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303099)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曹选平崔淑萍周弘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倒凹
  • 1篇牙种植
  • 1篇牙种植体
  • 1篇种植体
  • 1篇锥形束CT
  • 1篇颌骨
  • 1篇颌下
  • 1篇颌下腺
  • 1篇下颌
  • 1篇下颌骨
  • 1篇下颌下
  • 1篇下颌下腺

机构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篇周弘
  • 1篇崔淑萍
  • 1篇曹选平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下颌下腺窝骨倒凹锥形束CT测量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下颌下腺窝骨倒凹解剖形态,为下颌磨牙区牙种植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成像,分析下颌下腺窝解剖形态特点;在磨牙区模拟植入不同直径种植体,测量下颌下腺窝、下颌管及种植体相关数据,分析三者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第一磨牙区下颌下腺窝骨倒凹深度为(1.0±0.61)mm,第二磨牙区为(1.5±0.61)mm,性别、左右及缺牙导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存在者第一磨牙区发生舌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19.7±3.75)mm(d=4 mm)和(18.6±3.73)mm(d=5mm),第二磨牙区为(16.2±3.46)mm(d=4 mm)和(15.2±3.09)mm(d=5 mm),牙缺失者第一磨牙区发生舌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17.1±3.77)mm(d=4 mm)和(15.6±3.85)mm(d=5 mm),第二磨牙区为(14.2±4.05)mm(d=4 mm)和(13.2±4.27)mm(d=5 mm),是否缺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颌磨牙区进行牙种植手术时,通过CBCT分析下颌下腺窝、下颌管及种植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对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曹焜周弘经海永崔淑萍曹选平
关键词:下颌骨牙种植体锥形束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