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B200608)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黄山张卫建芮雯奕黄爱军张林钱更多>>
相关机构:永丰县农业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稻田
  • 1篇动态特征
  • 1篇速效
  • 1篇速效磷
  • 1篇太湖
  • 1篇碳固定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氮
  • 1篇环太湖

机构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永丰县农业局

作者

  • 1篇王绪奎
  • 1篇张林钱
  • 1篇黄爱军
  • 1篇芮雯奕
  • 1篇张卫建
  • 1篇黄山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近20年江苏省环太湖稻田土壤碳氮及速效磷钾含量的动态特征被引量:6
2007年
阐明长期耕作下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动态特征及消长趋势,不仅可为我国固碳减排的国际环境谈判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沃土工程和地力培育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本试验以我国典型的稻麦两熟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借助田间长期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了1985-2004年间江苏省环太湖稻田土壤碳氮及速效磷钾含量的动态特征。结果发现近20年该区稻田土壤碳、氮含量呈递增趋势,与1985年相比分别提高了8.85%和10.23%(P〈0.05);土壤速效磷也呈递增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呈递减趋势,与1985年相比速效磷含量增长了50.66%(P〈0.05),速效钾含量下降了11.82%(P〈0.05)。结果还显示该地区稻田近十年土壤碳氮的递增幅度呈递减趋势并趋于稳定,两者的区域差异(变异系数)也稳步下降并保持在20%和19%左右。上述结果表明该区稻田已经出现土壤碳饱和现象,要进一步提高土壤增碳保氮效应,必须进行种植模式与技术的突破,以打破目前的碳饱和平衡状态。同时在土壤质量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土壤钾素的投入,采用保护性农作技术体系,走增碳保氮稳磷补钾技术之路。
王绪奎张林钱芮雯奕黄山黄爱军张卫建
关键词:稻田土壤碳氮碳固定动态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