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8A153)

作品数:4 被引量:87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建华许志生顾旭东吴华姚云海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嘉兴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机器人
  • 3篇偏瘫
  • 3篇下肢康复机器...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
  • 3篇康复机器人
  • 2篇偏瘫患者
  • 2篇平板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机器人系统
  • 2篇减重平板训练
  • 1篇血管
  • 1篇卒中患者
  • 1篇下肢运动
  • 1篇脑血
  • 1篇脑血管
  • 1篇脑血管意外
  • 1篇脑卒中患者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嘉兴市第二医...

作者

  • 2篇许志生
  • 2篇顾旭东
  • 2篇李建华
  • 1篇傅建明
  • 1篇姚云海
  • 1篇吴华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min,每周6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及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BBS和RMI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BBS和RMI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水平(P〈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能独立步行(FAC分级≥3级)的患者分别为5例(23.8%)和8例(38.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独立步行患者分别增加到12例(57.1%)和18例(85.7%),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步行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步行功能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王伟李岩吴华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李建华
关键词:康复机器人脑卒中脑血管意外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4
2011年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min,每周6次,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BBS评分及FAC分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BBS评分及FAC分级均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顾旭东吴华李建华许志生姚云海李岩李辉傅建明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平板训练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分为机器人组和减重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机器人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训练,减重组则增加减重平板训练,每次20~30min,每周5次。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BiodexGaitTrainer-2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的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和3ra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和FAC评分、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以及3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和FAC评分比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以及3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在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方面与减重平板训练有相似作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在患者的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方面效果更佳。
李岩吴华姚云海李辉傅建明顾旭东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平板训练步态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确诊的48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机器人系统训练,每次10-20min,每周6次,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d-Meyer评分(FMA)、10m最大步行速度(MWS)、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MWS、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25.7±3.5)、MWS(52±16)、FAC分级(4.3±1.4)及MBI评分(82±17)较对照组FMA评分(22.8±3.7)、MWS(40±17)、FAC分级(3.4±1.3)及MBI评分(72±14)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吴华顾旭东傅建明姚云海李建华许志生
关键词:机器人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