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215203)

作品数:81 被引量:867H指数:13
相关作者:刘吉臻田亮牛玉广刘鑫屏张文广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电气工程
  • 29篇动力工程及工...
  • 2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锅炉
  • 14篇协调控制
  • 11篇发电
  • 10篇火电
  • 7篇特性分析
  • 7篇最小二乘
  • 7篇火电机组
  • 7篇AGC
  • 6篇直流锅炉
  • 6篇燃烧
  • 5篇电厂
  • 5篇电力
  • 5篇电力系统
  • 5篇循环流化床
  • 5篇支持向量
  • 5篇支持向量机
  • 5篇软测量
  • 5篇偏最小二乘
  • 5篇向量机
  • 5篇小波

机构

  • 75篇华北电力大学
  • 9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四川白马循环...
  • 2篇北京国电智深...
  • 2篇肯特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华北电力设计...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邯郸市热力公...
  • 1篇深圳市金钒能...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国网新疆电力...
  • 1篇国网河南省电...

作者

  • 37篇刘吉臻
  • 17篇田亮
  • 11篇牛玉广
  • 10篇刘鑫屏
  • 8篇张文广
  • 6篇林忠伟
  • 6篇高明明
  • 5篇王瑞琪
  • 4篇杨巍
  • 4篇孟庆伟
  • 4篇项丹
  • 4篇李露
  • 3篇刘涛
  • 3篇陈峰
  • 3篇吕游
  • 3篇王玮
  • 3篇胡阳
  • 3篇张越
  • 3篇邓拓宇
  • 3篇崔超

传媒

  • 16篇动力工程学报
  • 9篇热力发电
  • 9篇华北电力大学...
  • 6篇中国电机工程...
  • 6篇电力科学与工...
  • 5篇华东电力
  • 4篇系统仿真学报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电站系统工程
  • 2篇中国电力
  • 2篇电力系统自动...
  • 2篇现代电力
  • 2篇广东电力
  • 1篇电机与控制学...
  • 1篇电气自动化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自动化技术与...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锅炉技术

年份

  • 3篇2018
  • 15篇2017
  • 18篇2016
  • 18篇2015
  • 13篇2014
  • 14篇2013
  • 3篇201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电网“两个细则”的PI控制器优化整定被引量:4
2013年
基于电网发布的"两个细则"中对于火电厂自动发电技术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性能的考核,提出了一种适用于AGC机组性能考核的PI优化整定方法。首先根据两个细则提炼优化控制的性能指标kp,然后通过最大化该指标设计了最优PI控制器,并考虑系统的频域特性给出该控制器的优化整定方法。针对典型的功率模型,分别采用该方法与传统的工程整定方法Z-N法和稳定边界法进行仿真对比,控制效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能保证控制效果的同时可以获得很好的AGC性能指标。
孟庆伟刘吉臻王瑞琪牛玉广
关键词:AGCPI控制性能指标
裤衩腿结构循环流化床锅炉热量与残碳量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热量信号的滞后性,提出一种利用燃烧过程的易测信号来计算锅炉残碳量和热量的方法.首先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分为密相区、稀相区和绝热旋风分离器区,基于物料质量平衡和热量平衡模型,计算出绝热旋风分离器区的燃烧份额.然后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残碳量模型,根据残碳量和风量构造热量模型,基于某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试验数据,利用扩展Kalman滤波技术对285MW和200MW负荷下炉内的残碳量和热量进行估算,并与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中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高明明刘吉臻牛玉广雷秀坚唐俊陈峰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残碳热量
风力机叶片面内振动的主动控制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风力机叶片面内方向振动建模和控制问题,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力学模型描述旋转叶片动态及塔架动态;采用分布式参数考虑了叶片的空气动力属性、分布式质量及刚度以及重力和离心刚化的影响;对叶片和塔架的耦合,发电机转矩对塔架振动的影响也进行了建模。为了减小整个叶片的振动,设计空间H∞控制器来抑制振动,在每个叶片叶尖安装一对主动拉索,在面内振动方向产生主动控制力,以减少振动幅值。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NREL-5 MW机组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显示出整个叶片振动幅值的减小,显示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及执行器布置,能有效地抑制由叶片上连续分布的实变风载荷引起的振动。
丛聪崔锐殷鑫
关键词:面内振动H∞控制风机叶片
Partial Feed-forward Decoupling Based PI Control of CFBB Combustion System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CFBB) develops quickly for a large range of fuels, rapid adjustment to load i...
Liu Ji-zhenZhong Zhen-fang
文献传递
火电机组AGC指令特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发电质量由电网调度所下发的发电任务和电厂完成情况来决定。从发电任务的角度出发,研究了AGC指令信号的特性,分别选取了Kolmogorov复杂性、样本熵和标准差三个特征量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采集某1 000 MW机组在月、日、h 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AGC指令信号进行仿真分析,说明了所选特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AGC指令的特性,对比发现样本熵对于信号复杂程度的识别能力要高于Kolmogorov复杂性。建议选取样本熵和标准差作为发电任务等级划分的依据,从而可以定量地分析电厂的发电质量。
王瑞琪刘吉臻高萌田亮
关键词:自动发电控制标准差
供热机组负荷指令多尺度前馈协调控制方案被引量:14
2016年
利用热网储能能够动态改变供热机组发电和供热负荷的比例,从而提高机组快速变负荷能力。根据燃料量和热网储能两者调节速度不同的特点,选择速率限制多尺度分解方法,将负荷指令分为慢变信号和快变信号,将两种信号分别叠加在燃料量指令和汽轮机供热调节蝶阀开度指令上,形成供热侧闭环多尺度前馈协调控制方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机组快速变负荷时,相较于带动态前馈的炉跟机控制方案(基本方案),本文方案能够有效减小燃料量波动,从而提高机组变负荷速率;在供热抽汽压力允许变化范围内,本文方案中分解速率越小,越有利于机组稳定运行。
邓拓宇田亮刘吉臻
关键词:供热机组协调控制
热-电联合机组多时间尺度调峰优化调度模型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我国"三北地区"风热冲突问题,建立了考虑热-电联合机组多时间尺度调峰能力的优化调度模型。模型在已有理论基础上严格定义了纯凝机组在不同工况下可达到的上下旋转备用容量限值,充分发挥了纯凝机组的可调节灵活性;同时,在供热机组侧加装储热装置,扩大供热机组电热负荷调节范围,充分发挥了供热机组的可调度灵活性。所建模型能够利用纯凝机组与供热机组在时间尺度上的不同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对风电消纳水平,通过求解实际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王艳阳刘鑫屏
关键词:多时间尺度非线性规划
供热机组协调控制对象非线性特性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供热机组参与电网调峰调频是大势所趋。现有的供热机组协调控制系统难以同时满足供热和纯凝两种工况下AGC的控制品质要求,需要分析供热机组特性以找出造成控制品质差异的原因。首先将某抽汽式供热机组的通用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小偏差线性化得到传递函数矩阵模型,然后通过分析几个典型工作点的非线性测度和传递函数系数数值总结出机组非线性特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供热工况下机组控制品质变差主要由供热调节蝶阀对发电负荷这一传递函数在纯凝和供热工况下结构差异造成。这种非线性很难通过整定调节器参数克服,因此需要考虑供热侧对发电的影响,为供热工况重新设计协调控制方案。等供热抽汽流量下机组非线性随发电负荷均匀变化,其规律与纯凝工况相似,可通过DEB等非线性方案克服。
刘吉臻邓拓宇田亮
关键词:供热机组非线性传递函数特性分析
基于功率谱密度的风电功率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风电有功功率波动特性的分析,对指导发电和电网运行非常重要。根据内蒙古赤峰东山风电场运行的实测数据,运用功率谱密度分析的方法,对风电有功功率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电功率的功率谱密度在超过4个数量级频域范围内符合Kolmogorov谱分布理论,且装机容量的增加,对风电功率的汇聚效应具有明显的影响。
张旭牛玉广马一凡韩永辉张晴晴
关键词:风电功率功率谱密度
两种亚临界机组负荷-压力简化模型对比及实验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对2种常见的亚临界机组负荷-压力简化非线性模型进行对比。理论及数据分析表明,2种模型主要区别在于:模型一燃料量对负荷及压力传递函数中包含非最小相位特性,并且能够更好地拟合汽包压力与汽轮机前压力间的差压。将机组实际协调控制系统逻辑移植到Matlab环境下并依据2种模型仿真整定控制器参数,然后将整定好的参数设置到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模型一得到的参数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模型二参数,并且实际控制效果较原参数有较大改善。
张锐锋李小军潘华田亮
关键词:火电机组协调控制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