古生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