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945)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超伦束蓉周彦玢刘大力姜云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牙周
  • 2篇龈下
  • 2篇龈下菌斑
  • 2篇菌斑
  • 2篇古细菌
  • 1篇牙菌斑
  • 1篇牙周病
  • 1篇牙周病学
  • 1篇牙周炎
  • 1篇牙周治疗
  • 1篇中古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技术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分析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分析
  • 1篇细菌
  • 1篇细菌定植
  • 1篇口腔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周彦玢
  • 2篇李超伦
  • 2篇束蓉
  • 1篇张明珠
  • 1篇钱洁蕾
  • 1篇梁景平
  • 1篇姜云涛
  • 1篇刘大力

传媒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牙菌斑是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主要由微生物构成。在口腔中发现的700余个种属或种系型的细菌中,有50%左右未获得培养。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口腔微生态和感染性疾病的病因研究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近年来,以16S rRNA基因为基础建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正逐步广泛用于微生物群落的分析,跨越了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直接对不同生态系,包括人类口腔的微生物组成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介绍16s rRNA基因的分子分析技术,以及它们在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另外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尚未应用于口腔的新技术。
周彦玢束蓉
关键词:口腔微生物群落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
古细菌在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古细菌与牙周疾病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古细菌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和古细菌的可能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侵袭性牙周炎23例、慢性牙周炎29例、慢性龈炎35例及牙周健康者38人的龈下菌斑,进行古细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古细菌在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侵袭性牙周炎组65%,慢性牙周炎组72%,慢性龈炎组26%,健康对照组未检出。每微克湿重菌斑中的古细菌16SrRNA基因平均拷贝数:侵袭性牙周炎组6.66×10^6,慢性牙周炎组4.47×10^6,慢性龈炎组1.78×10^6.龈下菌斑中牙周炎组古细菌的检出率、古细菌16SrRNA基因平均拷贝数均高于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古细菌可能为牙周炎的致病因素之一。
李超伦姜云涛张明珠梁景平
关键词:牙周病学牙菌斑古细菌
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治疗进程进行跟踪,分别于龈上菌斑刮除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和牙周翻瓣术后12周,采集龈下菌斑标本抽提DNA,利用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对各菌斑标本古细菌16S rRNA表达进行定性检测,确定阳性标本并计算古细菌检出率。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对阳性标本中总细菌和古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定量检测,计算古细菌相对丰度。结果牙周翻瓣术后12周时龈下菌斑标本中的古细菌检出率和古细菌相对丰度分别为17.6%和0.58%,显著低于基线时的69.4%和2.32%及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时的57.1%和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菌斑中古细菌的定植情况伴随牙周治疗的进程而迅速降低,提示菌斑厌氧环境的改变是影响古细菌定植的关键因素。
李超伦刘大力钱洁蕾周彦玢束蓉
关键词:牙周炎古细菌龈下菌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