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015177)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学文杨永生刘宏宇关连越李航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抑制物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组织细胞
  • 1篇腺癌
  • 1篇金属蛋白
  • 1篇金属蛋白酶
  • 1篇基质
  • 1篇基质金属
  • 1篇基质金属蛋白...
  • 1篇基质金属蛋白...
  • 1篇间质
  • 1篇间质胶原
  • 1篇间质胶原酶
  • 1篇胶原
  • 1篇肝癌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篇杨永生
  • 2篇张学文
  • 1篇张波
  • 1篇关连越
  • 1篇刘宏宇
  • 1篇李航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1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生物学特性 MMPs产生于正常组织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胸腺细胞等)和肿瘤细胞中,以前酶形式分泌,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迄今为止共发现有23种之多[1]。根据其结构及作用底物的特异性分为5类:①胶原酶:包括间质胶原酶(MMP-1),中性粒细胞胶原酶(MMP-8)和3型胶原酶(MMP-13),分别降解Ⅰ、Ⅱ、Ⅲ型胶原。
张波李航杨永生张学文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乳腺癌抑制物间质胶原酶组织细胞MMPS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三维重建在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三维重建在肝癌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预测肝功能代偿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38例肝癌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33~83岁,中位年龄54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应用多层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3种方式进行MSCT三维重建。采用矿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3种重建方式的血管显示率,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肝预测体积和实际体积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残肝分数与术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肝MSCT三维重建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系统及其属支,3种重建方式对肿瘤和血管显示各具特点。MSCT三维重建所能显示肝动脉和门静脉的最小分支均为Ⅵ级。MPR、MIP、VR3种重建方式对肝动脉Ⅲ级的显示率分别为8%(3/38)、100%(38/38)、100%(38/38),MIP和VR对肝动脉Ⅲ级的显示率明显优于MPR(P〈0.001);MIP与VR对肝动脉Ⅵ级显示率分别为16%(6/38)、3%(1/38),MIP明显优于VR(P=0.047)。MPR、MIP、VR3种重建方式对门静脉Ⅲ级显示率分别为5%(2/38)、100%(38/38)、100%(38/38),MIP和vR对门静脉Ⅲ级显示率明显优于MPR(P〈0.001)。术前MSCT测量的肿瘤预测体积中位数116(12~1002)cm3与肿瘤实际体积125(8—987)e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9,P=0.921);预测切肝体积215(36.1294)em,与实际切肝体积212(40.1234)c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P=0.97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残肝分数(83.1±6.3)%、B级残肝分数(61.7±5.4)%、C级残肝分数(38.9±2.
关连越杨永生刘宏宇梁娜张学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