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60075)

作品数:18 被引量:204H指数:12
相关作者:毕玉芬姜华何承刚周禾车伟光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苜蓿
  • 18篇紫花
  • 18篇紫花苜蓿
  • 4篇种子
  • 4篇种子产量
  • 4篇花部
  • 4篇花部特征
  • 3篇胚珠
  • 3篇苹果酸脱氢酶
  • 3篇氢酶
  • 3篇脱氢酶
  • 3篇花粉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遗传多样性分...
  • 2篇杂交
  • 2篇酸性土
  • 2篇酸性土壤
  • 2篇土壤
  • 2篇品比

机构

  • 22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省肉牛和...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21篇毕玉芬
  • 7篇姜华
  • 5篇王晓云
  • 4篇何承刚
  • 3篇周禾
  • 3篇车伟光
  • 3篇奎嘉祥
  • 2篇张凤仙
  • 2篇李季蓉
  • 2篇吴丽芳
  • 2篇申亚楠
  • 2篇马凯恒
  • 2篇高静
  • 1篇王新海
  • 1篇顾垒
  • 1篇赵志强
  • 1篇钱庆
  • 1篇朱栋斌

传媒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草地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草地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遗传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四川草原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草业与畜牧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RAPD技术研究弱秋眠性紫花苜蓿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4
2005年
在4 2个供试品种中选出生长势良好的半秋眠、不秋眠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 )品种13份,用RAPD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数目在1~14条之间。其中12条引物占所用引物的4 0 % ,在13份材料中共产生分子量不同的12 6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条带116条,占92 0 6 %。说明半秋眠、不秋眠紫花苜蓿的多态性远高于中国紫花苜蓿地方品种(70 6 8% ) ,是一类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苜蓿基因类群。弱秋眠性苜蓿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其遗传保守性可能较差,或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潜力和开发价值。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弱秋眠性紫花苜蓿在遗传上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又具有各自独立的遗传性,遗传背景丰富。本试验结果为云南省今后进一步引进、利用优质弱秋眠性紫花苜蓿种质资源,丰富种质资源信息库,培育新良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毕玉芬车伟光李季蓉
关键词:紫花苜蓿秋眠性
国内外苜蓿育种中的分子标记技术被引量:6
2004年
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苜蓿系统发育、种质资源、遗传育种以及根瘤菌的特异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简述了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在苜蓿各研究领域的作用和贡献 。
王晓云毕玉芬赵志强
关键词:苜蓿分子标记育种
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26
2007年
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发现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主要分布于澜沧江、金沙江流域海拔2000~3000m的干热河谷和森林边缘,是白刺花(SophoraviciifoliaHance)灌丛的草本成分之一,并在农区大量生长,调查表明,野生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分布明显受降水量的影响;在干热河谷地区正常生长,但不能离水源太远;在自然群落中的竞争力较弱,当群落另有优势种时其物候期明显推迟;其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能力;在水分及管理较好的条件下分枝可达800/m^2以上;在自然状态下产草量达5kg/m^2以上;染色体为2n=32,系四倍体。考证分析结果初步认为: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来源由我国青海和甘肃传人西藏,然后在横断山脉南部峡谷地区生存下来,并沿河流方向逐渐向下游传播;在德钦地区的扩展可能与藏传佛教的传播活动有关。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是云南发现的唯一成群落分布的苜蓿资源,其多样的形态和地理分布特征,孕育着丰富的遗传基础,特别是在于热地区生存可能孕育特异性种质。
毕玉芬车伟光顾垒
关键词:群落特征
紫花苜蓿苹果酸脱氢酶基因(neMDH)CDS序列单核苷酸变异位点的研究
以来自云南的紫花苜蓿野生种德钦苜蓿为亲本之一,与5个国外引进紫花苜蓿栽培种以及1个云南紫花苜蓿逸散种AC-3进行了正、反交。采用PCR-RFLP技术,对亲本及杂交种增强结瘤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neMDH)CDS序列单核苷...
毕玉芬王晓云
关键词:紫花苜蓿苹果酸脱氢酶
文献传递
利用野生苜蓿资源进行耐酸铝研究的前景被引量:12
2006年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且各类家畜均喜食的豆科牧草,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较大,但是,这些仅限于中国北方地区,在中国南方却少有种植。究其原因,与南方大部分地区土壤呈酸性有关,酸性土壤带来了铝的毒害,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紫花苜蓿在南方的栽培与推广。结合现今国内外对植物耐酸铝性的研究以及云南本地野生资源的状况,阐述苜蓿耐酸铝性研究的进展与意义。
钱庆毕玉芬朱栋斌
关键词:紫花苜蓿酸性土壤耐铝性
植物苹果酸脱氢酶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6年
苹果酸是植物体内参与C4循环、景天酸循环等众多代谢途径的关键代谢物。苹果酸含量提高的途径主要来自植物体内合成的提高。苹果酸脱氢酶(MDH)可引起草酰乙酸盐的氧化作用以形成苹果酸盐,增加植物体内苹果酸的含量,从而显著提高植物体的耐酸性以及对铝毒的抗性。本文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对苹果酸脱氢酶(MDH)在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系统分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其在植物体耐酸性机制机理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追溯。
王晓云毕玉芬
关键词:苹果酸脱氢酶酸性土壤铝毒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3
2004年
为培育高产、优质紫花苜蓿品种提供依据,采用形态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单位面积单枝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单荚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品种间种子产量性状的变异为4.43%~51.61%,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幅为92.6~381.9 kg/hm2(P<0.05);种子千粒重的变异最小,且差异不显著(P>0.05);RAPD分析表明,各品种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21~0.35,其中WL323和Shanbei变异最大,而Derby和Prime变异最小,表明紫花苗蓿品种问的种子产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何承刚毕玉芬姜华
关键词:牧草紫花苜蓿RAPD分子标记
紫花苜蓿杂交一代品系在云南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2002年以云南德钦地区的野生紫花苜蓿的优良无性系、云南昆明地区的逸散种紫花苜蓿优良无性系和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牧歌701、Acrora、GT13R)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杂交。2006年,2007年对在云南省偏酸性土壤种植的8个杂交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生育期、茎叶比、产草量、越冬性等指标的测定表明,杂交种138、152、196表现优异,可作为优良的候选杂交种。
马凯恒毕玉芬高静申亚楠
关键词:紫花苜蓿品比试验
云南野生苜蓿与引进苜蓿的核型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以云南野生种紫花苜蓿(德钦地区紫花苜蓿)、逸散种紫花苜蓿(AC-3)和8个国外引进栽培种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对供试材料的染色体组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材料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4x=32,各同源染色体组都为中短染色体组或短染色体组。核型结构存在微小差异,爱博出现超大染色体,牧歌701、牧歌702和GT13R带有随体,引进品种除射手外,进化程度高于德钦地区紫花苜蓿。
张凤仙毕玉芬王晓云
关键词:核型分析
影响紫花苜蓿花药培养因素的探讨与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从外植体的选取时期及处理、培养基及激素组合、培养条件等多方面分析,影响紫花苜蓿花药培养的因素,并对花粉植株倍性鉴定、驯化移栽和花粉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吴丽芳毕玉芬奎嘉祥
关键词:紫花苜蓿花药培养培养基分子生物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