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917)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庞琦司志超孔大伟葛明旭赵光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压
  • 5篇颅内
  • 5篇颅内压
  • 3篇脑静脉
  • 3篇脑静脉系统
  • 3篇静脉
  • 2篇血管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动脉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影像学研究
  • 1篇生物学
  • 1篇时间飞跃法
  • 1篇下人
  • 1篇颅内压增高
  • 1篇毛细血管

机构

  • 4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作者

  • 6篇庞琦
  • 5篇司志超
  • 3篇孔大伟
  • 2篇王汉斌
  • 2篇赵光宇
  • 2篇葛明旭
  • 2篇朱玉方
  • 1篇陈颉
  • 1篇孙平
  • 1篇王洪杰
  • 1篇栾立明
  • 1篇王光彬
  • 1篇武乐斌
  • 1篇翟国德
  • 1篇丁峰
  • 1篇滕宏涛
  • 1篇彭波
  • 1篇李伯琴
  • 1篇许尚臣
  • 1篇贺红卫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的超微结构观察及其生物学意义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描述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的超微结构,观察该段血管的微观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颅内静脉血液流出的调节机制。方法非血管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行开颅手术,术中小心暴露并取出脑桥静脉至近静脉窦端,常规TEM样品制备方法,选取脑桥静脉流出端行超薄切片,重金属盐染色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脑桥静脉流出端有大量致密排列的纤维,以胶原纤维为主,也可见弹性纤维及少量网状纤维,散在的成纤维细胞也可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未发现平滑肌细胞,也未发现神经纤维组织,该血管节段电镜下超微结构特征与脑静脉系统其他部位明显不同。结论脑静脉血管床贮存的大量静脉血液可以通过容量调节影响到颅内压力变化,而脑桥静脉作为颅内静脉血液流出的最后通路,流出端具有的特殊形态学特征提示其可能是脑血液循环中静脉血液流出的关键环节。由于该段静脉血管壁没有发现平滑肌细胞,也未发现神经纤维组织,而致密分布的胶原纤维本身不具有自主舒缩功能,因此推测该段血管缺乏主动调控机制。研究脑桥静脉流出端参与静脉血液流出的被动调节机制可为下一步针对脑静脉系统临床治疗颅内压增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庞琦司志超贺红卫孔大伟李伯琴王汉斌赵光宇朱玉方葛明旭翟国德
关键词:超微结构颅内压
脑静脉系统流出端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比观察颅内压增高与正常压力状态下脑静脉系统流出端的影像学特征,描述该段血管汇人静脉窦前的狭窄形成,结合前期实验结果探讨脑静脉系统参与颅内压调节机制中该血管狭窄节段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非血管性疾病1致颅内压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技术扫描成像,获得脑桥静脉及脑内静脉窦原始影像,以最大强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记录脑桥静脉汇人静脉窦前即两者交界处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不同压力状态下脑桥静脉的直径。结果颅内高压患者的脑桥静脉直径大于对照组,并且大部分颅内压增高患者(32/40)可出现影像学上脑静脉流出端磁共振信号的减弱甚至消失,形成影像学上的明显狭窄,而正常志愿者中仅有l例出现类似的信号减弱。结论脑桥静脉作为脑静脉系统的最后通路,在颅内压增高时形成的狭窄结构提示其可能参与脑静脉系统自身体积变化的被动调节,进而对颅内压的调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压力增高时脑桥静脉直径增加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该狭窄结构限制了静脉血液向颅外的顺畅引流,导致静脉血液的淤积并进一步增加了颅内压力。
陈颉司志超赵光宇王光彬栾立明丁峰武乐斌庞琦
关键词:颅内压增高脑静脉系统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脑静脉系统参与颅内压调节的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3
2009年
庞琦
关键词:脑静脉系统颅内压
正常颅内压状态下人脑桥静脉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在体观察磁共振图像上脑桥静脉的形态学特征,建立生理状态下该段血管直径的正常值参考范围,评价脑内中小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技术的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对50例无颅内疾患成人的脑桥静脉扫描成像,以最大强度投影法对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Syngofastview影像处理系统对人脑桥静脉影像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得出直径的95%可信区间,建立该段血管生理情况下直径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结果男性与女性的桥静脉直径分别为(3.58±0.39)、(3.29±0.37)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3.48±0.39)、(3.22±0.26)mm。额叶桥静脉直径最小,其余各叶桥静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桥静脉直径大于女性。结论脑桥静脉可通过2D-TOF血管扫描成像获得很好的显示,此段静脉在影像学上具有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如血管排列方式、血管走行、脑桥静脉壶腹的形成、汇入静脉窦前段的信号减弱甚至消失等。可把计算所得的95%可信区间认为是脑桥静脉直径的正常值范围,建立脑静脉系统的最后通路-脑桥静脉的直径正常值范围。
葛明旭孔大伟彭波孙平王洪杰滕宏涛司志超庞琦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时间飞跃法
人脑桥静脉流出端肌性超微结构及其对颅内压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管壁的肌性超微结构,揭示该段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特性,探讨其对颅内静脉血液流出的调节机制。方法非血管源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行开颅手术,术中截取脑桥静脉至近静脉窦端,选取脑桥静脉流出端行超薄切片,重金属盐染色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的肌性超微结构特征与脑静脉系统其他部位显著不同:存在散在、孤立的平滑肌细胞,细胞间未见缝隙连接,未发现神经纤维组织,无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性统一体。结论脑桥静脉流出端不具有自主舒缩功能,缺乏主动调控机制,其具有的特殊形态学特征提示其可能是脑血液循环中静脉血液流出的关键环节,是调节颅内压的关键环节之一。
孔大伟庞琦许尚臣司志超王汉斌朱玉方
关键词:颅内压
脑静脉系统对比动脉及毛细血管系统参与颅内压调控的优势与展望被引量:2
2007年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是神经内外科临床常见的综合征,是许多严重颅内疾患的最终结局,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或其他颅内疾患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容量一压力关系曲线,当颅腔内容物体积超过临界点时,即使是体积的轻微增加都将引起压力的明显上升,致ICP调节系统紊乱.持续严重的增高会使ICP自动调节功能减退甚至丧失。
司志超庞琦
关键词:脑静脉系统颅内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