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20061030)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大勇袁明殿谷峰陈文娜郑巧楠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疏肝
  • 4篇疏肝活血
  • 4篇疏肝活血方
  • 4篇活血
  • 4篇活血方
  • 4篇基因
  • 3篇动脉
  • 3篇血清
  • 3篇血清药理
  • 3篇血清药理学
  • 3篇药理
  • 3篇药理学
  • 3篇肢体
  • 3篇缺血
  • 3篇基因表达
  • 3篇含药
  • 3篇含药血清
  • 2篇血管新生
  • 2篇血管新生因子

机构

  • 9篇辽宁中医药大...
  • 7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李大勇
  • 8篇袁明殿
  • 7篇谷峰
  • 6篇陈文娜
  • 5篇郑巧楠
  • 4篇马贤德
  • 2篇刘艳玲
  • 1篇吴春芳
  • 1篇鹿英强
  • 1篇王柏庆
  • 1篇王丽霞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四妙勇安汤对实验性腹主动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理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实验性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AAA模型,随机分成四妙勇安汤组和盐水对照组,造模后2周、4周,应用弹力纤维染色、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动脉壁弹力纤维的损伤、巨噬细胞的浸润,用RT-PCR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方法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protein-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造模后2周时,四妙勇安汤组大鼠腹主动脉的扩张、动脉壁弹力纤维的损伤、CD68阳性表达、MCP-1和MMP-2的基因表达程度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四妙勇安汤能通过抑制动脉壁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对实验性腹主动脉瘤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李大勇袁明殿郑巧楠吕延伟
关键词:炎性细胞四妙勇安汤腹主动脉瘤基因表达
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天及术后1、2、3、4周观察裸鼠肢体缺血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肌肉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和基因在缺血肌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裸鼠肢体坏疽于术后1~2周最为严重,至术后3~4周时有所改善。缺血后的肌肉纤维萎缩、变形,3~4周时逐渐好转。微血管数于缺血后2周时最多。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于缺血后3天时最为强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于缺血后1周时达高峰,至缺血后3~4周时,各基因的表达均接近正常对照。结论肢体缺血发生后,低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介导了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但微血管的生成数量有限,尚不足以代偿肢体缺血的状态。
李大勇谷峰陈文娜郑巧楠马贤德袁明殿吕延伟
关键词:肢体缺血血管新生因子基因表达
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严重糖尿病足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糖尿病坏疽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筛选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113个基因中,有1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倍以上,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2倍以上;RT-PCR检测的其中3个基因,与芯片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涉及多种基因表达异常的血管组织病变在糖尿病坏疽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分析差异基因的表达,有助于了解糖尿病坏疽发生的可能机制。
李大勇谷峰吕延伟吴春芳
关键词:糖尿病足动脉坏疽
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9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低、中、高浓度的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培养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分别采用黏附能力测定、MTT比色法及改良的Boyden小室实验来观察疏肝活血中药对EPCs黏附能力、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I-/AnnexinⅤ+的凋亡细胞。结果:疏肝活血方能明显促进EPCs的分化,提高EPCs的数量,明显改善EPCs的黏附、增殖及迁移能力,减少EPCs的凋亡率,中浓度组培养24h达到作用的高峰(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能促进EPCs数量的增加、功能的改善,减少EPCs的凋亡。
李大勇陈文娜谷峰郑巧楠袁明殿吕延伟
关键词:疏肝活血方内皮祖细胞治疗性血管生成血清药理学
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孵育9d的种蛋制成CAM模型,加入低、中、高浓度的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继续孵育3d,制备CAM标本,解剖显微镜下计数新生毛细血管数目。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均能明显增加CAM的一二级血管数量,其中以高浓度组的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较好地促进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李大勇陈文娜刘艳玲马贤德谷峰袁明殿吕延伟
关键词:疏肝活血方鸡胚绒毛尿囊膜治疗性血管生成血清药理学
疏肝活血方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及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120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疏肝方组、活血方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蛋白质表达明显强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和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
刘艳玲李大勇陈文娜马贤德谷峰郑巧楠袁明殿吕延伟
关键词:疏肝活血方缺血动脉血管新生因子
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H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1周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于培养体系中加入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培养24h,Real-TimePCR方法检测EPCs中VEGF、HGF和HIF-1α的mRNA表达。结果:贴壁细胞培养诱导后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免疫学特征,Real-TimePCR检测结果发现,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EPCs中VEGF、HGF、HIF-1α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能促进EPCs中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HGF和HIF-1α的表达,是该方促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李大勇陈文娜谷峰马贤德王柏庆袁明殿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疏肝活血方血清药理学
裸鼠肢体缺血后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组织缺血后可发生代偿性血管新生,但缺血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变化规律及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至今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裸鼠肢体缺血后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用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于缺血后3d,1,2,3,4周观察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缺血组织一般形态学、微血管数量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裸鼠肢体缺血程度于造模后一两周最为严重,缺血后的肌肉纤维萎缩、变形,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高(P<0.01)。微血管数量于缺血后2周时最多(P<0.01)。造模后3d~2周,缺血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裸鼠的肢体出现缺血性坏疽,尤以缺血2周时最严重,核因子κB表达增强(P<0.01)。结果提示,核因子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介导的炎症反应是肢体缺血发生后的代偿性变化,刺激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和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但由于微血管的生成数量有限,尚不足以代偿肢体缺血坏疽的发生。
李大勇郑巧楠袁明殿陈文娜谷峰吕延伟
关键词:肢体缺血炎性介质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三金片治疗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三金片对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老年膀胱痉挛患者,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三金片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以及排尿有关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CD4+、CD4+/CD8+升高(P〈0.05),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SIgA水平降低(P〈0.05),最大尿流速率(Qmax)以及平均尿流速率(Qave)升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QOL)以及膀胱残余尿量(PV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CD4+、CIM+/CD8+较高(P〈0.05),CD3+、尿SI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max以及Qave较高(P〈0.05),QOL以及PVR较低(P〈0.05),有效治疗率较高(P〈0.01),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金片治疗老年膀胱痉挛效果确切,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排尿困难症状。
鹿英强李大勇王丽霞袁明殿
关键词:膀胱颈挛缩三金片尿流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