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KSZD-EW-Z-021-02)

作品数:4 被引量:999H指数:4
相关作者:匡文慧迟文峰杜国明孟凡浩宁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雨林
  • 2篇土地利用
  • 2篇热带雨林
  • 1篇遥感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破碎化
  • 1篇卫星遥感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密歇根州立大...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4篇匡文慧
  • 3篇迟文峰
  • 3篇杜国明
  • 2篇孟凡浩
  • 1篇刘纪远
  • 1篇张增祥
  • 1篇张树文
  • 1篇颜长珍
  • 1篇秦元伟
  • 1篇高成凤
  • 1篇周万村
  • 1篇史学正
  • 1篇徐新良
  • 1篇江南
  • 1篇于东升
  • 1篇吴世新
  • 1篇宁静
  • 1篇潘贤章
  • 1篇李仁东
  • 1篇潘涛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被引量:963
2014年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土地利用动态区划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时空特征。我们发现: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衡,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移动"是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扩展提速,东部为重心,向中西部蔓延"是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林地前减后增,荒漠前增后减,草地持续减少"是非人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两个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原有的13个土地利用变化区划单元演变为15个单元,且部分区划单元边界发生变化。主要变化格局特征为黄淮海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四川盆地城镇工矿用地呈现明显的加速扩张态势;北方地区耕地开垦重心由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转向西北绿洲农业区;东北地区旱作耕地持续转变为水田;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南部、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初显。近20年间,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年后的第一个1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转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在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方法方面,应用"动态区划法"开展世纪之交两个10年中国LUCC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有效揭示了20年来中国LUCC"格局的变化过程",即动态区划边界的推移、区划单元内部特征的变化与单元的消长等;以及"变化过程的格局",即土地利用变化过�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
关键词:卫星遥感土地利用变化
巴西热带雨林森林景观转化时空特征及破碎化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巴西热带雨林地区森林景观转化及破碎化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区域环境发生变化,并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以欧洲太空局全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和Landsat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热点提取、信息熵、地统计分析模型及轨迹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砍伐阶段森林破碎性的变化特点以及森林破碎化与整个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热带雨林地区的森林面积迅速减少,其中,Rondonia州、Maton Grosso州和Para州最为典型。2森林破碎性的变化趋势并非整体性的增加或减少,而是出现明显的局地性特点;3森林砍伐的数量与土地系统的信息熵呈正相关,即森林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决定巴西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地系统稳定性。
宁静杜国明孟凡浩匡文慧闫凤丽张英秀
关键词:热带雨林破碎化
巴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被引量:33
2015年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基于2005年基准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修正欧空局Global Cover 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而采用逆时相目视解译法从1980年基准年的Landsat MSS/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1980-200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分析其变化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0-2005年的25年间,巴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面积达79.43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33%。其中,单纯耕地像元面积增加了20.18万km2;耕地/自然植被镶嵌混合像元区面积增加了10.70万km2;林地面积减少了53.12万km2;灌丛与草地净增加21.10万km2;水体面积增加0.46万km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7573.87 km2。由此导致热带和亚热带湿润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热带和亚热带干旱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热带及亚热带草原生态地理区、草原和沼泽湿地生态地理区、沙漠和旱生植物生态地理区以及红树林生态地理区内分别呈现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近25年间,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深刻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宏观格局,而土地利用政策调控、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人口增加及空间迁移、道路修建等是导致巴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杜国明匡文慧孟凡浩迟文峰陆灯盛
关键词:热带雨林
云南鲁甸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环境分析与影响快速评估被引量:6
2014年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此次地震危害性较大。在快速收集震区地震烈度分布、地形状况、土地利用/覆盖现状、乡镇人口、居民点分布、房屋建筑物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等信息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定量评估模型,对重灾区自然环境状况,受灾人口、房屋建筑物及道路交通等敏感受体影响,牛栏江沿岸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坡耕地退耕及水土流失防治4个方面进行了快速评估,并针对震区人员救助、地质次生灾害防治以及灾后重建生态治理提出了科学的对策建议。
匡文慧迟文峰高成凤杜国明潘涛杨天荣刘爱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