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CMATG2009YB04)

作品数:4 被引量:102H指数:4
相关作者:易笑园朱磊磊刘一玮孙晓磊于莉莉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气象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生命史
  • 2篇冷涡
  • 2篇冷涡影响
  • 1篇多尺度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热力
  • 1篇热力参数
  • 1篇反演
  • 1篇风场
  • 1篇风场反演
  • 1篇暴雨
  • 1篇冰雹
  • 1篇渤海西岸

机构

  • 5篇天津市气象台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天津市气象科...

作者

  • 4篇易笑园
  • 2篇孙晓磊
  • 2篇李云
  • 2篇刘一玮
  • 2篇朱磊磊
  • 1篇贾惠珍
  • 1篇吕江津
  • 1篇余文韬
  • 1篇解以扬
  • 1篇孙密娜
  • 1篇王红艳
  • 1篇寿绍文
  • 1篇李泽椿
  • 1篇于莉莉
  • 1篇王雪莲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生命史冷涡影响下持续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
:利用云图和NCEP1o×1o再分析资料,对造成渤海西岸持续对流性天气、生命史长达9天的冷涡系统的云图形态、移动轨迹、强度变化及长久维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了连续强对流天气与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湿度层结及水汽条件的...
易笑园李云朱磊磊于莉莉余文韬
关键词:冷涡强对流天气
文献传递
一个锢囚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多尺度结构分析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多普勒雷达、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等监测资料、1°×1°NCEP再分析资料和4DVAR雷达反演低层风场资料,运用雷达拼图图形叠加、剖面和中尺度滤波等分析手段,对2007年7月18日华北东部一个锢囚状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的多尺度空间、动力结构及其演变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结果表明:(1)MαCS生命史分为发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从卫星云图资料看,其冷云盖的形态由条状演变为单一云顶的圆形,再演变成多个云顶的多角形。从雷达资料行,冷云盖下两条交叉的β中尺度强回波带由数个具有独立回波核和生命史的MγCS有组织地排列而成。MαCS尚末锢因时,MγCS非常活跃,造成多处强降水;锢囚时,MβCS上的MγCS排列紧密,独立边界模糊,且锢囚点与冷云盖中心正好对应,此时云顶亮温(TBB)达到最低点(-80.16℃);消散时,回波顶和反射率图像上"人"字形结构消失,均呈现出涡旋回波特征,云顶而积达到最大(14.46×10~4km^2)。(2)MαCS内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垂直速度中心在600—500hPa。中尺度滤波后可见,200 hPa上的中尺度反气旋环流影响着冷云盖的形状;700 hPa的中尺度气旋性环流起到将冷空气从其后部卷入MαCS的作用。(3)MαCS内部组织结构与低层气流水平分布关系密切。MαCS发展时,原本与背景主导气流一致的西南入流在大小、方向上均发生变化,而形成辐合线;成熟时,西南暖湿入流减少、西北干冷空气进入;随着气流趋于一致的偏西气流、MαCS内部辐合减弱,且暖湿高能源被干冷气流切断,MαCS进入消散期。(4)对流系统的触发取决于地面θ_(se)等值线密集区内的地面辐合线,其维持和减弱与地面能量分布有关。锢囚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与锢囚锋天气系统在尺度上有所不同,但在形态上和形成机理上,却有相似之处。
易笑园李泽椿姚学祥王红艳孙晓磊
关键词:风场反演
热力不均匀场对一次冰雹天气影响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0
2011年
将天津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与850 hPa以上北京探空资料结合,组成新的探空资料,对2008年8月27日凌晨发生在天津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此次冰雹过程有两处降雹区,一处位于天津北部的蓟县山区,另一处位于临海的汉沽地区。通过对热力和动力对流参数的水平分布和逐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各对流参数可以反映出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布特征,尤其是CAPE高值区和LI低值区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区域对应较好,这对局地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测具有一定指示意义,表明边界层内的热力、动力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汉沽地区热力参数CAPE(LI)随时间增大(减小),而蓟县地区热力参数的变化则相反,表明两地冰雹的成因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的热力作用显著,后者的热力作用则不显著。汉沽地区热力不均匀分布造成的次级环流和上升运动使水汽凝结并释放潜热,触发了冰雹的发生。蓟县山地的抬升作用,使东移系统的上升运动得到加强,触发了冰雹。
刘一玮寿绍文解以扬王雪莲吕江津贾惠珍
关键词:冰雹热力参数
长生命史冷涡影响下持续对流性天气的环境条件被引量:33
2010年
利用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生命史长达9天的冷涡系统的云图形态、移动轨迹、强度变化及其长久维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该冷涡影响下的持续对流性天气与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湿度层结及水汽条件的关系,探讨对流性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不稳定参数阈值。主要结论:(1)连续9天对流性天气分别出现在冷涡涡旋云系头部的南部或东南部。强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72℃;弱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以上。(2)东亚阻塞高压两侧高涡度区的正涡度平流交替补充冷涡对正涡度的损耗,是冷涡长久滞留维持的主要原因。(3)冷涡在长生命期中是动态的,冷涡中心距研究代表点的距离与对流性天气的强弱有关;对流层中层V分量能敏感地反映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活动情况。(4)随着对流性天气的持续,低空湿度层逐渐增厚,而850~700 hPa相对湿度≤60%的相对于区始终存在;975 hPa水汽通量的大小和方向反映来自渤海的水汽输送状况。(5)强天气威胁指数SWEAT和风暴相对环境螺旋度SREH在判断对流性天气的强度方面比常用的不稳定参数效果好。
易笑园李泽椿李云朱磊磊于莉莉余文韬
关键词:冷涡
渤海西岸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及成因被引量:19
2011年
利用卫星、雷达和加密自动站等监测资料,结合VDRAS系统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对造成黑昼和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空间、热动力结构特征和发生、发展及维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9年渤海西岸圆形α-中尺度对流系统有别于南方,其中只有16%可发展为中尺度复合体;黑昼现象是影响系统的特殊性所致。突发性暴雨的制造者是α-中尺度对流系统西端不断新生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其发生、发展、维持与边界层内冷池外流、对流层低层(1.3~2.4 km)侵入的西北气流与西南气流形成的辐合线或交汇线有密切关系。α-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上升速度中心在500 hPa附近,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别具有独自的垂直气流和弱边界层环流。α-中尺度对流系统内部扰动温度呈下负上正的垂直分布,促使了不稳定层结趋于稳定;冷池呈东厚西薄的楔形结构,有利于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维持。
易笑园李泽椿孙晓磊刘一玮孙密娜朱磊磊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