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105)

作品数:6 被引量:158H指数:5
相关作者:刘俊来关会梅纪沫胡玲白相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岩石
  • 2篇地壳
  • 2篇岩石圈
  • 2篇中生代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层序列
  • 1篇地壳结构
  • 1篇断层
  • 1篇岩石圈减薄
  • 1篇岩体
  • 1篇岩体锆石
  • 1篇早白垩世
  • 1篇深成岩
  • 1篇深成岩体
  • 1篇石英
  • 1篇石英脉
  • 1篇盆地
  • 1篇盆地演化
  • 1篇碲化物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4篇刘俊来
  • 3篇纪沫
  • 3篇关会梅
  • 2篇胡玲
  • 1篇张宏远
  • 1篇李世超
  • 1篇陈美勇
  • 1篇白相东
  • 1篇邹运鑫
  • 1篇彭向东
  • 1篇张维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Acta G...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壳的拆离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约束被引量:89
2008年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层)或中部地壳(变质核杂岩)。地壳拆离作用具有运动学极性(NWW或SEE)、几何学宏观(区域)对称与微观(局部)不对称性、遍布全区但不均匀性,以及形成时间的跨越性(140~60Ma)等特点,并使得地壳和岩石圈发生显著的减薄。本文研究揭示出现令岩石圈厚度变化与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分布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除新生代裂陷发育区岩石圈厚度明显较小且厚度有迅速变化外,从华北向贝加尔地区总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加厚,也即东亚地区岩石圈具有楔形形态。晚中生代时期的地壳(或地幔)拆离作用伴随着广泛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区域岩石圈同时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减薄和破坏,华北克拉通在这一时期的破坏仅仅是区域岩石圈减薄在华北的具体体现。
刘俊来Gregory A.Davis纪沫关会梅白相东
关键词:岩石圈减薄华北克拉通破坏
辽东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序列与盆地演化规律被引量:5
2008年
辽东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发育不甚完全,具有两期盆地叠合演化的特征,即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个演化阶段,经历了2次伸展裂陷和2次挤压反转。在详细研究辽东南地区各盆地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年代地层格架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讨论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演化规律,指出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不同方向的俯冲与走滑,以及来自北方西伯利亚板块的持续碰撞挤压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制约了中国东北地区晚中生代盆地的裂陷过程和构造反转的演化,进而为揭示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彭向东李世超
关键词:晚中生代地层对比盆地演化
The Liaon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Constitution, Structure and Evolution被引量:8
2006年
Liaonan 变形核心建筑群(mcc ) 有三层的结构并且被五部分组成,即在更低的板中的一个滑脱断层地区,在断层带上面的本土的上面的板和 ansupradetachment 盆,和高度变形的岩石和侵入岩。属曾被地壳动力搬的上面的板主要具有微弱地在 pre-Indosinan 舞台使变形并且变形的 Neoproterozoic 和古生代的岩石。在这些岩石上面是沉积的白垩纪和火山岩的 small-scalesupradetachment 盆。更低的板被太古代的 TTG 片麻岩与在上的次要的数量统治外壳的岩石。太古代的岩石被迟了的中生代 synkinematic monzogranitic 和花岗石的 plutons 侵入。差错岩石的不同类型,提供线索给滑脱断层地区的进化,在断层带是保存得很好的, e.g.mylonitic 片麻岩,糜棱岩,角砾岩晒糜棱岩,微角砾岩和 pseudotachylites。在更低的板中的线条花岗石的侵入有一致取向沿着主要滑脱断层地区显示一致 top-to-NWshearing。这也在更低的板中为花岗石的 plutons 的 synkinematiccharacteristics 提供证据。mcc 的那发掘由于外壳的块旋转并且正切的砍以地区性的外壳的扩展开始了的在 mcc 并且从从滑脱断层地区的岩石建议的更低的板和 mylonitic 的深成岩的同位素的标明日期的不同部分的结构的分析。延期触发了岩浆形成,在 welling 和炮兵阵地上面。以 pseudotachylite 和差错计量器的外观结束的这个事件形成了在最高外壳的水平。在更低的板中从花岗石的岩石单个锆石谷物标明日期的 U-Pb 给 130 + 的年龄 - 从主要滑脱断层地区的 5 妈,和 blotite 谷物有 Ar-^(39 ) Ar 108-119 变老的 ^(40 ) 妈。几个方面可以为 Liaonan mcc 的发掘提供限制。这些包括地区性的扩展一!设置,封面 / 地下室接触,时间、空间扩展和岩浆酌联合,盆开发和差错 tectonitesalong 的进化滑脱断层地区。我们建议 Liaonan mcc 的发掘源于地区性的扩展,高举并且在东�
LIU Junlai GUAN Huimei JI Mo CAO Shuyun HU Ling
关键词:变质岩地壳结构岩石圈中生代
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corrugation)及其成因被引量:13
2008年
基于对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及下伏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分析以及拆离断层带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重点讨论了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波瓦状构造的发育与下盘晚期阶段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具有同时性。伸展构造发育初期就位的深成岩体加热和软化了上部地壳,此时岩石力学属性控制的钝角锯齿状断裂构成了波瓦状构造的雏形,晚期阶段花岗质深成侵入岩的不均匀侵位制约了波瓦状构造的发育。
纪沫胡玲刘俊来关会梅Gregory Davis
关键词:拆离断层深成岩体
大兴安岭北段三道湾子碲化物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34
2008年
大兴安岭北段三道湾子金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产于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安山质角砾岩中。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在矿脉中发现大量金、银碲化物。该矿物组合中Au、Ag、Te的含量统计分别为:Au30.20wt%、Ag34.35wt%和Te35.45wt%。该矿床可以与国际上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Au-Ag-Te矿床对比。
陈美勇刘俊来胡建江邹运鑫张宏远
关键词:含金石英脉碲化物
辽南变质核杂岩饮马湾山和赵房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8
2009年
辽南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晚中生代华北岩石圈伸展和减薄背景下,其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30Ma),在伸展作用下辽南地区发育拆离断层及其下伏韧性剪切带;第二阶段(130~120Ma),同构造花岗质岩体的主动侵位影响了拆离断层的演化;同时在124Ma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岩浆活动达到峰值;第三阶段(113Ma之后)花岗质岩体在较浅层次侵位于停止活动的拆离断层带。辽南变质核杂岩发育与演化过程在年代学意义上揭示了华北板块晚中生代时期的区域性岩石圈伸展与减薄过程。本文认为由伸展后期侵位的赵房岩体所记录的拆离断层停止的时限(113Ma)可以作为华北岩石圈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转捩点,113Ma之前华北板块广泛发育变质核杂岩、拉分盆地等一系列伸展构造,之后则以平稳的隆升和冷却过程为主。
纪沫刘俊来胡玲关会梅G DAVIS张维
关键词:花岗质岩石SHRIMPU-PB测年早白垩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