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YY19)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孔子
  • 3篇舆论
  • 3篇美国报纸
  • 3篇报纸
  • 2篇政治
  • 2篇排华
  • 1篇舆论监督
  • 1篇政治话语
  • 1篇政治评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社会文化交流
  • 1篇衰落
  • 1篇排华法案
  • 1篇主角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交流
  • 1篇冷战
  • 1篇媒体
  • 1篇美国媒体

机构

  • 7篇四川外语学院

作者

  • 7篇张涛

传媒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国际论坛
  • 1篇孔子研究
  • 1篇思想战线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孔子:当代美国政治舆论中的中国符号
2011年
孔子推崇德治仁政。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舆论以此为武器,结合新保守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社会特点,对美国政治提出三大期望。第一,为政者必须品德高尚,竞选过程以及总统和官员的个人行为将品德优劣暴露无遗。第二,政治与政策必须言辞达意,用词模糊、强词夺理而不顾实际情形的为政行为和条款总是舆论批判的焦点之一。第三,政治必须体恤民情,以人为本,考虑美国社会的多元性,不能偏袒任何文化。舆论引入孔子的为政理想,既说明美国社会熟悉孔子的程度,也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国政治言行脱节的失望和批判。
张涛
关键词:美国政治舆论监督孔子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媒体政治话语中的孔子
2011年
将孔子从中国语境中剥离,放置在各种美国利益组织的关系网络之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媒体政治类文章引证孔子的总体状况。身处改革年代的美国既希望变革国内政治,又志在树立承载和维护公正的国际形象。各类政治人物和评论者频繁提及孔子,或者批评现行政治与政策,或者诟病美国的外交和战争策略。如此建构的孔子形象与贬损中国的总体社会背景存在差异,既表明美国的实用主义特性,更说明孔子思想跨越时空的现实价值。
张涛
关键词:美国媒体排华政治话语孔子形象
孔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报纸援华舆论中的主角
201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多事之秋。在美华人劳工的悲惨遭遇、传教士对中国精神领域的渗透、列强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乃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几大外交困境。在美国以贬损中国为主流的社会氛围中,美国报纸上的部分文章不但给予上述问题以极大关注,而且积极主张中国和华人的平等权利,体现着某些有识之士的文化宽容和正义感。孔子因其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他所订立的原则成为同情和支持中国者的舆论武器,被用来批驳敌视中国和华工的荒谬逻辑,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张涛
关键词:排华法案美国报纸孔子
美国东亚冷战舆论中的孔子——以1949—1972年间的美国主要报纸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冷战期间美国在东亚面临的对手具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传统,因此,关于孔子作用的思考时常见诸美国报端。孔子从一个备受美国媒体冷嘲热讽的历史人物,一跃成为能够化解东亚共产主义凌厉攻势的冷战利器。这是国际政治在文化传统上的投影。虽然反共舆论并不等于美国的反共政策,但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那一时期美国国内有着浓厚的冷战氛围,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符号在异域和异质语境下发生意义转变的普遍现象。
张涛
关键词:冷战孔子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社会文化交流中的孔子元素
2011年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但美国的中国信息极为匮乏。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之下,物质交流、人员流动和孔子学院相继启动,成为美国人获取和更新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社会文化交流多与孔子联系紧密。美国人以此为基础建构的中国信息有两大重点。其一,中国纵然屡次反孔并受外界影响,其孔子情结却极为牢固,折射出中国国家性格的传统属性。其二,中国又立足孔子,展开积极进取的外交攻势,是美国文化影响的有力竞争者。交流活动中的孔子元素展现了当代中国延续传统并利用传统参与重建国际权力格局的形象。
张涛
关键词:社会文化交流孔子
美国报纸上的孔子与近代中国的衰落 1882—1920
201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困,积弱成疾。美国报界给予大量关注,从特有的文化角度,向读者解释中国落后局面的成因和出路。根深蒂固的文化优越感让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思想基础——孔子学说。带着既定的认知模式,他们发现,中国尊崇2000多年的孔子非但没有促进中国的发展,反而禁锢着中国人的创新思维,从而让中国与西方世界如火如荼的思想与技术变革失之交臂。中国落后被动的起因似乎已在孔子健在时就已注定。有鉴于此,美国报界积极鼓动人们否定和抛弃孔子,转而接纳基督及其影响之下的文明体系。美国报界对于中国落后原因的探寻带有显而易见的文化偏见和现实目的,是美国排华运动的折射。
张涛
关键词:报纸孔子衰落
美国政治评论中的孔子——以1920—1950年间的主要报纸为例
2010年
一战与冷战之间的美国政治生活,既有传统的两党争锋,更有罗斯福新政、禁酒运动和战时动员等打上时代烙印的事件。与每一次争议性政治话题相影随的是人们在报纸上的激烈辩论。辩论者引经据典,针砭时弊。鉴于孔子的盛名及其思想的巨大影响,孔子成为政治评论中重要的参照对象乃至立论依据,孔子以特殊的方式进入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如此语境下的孔子形象褒贬兼有,映射出美国人认识孔子时的一贯模式:一方面,他们崇尚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人性关怀及其为人类社会确立的高远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中国历朝政府僵化遵循儒家思想而致国力衰弱深感惋惜甚至蔑视。一战之后30年间美国报纸上的政治评论明白无误地展现出美国孔子形象一以贯之的双重性。
张涛
关键词:美国报纸政治评论孔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