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05102)
-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6
- 相关作者:余雪标林培群曹磊刘宁杨怀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桉树人工林混农系统中桉树生长性状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对4年生大宽行混农间作模式下桉树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同一株距下均随着带距的增知而增加,变异系数、单位面积蓄积量在同一株距下均随着带距的增加而降低。混农模式在(14m+1.3m)×1.25m配置模式下的各生长指标均优于3种对照和其他配置模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14.1m、12.3cm、0.0752m^3/株、78.629m^3/hm^2,分别比对照4.00m×1.50m高19.5%、32.26%、98.4%、27.13%。单位面积蓄积量在4、6、8m带距下的配置模式均显著大于3种对照,为74.798~117.181m^3/hm^2。
- 曹磊薛鹏余雪标林培群李宝琦
- 关键词:桉树
- 琼中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对海南琼中桉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灌草层和群落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94、0.931和0.845;乔木层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及乔木层生物量与土壤碱解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0.766、0.853和0.641,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林下植被生物量、物种丰富度与其他5种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较小,相关系数在0.3以下。说明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提高。
- 太立坤余雪标时忠杰周卫卫杨曾奖郭俊誉
-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养分
- 我国森林土壤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分析了我国人工林和天然林土壤退化的原因,探讨了森林土壤退化的防治对策。
- 刘宁余雪标林培群谢玉萍
- 关键词:森林土壤
- 桉农间作系统中甘蔗生长发育指标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桉树-甘蔗间作系统中间作物甘蔗的糖分水平及经济可行性。[方法]分别测定间作带南北方向上各行甘蔗及甘蔗对照的产量和糖分。其中,产量测定采用收获法,糖分测定采用手持式测糖计。[结果]甘蔗间作带从南到北方向上的产量变化曲线呈抛物线,整个甘蔗间作带的平均产量为82.05 t/hm^2,低于对照产量92.1 t/hm^2,下降幅度为10.91%。间作带上各甘蔗行间的糖分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平均糖分与对照甘蔗糖分相差只有0.30%,差异不显著,间作带上的甘蔗含糖量达到榨糖标准。[结论]在超宽行桉农间作模式中间作甘蔗在经济效益上是完全可行的,具有推广意义。
- 林培群杨怀余雪标曹磊
- 关键词:甘蔗糖分
- 桉树-甘蔗间作模式及配套管理技术被引量:8
- 2009年
- 结合我国目前农林复合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桉树-甘蔗间作模式的田间布局(包括作物品种选择和田间布局)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指出该种植模式能使桉树与甘蔗优势互补,协调生长,对实现林农双赢有实际指导意义。
- 刘宁余雪标林培群谢玉萍
- 关键词:桉树甘蔗间作模式
- 桉农间作系统树影变化特征研究
- 2010年
- 笔者研究了桉农间作系统树影的变化特征,为寻找出一种桉农间作模式,促进桉树林地的可持续生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结果表明:正东西走向大宽行桉农间作模式能使系统内遮荫程度尽量地减小,能使光照资源最大程度进入农作物间作带,满足间作物对光热资源的需求。
- 林培群余雪标李叶曹磊
- 桉-农间作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对桉农间作系统内一年生间作物3个生长阶段的光强、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间作带上的平均光强为42 000~59 000 lx,相对光强达到76.7%~78.8%,减弱幅度<25%,可以满足一年生间作物生长需求;桉农间作系统在低温天气,间作带可增温12.3%~27.9%;在高温条件下,间作系统降温幅度在2.97%~11.6%;并可降低最高地温7.9%;降低常风39%;白天平均相对湿度比对照农地的相对湿度最大提高4.44%,平均提高1.5%。因此,桉农间作具有明显的防风、降温、增湿和保持土壤湿度作用,这对改善间作区田间小气候,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 薛鹏
- 关键词:小气候
- 缓坡山地林牧复合经营的桉树生长性状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通过对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缓坡山地宽行窄株种植模式下桉树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模式的桉树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林,其蓄积量比对照高31.86%。桉牧模式3年生桉树的收益为12923.7元·hm-2,比对照林(8317元·hm-2)高4606元·hm-2以上。缓坡山地实行林牧经营模式达到林业和牧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林培群张运皇余雪标杨怀曹磊
- 关键词:桉树宽窄行
- 桉农间作系统对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研究了桉农间作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桉农间作能较好地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未间作农作物的按林地相比,间作柱花草的间作地各层土壤平均容重、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降低了5.93%、55.30%、62.77%,土壤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33.08%、8.80%、29.93%,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4.76%、23.20%、9.52%、54.20%;间作甘蔗后,无论间作带还是桉树窄行,土壤养分都明显提高,其中桉树窄行和间作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49.08%和36.69%;而间作木薯后,间作带及桉树窄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9.23%、37.88%。
- 林培群余雪标刘苇刘宁李叶
-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性质
- 桉树-甘蔗复合经营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桉树一甘蔗复合系统土壤的化学性状及酶活性。为桉树林农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林带为对照,研究间作带不同位置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pH值除外),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与林带相比,间作带(距林带3.0、4.5、6.0m处)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距林带3.0m处的提高幅度较小,部分指标呈现出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人为因素、林木根系与作物的养分竞争等原因有关。[结论]总体上,实行桉树林农复合经营,间作带土壤化学性状得到了改良,酶活性也有改善,这为下一轮伐期桉树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 刘宁余雪标林培群谢玉萍
- 关键词:桉树甘蔗林农复合系统土壤化学性状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