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2013LWJJ-009)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林徐富贤郭晓艺刘茂熊洪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泸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杂交
  • 6篇杂交中稻
  • 6篇中稻
  • 3篇冬水田
  • 3篇水田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模式
  • 2篇前氮后移
  • 2篇不同栽培
  • 2篇不同栽培模式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后移
  • 1篇性状
  • 1篇再生稻
  • 1篇适应性
  • 1篇头季稻
  • 1篇习性
  • 1篇耐高温
  • 1篇开花
  • 1篇开花期

机构

  • 6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泸县农业局

作者

  • 6篇朱永川
  • 6篇熊洪
  • 6篇刘茂
  • 6篇郭晓艺
  • 6篇徐富贤
  • 6篇张林
  • 3篇蒋鹏
  • 3篇周兴兵
  • 2篇范青华
  • 1篇刘明星
  • 1篇胡小刚

传媒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稻米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冬水田杂交中稻品种适应氮肥后移的筛选指标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水稻采用前氮后移的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获得高产,但不同杂交组合是否适应尚无研究报道。为此,本文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施氮方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产量及库源结构的互作效应。【方法】在冬水田高产栽培条件下,试验设"前氮后移(底肥∶促花肥∶保花肥=6∶2∶2)"与"重底早追(底∶蘖=7∶3)"两种施氮方式,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方式为主处理,杂交组合为副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对两种施氮方式的产量差值与各施氮方式下产量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20个杂交组合分别在两种施氮方式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均达极显著,方差分析F值8.89 149.08(P<0.01)。两种施氮方式下,20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及粒叶比的成对数据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前氮后移处理的有效穗数比重底早追显著降低,但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最高苗数、穗粒数和粒叶比在两种施氮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杂交组合在两种施氮方式间的产量表现不尽相同。20个杂交组合前氮后移平均产量8981.90 kg/hm2,比重底早追增产1.62%;前氮后移处理中,内5优306、蓉18优447、内5优317和川谷优7329四个组合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均分别比重底早追法极显著增产。前氮后移比重底早追的增产效果与两种施氮方式下杂交组合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70和-0.7986(P<0.01)。其原因在于,穗粒数较少的组合,其分蘖力较强,在前氮后移情况下,仍能确保较多的有效穗数,而且穗粒数和结实率因施用穗肥有一定提高,最终表现为"前氮后移"比"重底早追"法显著或极显著增产;而穗粒数过大的组合,其分蘖力较弱,在前氮后移前期施氮量较少情况下,因最高苗数明显不够,有效穗数显著下降,加之穗粒数有所降低而减产。【结论】前氮后移增产量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郭晓艺
关键词:冬水田杂交中稻前氮后移
杂交中稻组合对冬水田不同栽培模式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产量及库源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产量及主要库源性状分别在3个栽培模式间、20个杂交组合间及栽培模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20个杂交组合在3种栽培模式的平均产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分别筛选出了适宜3种栽培模式和同时适宜3种栽培模式的杂交组合.高密低肥模式比其他2种模式增产的杂交组合因有效穗数提高致颖花量增加,而减产杂交组合则因穗粒数明显下降致颖花量降低.结实事低于82%的杂交组合适宜于高密低肥栽培模式,高于86%的组合均适宜于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栽培模式,结实事为82%~86%杂交组合也适宜中密中肥栽培.可把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作为选择栽培模式的科学依据.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郭晓艺刘茂
关键词:杂交中稻冬水田栽培模式适应性
适宜冬水田不同栽培模式的杂交中稻高产品种鉴定被引量:2
2014年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产量及库源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产量在3个栽培模式间、20个杂交组合间及栽培模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20个杂交组合在3种栽培模式的平均产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分别筛选出了适宜3种栽培模式和同时适宜3种栽培模式的杂交组合。
胡小刚张林范青华熊洪朱永川郭晓艺周兴兵刘茂徐富贤
关键词:杂交中稻冬水田栽培模式高产品种
前氮后移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前氮后移与重底早追两种施氮方式下,研究了前氮后移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有助于提高杂交中稻组合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且高于重底早追施氮方式,但各杂交组合间表现各异。其中,内5优306、蓉18优447、德香4103、内5优317和川谷优7329这5个组合前氮后移处理头季稻比重底早追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乐优198、宜香优800、蓉优1808、冈比优99、冈优725、德香4103、炳优900、F优498、内5优317这9个组合的再生稻产量前氮后移处理比重底早追处理高。综合考虑头季稻产量和再生力,两季总产较高的组合为宜香优800、内5优317和蓉18优447。
刘明星张林范青华熊洪周兴兵朱永川蒋鹏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关键词:杂交中稻前氮后移头季稻再生稻
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组合的品质表现及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2012、2013年,以39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组合的品质现状及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间的产量、产量性状及品质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有内5优306、蓉18优44、内5优317、川谷优7329、川香优198、川谷优399、川谷优918、宜香305、冈优169;品质相对较好的为川农优华占、Y两优973、炳优900、蓉优22,没有一个同时表现产量和米质均较好的组合。提高杂交水稻产量与米质有一定矛盾,选择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偏少、千粒重中等、结实率较高的组合,有利于提高长宽比、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并降低垩白度。
徐富贤张林熊洪周兴兵朱永川蒋鹏刘茂郭晓艺
关键词:杂交中稻
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对结实率影响及其与组合间库源结构和开花习性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2011—2013年,以5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与智能人工气候室控温,以使开花期遇高温伤害,研究了杂交组合开花期的耐高温特性与库源性状及开花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鉴定出了开花期常温下结实率和耐高温指数均较高的组合10个,即绵香优576、蓉稻优415、香绿优727、绵优5240、川谷优202、川优6203、冈优169、内香优5828、川谷优7329、江优126。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开花当时植株光合物质的供给水平有关,有效穗数越少的组合的穗粒数和粒叶比越高,即单位颖花的光合源占有量越少,以致开花期耐高温指数与粒叶比呈显著负相关;9:30—11:00时段开花比例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选用穗数型、花时早而集中的杂交组合和提高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是增强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重要途经。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蒋鹏郭晓艺
关键词:杂交中稻开花期库源结构开花习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