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4Z408)

作品数:60 被引量:498H指数:12
相关作者:谢里阳袁惠群孙志礼王正李昌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机械工程
  • 24篇理学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可靠性
  • 9篇转子
  • 8篇载荷
  • 8篇碰摩
  • 8篇轴承
  • 8篇可靠度
  • 5篇有限元
  • 5篇深沟球
  • 5篇深沟球轴承
  • 5篇球轴承
  • 5篇转子系统
  • 5篇网络
  • 5篇系统可靠性
  • 5篇共因失效
  • 4篇动态可靠度
  • 4篇压缩机
  • 4篇运动学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失效率

机构

  • 57篇东北大学
  • 5篇辽宁科技大学
  • 3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辽宁工业大学
  • 2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作者

  • 25篇谢里阳
  • 17篇袁惠群
  • 13篇孙志礼
  • 8篇王正
  • 7篇李昌
  • 7篇李东
  • 5篇钱文学
  • 5篇陈鹏霏
  • 5篇尹晓伟
  • 5篇韩兴
  • 5篇李兵
  • 4篇王正浩
  • 4篇杨强
  • 4篇吴震宇
  • 4篇闫明
  • 3篇闻邦椿
  • 3篇朱向哲
  • 3篇滕云楠
  • 3篇何雪浤
  • 2篇李莉

传媒

  • 18篇东北大学学报...
  • 9篇中国机械工程
  • 5篇航空学报
  • 4篇振动.测试与...
  • 4篇振动与冲击
  • 4篇机械设计
  • 4篇兵工学报
  • 2篇机械与电子
  • 2篇组合机床与自...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机械强度
  • 1篇机械制造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推进技术
  • 1篇材料与冶金学...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1
  • 9篇2010
  • 19篇2009
  • 19篇2008
  • 8篇2007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轴初弯曲时转子系统局部碰摩的分叉与混沌行为被引量:5
2008年
考虑轴初弯曲和轴质量对圆盘参振质量的影响时,分析转子系统局部碰摩的分叉与混沌动力学行为,找到了转子系统通往混沌的道路。建立了系统力学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以转速和阻尼为分叉参数,结合Poincare截面图、波形图、相平面图、轴心轨迹图、功率谱图和自相关函数图,分析了系统的运动状态。以转速为分叉参数时,转子系统响应经历了数次从混沌到周期解,再到混沌,再到周期解的过程,即混周交替出现过程。随着阻尼和定子弹性的增大,混周交替出现时转速范围明显减小;以阻尼为分叉参数时,随着偏心距的增大,混周交替出现时阻尼范围明显增大。结果表明,通向混沌的道路主要是倍周期分叉和阵发性分叉。
王正浩袁惠群范改燕
关键词:初弯曲碰摩混沌
基于D-H变换矩阵的Stewart型并联机床位姿方程及运动学反解被引量:1
2009年
以D-H变换矩阵为建模工具,建立了包含铰链结构、支链类型、铰座安装位姿、杆件结构尺寸和运动参数等各类几何特征信息的6自由度并联机床的通用位姿方程,并进行了运动学反解。得到了以显式表达的主、从动关节运动参量计算公式。
单鹏谢里阳田万禄温锦海
关键词:运动学反解
往复式压缩机活塞杆可靠性分析与参数化设计被引量:4
2009年
为提高往复式压缩机的设计水平,基于VC++编程语言和Pro/E软件,开发了活塞杆的疲劳可靠性分析与参数化设计系统.根据弹性力学的变形协调原理,分析活塞杆的受力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并采用有限元法加以验证;根据几何尺寸、加工工艺、材料强度等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建立"薄弱环节"的极限状态方程,分析疲劳强度可靠度及对应的经济性,从而确定各种设计要素(尺寸、工艺、材料等信息),以实现参数化设计.结果表明,可靠性理论与参数化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综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陈鹏霏孙志礼滕云楠
关键词:往复式压缩机活塞杆可靠度参数化设计
考虑载荷作用次数的共因失效零部件可靠性模型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了共因失效这种失效相关性以及随机载荷作用次数对零部件可靠性的影响,指出共因失效不仅存在于系统中而且也存在于具有多种失效模式的机械零部件中。在不作零部件各失效模式相互独立假设的前提下,直接运用载荷-强度干涉模型和顺序统计量理论建立了多种失效模式下随机载荷多次作用时的零部件可靠性模型。以齿轮的可靠度计算为例,研究了零部件可靠度随载荷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并运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王正谢里阳李兵
关键词:失效模式共因失效载荷作用次数
改进Delta并联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运动精度是评价机构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以往并联机构运动精度分析中,往往不考虑输入误差的随机性,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首先应用齐次坐标变换,推导了改进Delta并联机构的位置反解公式。基于位置反解和一阶泰勒展开,建立了包含机构尺寸误差、转动副间隙误差和驱动误差的机构位置误差计算模型。利用该误差模型,考虑各个原始输入误差的随机性,推导了机构运动可靠性数学模型,给出了评价机构运动可靠性高低的量度和计算方法。运动可靠性是机构运动精度高低的更本质的衡量指标。运动可靠性分析是机构优化设计和误差补偿的基础。
杨强孙志礼闫明王淑仁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基于等效试验的蠕变-热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被引量:2
2008年
以往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主要是针对蠕变-热机械疲劳提出的,一般不能很好应用于蠕变-热疲劳。由于蠕变-热疲劳试验周期很长,故寿命预测所需的失效数据难以得到。考虑材料的双线性随动强化和蠕变特性,深入研究了蠕变-热疲劳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规律。据此,提出把蠕变-热疲劳等效为恒定应力幅和平均应力的热-机械疲劳的寿命预测方法。由于热机械疲劳试验不需保温时间,所需的试验装置简单、效率高,因此该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闫明孙志礼杨强夏春晶何雪浤
关键词:蠕变热疲劳
悬臂双盘碰摩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半解析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建立了悬臂双盘碰摩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创建该系统的非奇异线性变换矩阵并利用变换矩阵的Jacobi矩阵结合Routh Hurwitz理论,研究了悬臂双盘碰摩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区域,并进行了相应的参数讨论.结果表明:该半解析方法可以明确得出系统的稳定区域及稳定区域所对应的转速和阻尼比.同时,碰摩间隙和摩擦因数对系统的稳定区域影响十分明显,稳态周期解能够反映系统响应.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李东袁惠群朱向哲赵晓宇
关键词:碰摩稳定性非线性半解析
往复式压缩机连杆数字化分析与设计
2009年
基于VC++编程语言和Pro/E软件,开发了往复式压缩机连杆的数字化分析与设计系统.依据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分析连杆的受力,应用Matlab软件绘制载荷曲线;根据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分析连杆的疲劳强度可靠度和参数的灵敏度,用VC++6.0实现数字化的分析过程;综合考虑各参数对可靠度的影响及控制的难易程度,确定设计数据,并以Pro/E的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进行数字化设计.
陈鹏霏孙志礼滕云楠
关键词:连杆PRO/TOOLKIT
基于混沌理论与SVM的内燃机振动信号趋势预测被引量:13
2011年
针对内燃机振动信号信噪比低且呈非线性、非平稳的特性,提出将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相空间重构理论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相结合,实现内燃机振动监测数据的建模及预测。首先,将含噪声的振动信号经验模式分解,去掉主要干扰因素所对应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mode function,简称IMF)分量,再将剩余IMF分量进行重构,得到去噪声后振动信号时间序列;然后应用混沌理论,选择合适的嵌入维数和时间延迟对去噪后的振动信号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最后采用SVM对其进行建模预测,并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能够预测内燃机振动信号的变化趋势,性能优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冯广斌吴震宇袁惠群
关键词:内燃机经验模态分解相空间重构支持向量机
基于随机Petri网的基本加工单元故障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随机Petri网针对制造系统中一随机加工单元的故障现象的产生、变化情况建立可靠性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其可达标识集,得出制造系统作为可降级的多状态系统,其加工单元不同于一般系统失效状态的多样性以及特殊性。直接对其可达图的变迁序列进行数学分析,计算出由某个故障产生直至整个加工单元失效的各变迁序列的累积失效概率。在实际加工生产中,与维修时间相结合,可以为整个制造系统的资源调配提供依据,同时对分析制造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张君一谢里阳
关键词:随机PETRI网可达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