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2006A022)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克英曾秋凤吕刚周磊丁雪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肥肝
  • 1篇鸭肥肝
  • 1篇樱桃谷
  • 1篇樱桃谷肉鸭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特性
  • 1篇鱼油
  • 1篇蒸煮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肉鸭
  • 1篇水禽
  • 1篇填饲
  • 1篇大豆油

机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曾秋凤
  • 3篇张克英
  • 2篇丁雪梅
  • 2篇周磊
  • 2篇吕刚
  • 1篇黄学琴
  • 1篇吴昊

传媒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填饲能量相同时不同油脂对肉鸭肥肝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填饲能量相同条件下,大豆油和鱼油对樱桃谷肉鸭产肝性能和肥肝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60只体重一致的8周龄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填饲期为21 d,第1~7天3个处理均填饲玉米饲粮,第8~21天处理1填饲玉米饲粮,处理2和处理3分别填饲在玉米饲粮中添加3%大豆油和3%鱼油的饲粮,各处理填饲能量相同。结果表明:产肝性能随填饲时间延长而提高(P<0.01);填饲3周后,鱼油组平均肝重301.89 g、料肝比37.25、肝体比5.15,均与玉米组和大豆油组差异极显著(P<0.01);鱼油组肥肝的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和大豆油组(P<0.01);肝脏组织切片表明,随着填饲时间增加,肝脏中脂肪滴增加,且鱼油组脂肪滴最多、最大,表现融合;鱼油组和大豆油组均可极显著降低肥肝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P<0.01),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1),特别是鱼油能提高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P<0.01),大豆油可提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P<0.01)。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填饲能量相同条件下,填饲第8~21天添加鱼油可提高樱桃谷肉鸭的产肝性能和肥肝品质;添加大豆油对产肝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调控肝脏脂肪酸组成。
周磊曾秋凤张克英吕刚
关键词:樱桃谷肉鸭大豆油鱼油肥肝填饲
超饲诱导水禽肥肝形成的机制被引量:3
2009年
一些蹼足类动物(如鹅和鸭)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因适应性需要,肝脏具有沉积大量脂肪形成肥肝的遗传特性。生产上利用鹅和鸭的这种特殊遗传特性,进行短期人工强制超饲(填饲),形成营养因素所致的可逆的、获得性的脂肪变性,即鹅(鸭)肥肝。本文综述了肥肝形成的过程及可能的机制,同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问题。
吕刚张克英曾秋凤丁雪梅周磊
关键词:肥肝水禽
蒸煮对不同品质鸭肥肝营养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3种不同品质的鸭肥肝在蒸煮后常规养分、脂肪酸组成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熟化增加了鸭肥肝中C12:0、总脂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了水分、蛋白的含量,对鸭肥肝中糖原的含量无影响;2)鱼油组肥肝熟化后,其SFA、PUFA、n-6PUFA、n-3PUFA、EPA、DHA均显著高于大豆油组肥肝(P<0.05),极显著高于玉米组肥肝(P<0.01);3)玉米组肥肝熟化后SFA和MUFA显著降低(P<0.05),PUFA、n-6 PUFA、n-3 PUFA显著升高(P<0.05),大豆油组肥肝熟化对这几种脂肪酸的影响不大,而鱼油组肥肝熟化后这几种脂肪酸含量均升高,其中n-6PUFA达到显著水平(P<0.05);4)熟化具有降低3种肥肝中EPA和DHA的趋势,EPA降低幅度以玉米组肥肝最大,DHA降低幅度以大豆油组肥肝最大。以上结果提示,鱼油组肥肝的食用价值最高。
曾秋凤吴昊丁雪梅黄学琴张克英
关键词:鸭肥肝脂肪酸组成蒸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