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7-08D42)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夔丁亚琼张程刚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黄梅戏
  • 1篇当涂民歌
  • 1篇义务
  • 1篇守信
  • 1篇私情
  • 1篇中西
  • 1篇荞麦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生态
  • 1篇物质文化遗产
  • 1篇孝敬
  • 1篇孝亲观
  • 1篇李尔王
  • 1篇民歌
  • 1篇民间性
  • 1篇进课堂
  • 1篇考论
  • 1篇课堂
  • 1篇化生
  • 1篇非物质文化

机构

  • 3篇安徽大学
  • 1篇马鞍山师范高...

作者

  • 3篇王夔
  • 1篇丁亚琼
  • 1篇张程刚

传媒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荞麦记》与《李尔王》看中西孝亲观之差异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将黄梅戏传统剧目《荞麦记》与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进行比较,认为两剧均揭示了金钱和权势对子女孝亲所造成的外部阻碍,展现了孝亲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不同,也凸显了子女孝亲时"容父母过"与"顺志有道"的差异,这种差异源自中西方孝亲观的差异,即中国崇尚"孝养",西方崇尚"孝敬";中国强调义务,西方强调权利。
王夔
关键词:孝敬义务
黄梅戏《蓝桥会》考论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对黄梅戏《蓝桥会》的源流、发展及艺术特色进行考论,认为黄梅戏《蓝桥会》由战国时颇为流行的"尾生期女"故事衍变而来,但已与原貌有较大差异。其最重要的变化在于,原故事"守信"的主旨被解构,而代之以渲染男女私情。1950年代对黄梅戏传统剧目《蓝桥会》的整理和改编,是以赋予作品人民性的方式,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靠拢,原作中的民间性和开放性被极大弱化;另一方面,得益于严凤英等演员精益求精的努力和细腻传神的表演,改编本的艺术价值大大增强,黄梅戏对魏魁元与蓝玉莲爱情故事的演绎也因此而定型。
王夔
关键词:守信私情
黄梅戏民间班社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被引量:9
2011年
黄梅戏民间班社活跃于安徽各地的田间地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丰富广大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传承民族艺术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构成独具特色且极具研究价值的文化现象。基于实地调查,文章对黄梅戏民间班社的发展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借研究黄梅戏民间班社的运营机制及文化生态,为当下国营戏曲剧团的改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夔丁亚琼
关键词:黄梅戏文化生态
当涂民歌进课堂——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最佳路径被引量:2
2011年
当涂民歌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音乐,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是当务之急。当涂民歌进课堂是保护与传承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当涂民歌进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从课程的开发设置,到教材曲目的选择以及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认真实施,从而确保当涂民歌进课堂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张程刚
关键词:当涂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