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601021)

作品数:23 被引量:597H指数:14
相关作者:郭怀成刘永胡征宇邱昌恩毛国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湖泊
  • 5篇生理特性
  • 5篇球藻
  • 5篇绿球藻
  • 4篇生态系统
  • 3篇营养化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结构
  • 3篇富营养化
  • 2篇底栖动物
  • 2篇生态系统管理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微囊藻
  • 2篇细菌
  • 2篇胁迫
  • 2篇湖泊生态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氮浓度
  • 1篇氮素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刘永
  • 8篇郭怀成
  • 6篇胡征宇
  • 5篇邱昌恩
  • 4篇况琪军
  • 4篇毛国柱
  • 3篇周丰
  • 3篇刘永定
  • 3篇刘国祥
  • 2篇沈银武
  • 2篇戴永立
  • 2篇邬红娟
  • 2篇黄凯
  • 2篇史顺玉
  • 2篇王真
  • 2篇范英英
  • 2篇郁亚娟
  • 2篇毕永红
  • 1篇张娅婷
  • 1篇姜苹红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Scienc...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氮浓度对绿球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05年
采用藻类生物测试标准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的生长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相对BG11(1.500g/L N)培养基,低N条件下(0.015,0.150g/L)绿球藻生长较好,对N的吸收率高达85%以上;高N条件下(4.500~30.000g/L)被试藻类生长减缓甚至停滞,但对N的吸收率仍达70%~80%.当N浓度>4.500g/L时,绿球藻Chl-a+Chl-b的含量呈逐渐减少趋势;当N浓度>1.500g/L,绿球藻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N浓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当N浓度≥4.500g/L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绿球藻在N浓度1.500~15.000g/L范围内能维持一定的生长,其生理响应机制是由于利用氮源的酶NR的活性和防止细胞过氧化的酶POD和CAT的活性提高所致.
邱昌恩况琪军刘国祥胡征宇
关键词:绿球藻氮浓度生理特性
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49
2005年
从系统分析在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出发,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建模过程、方法和软件等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从1960年代至今,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简单的零维模型发展到复杂的水质水动力学生态综合模型和生态结构动力学模型,如LakeWeb模型.中国的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滇池、太湖、东湖和巢湖等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以及其他水体.目前,已经开发一些软件用于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主要有CEQUALICM、WASP、AQUATOX、PAMOLARE、CAEDYM等,以及用来模拟湖泊能流的软件ECOPATH.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还在监测、数据共享和模型结构、参数选取和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存在不足,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刘永郭怀成范英英王丽婧
关键词:湖泊
武汉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评价被引量:31
2005年
对武汉11个浅水湖泊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共采到底栖动物22种,其中软体动物18种、水生昆虫1种、水生寡毛类2种,其他种类1种.优势种群是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和水生昆虫类的摇蚊幼虫(Tendipes).底栖动物平均数量变幅在146.63~4045.56个/m2之间,生物量变幅在14.26~1303.8g/m2之间.采用理化分析、卡尔森TSI综合营养指数、Shannon-Weaver生物多样性指数等4种指数对湖泊进行了生态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汤逊湖、东湖、北湖、竹叶海是中富营养型湖泊,南湖、莲花湖、月湖、墨水湖、南太子湖、三角湖和龙阳湖是富营养型甚至重富营养型湖泊.
邬红娟崔博吕晋张绍浩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浅水湖泊
Zn^(2+)胁迫对绿球藻生长、生理特性及细胞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0
2007年
Zn2+对绿球藻胁迫的实验浓度为0.1、1、10、50、100、200、400mg/L,BG11培养基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条件下,Zn2+对绿球藻的生长、生理特性以及细胞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低浓度Zn2+(0.1—1mg/L)对绿球藻生长基本没有影响;浓度在10—50mg/L时,绿球藻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但当Zn2+浓度大于100mg/L时,绿球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绿球藻Chla+Chlb以及Chla含量均随培养基中Zn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当Zn2+浓度低于10mg/L时,绿球藻的净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均随Zn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则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设计的浓度下,绿球藻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培养基中Zn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随Zn2+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BG11培养基相比,在低浓度,即Zn2+浓度<10mg/L条件下培养的绿球藻,细胞壁无明显增厚,色素变化不大;暴露到高浓度Zn2+的绿球藻,细胞壁明显增厚,蛋白核消失。在≤10mg/L Zn2+浓度下,绿球藻Zn2+的去除率最高为100%;在能维持生长的Zn2+浓度下,去除率均高达80%以上。结果显示,绿球藻是一种耐受Zn2+胁迫的藻类,对锌的去除率也高,可以应用于含锌污水的处理。
邱昌恩毕永红胡征宇
关键词:绿球藻ZN^2+生理特性细胞结构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综合集成方法框架被引量:9
2006年
湖泊富营养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导致的湖泊自然演变过程的浓缩,而富营养湖泊的水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方法论指导,进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综合集成。在信息分析与发展预测、模型集成、技术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交互完成工程方案的决策,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综合集成有利于发挥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工程的综合效益和长期效益,并为湖泊流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毛国柱刘永郭怀成吕晓剑周丰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
Pb^(2+)胁迫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研究了不同Pb2+浓度(0.1、1、10、50、100、200、400 mg/L)处理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对照BG11培养的绿球藻比较,Pb2+浓度≤50 mg/L条件下培养的绿球藻细胞壁无明显增厚,色素变化不大;而暴露到Pb2+浓度>50 mg/L条件下培养,绿球藻细胞壁明显增厚,蛋白核消失。低浓度Pb2+(0.1~10 mg/L)对绿球藻生长基本没有影响;浓度在50 mg/L时,绿球藻仍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但当Pb2+浓度≥100 mg/L时,绿球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绿球藻的Chl a+Chl b以及Chl a含量均随培养基中Pb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绿球藻净光合作用强度随培养基中Pb2+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Pb2+浓度≥100 mg/L时净光合作用强度检测不到;当Pb2+浓度<50 mg/L时,绿球藻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升高,之后呼吸作用强度逐渐降低。在实验的浓度下,绿球藻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培养基中Pb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过氧化氢酶(CAT)则随Pb2+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Pb2+浓度≤100 mg/L时,绿球藻对Pb2+的去除率都在95%以上;之后逐渐降低,浓度到400 mg/L时仍然达56.7%。结果显示,绿球藻是一种耐受Pb2+胁迫的藻类,对铅的去除率也高,可以应用于含铅污水的处理。
邱昌恩胡征宇
关键词:绿球藻PB^2+生理特性细胞结构
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的结构与功能出发,以武汉市汉阳水系为例,对湖滨带、沟渠廊道、滨水区绿地进行了景观规划和整体景观设计。案例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
王金凤刘永郭怀成毛国柱范英英
关键词: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
底栖藻类对氮、磷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污水处理中底栖藻类的群落结构、生长状况及其对氮(N)、磷(P)的去除能力。实验期间,被试藻类(丝状绿藻占优势)在污水中生长良好,培养5 d后收获的藻类生物量可达14.36±0.72 g;污水总氮(TN)、总磷(TP)含量分别由36.97±0.26 m g.L-1、2.88±0.02 m g.L-1降至1.44±0.09 m g.L-1、0.07±0.01 m g.L-1,对氨氮(NH4-N)和硝氮(NO3-N)的去除率亦达95%以上;藻体总凯氏氮(TKN)和TP含量分别为5.75±0.20%和1.5±0.22%。实验证明,底栖藻类对污水中的N、P营养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污水的三级处理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马沛明况琪军刘国祥胡征宇
关键词:底栖藻类污水处理富营养化
Cu^(2+)对一种绿球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0.01,0.1,1,10,50,100,200mg/L)对绿球藻(Chlorococcumsp.)生长、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绿球藻的显微结构、生长及生理状态的影响比较显著.与对照BG11培养的绿球藻比较,0.01~1mg/LCu2+浓度下培养的绿球藻,细胞壁无明显增厚,色素没有多大变化,但蛋白核由一个变为多个;而在高浓度(10~200mg/LCu2+)下,细胞壁明显增厚为多层,色素减少,蛋白核减少并回复到1个或消失.低浓度Cu2+(0.01,0.1mg/L)对绿球藻生长无影响;高于0.1mg/L浓度时,绿球藻生长变得缓慢甚至出现负生长.在1mg/LCu2+浓度下,绿球藻对Cu2+的去除率最高为90.5%;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强度随Cu2+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呼吸强度在0.01~10mg/LCu2+浓度范围内逐渐升高,大于10mg/LCu2+则逐渐降低.结果提示,绿球藻是一种耐受Cu2+胁迫的藻类,对其去除率也高,可以应用于含铜污水的处理.
邱昌恩刘国祥况琪军胡征宇
关键词:绿球藻CU^2+细胞结构生理特性
月湖底栖动物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水草可恢复区的指示被引量:15
2006年
底质适宜是富营养湖泊恢复沉水植物(水草)的重要前提。大型底栖动物可综合指示底质的污染程度,于2002-2003年在武汉月湖开展了底栖动物水平分布对水草可恢复区指示作用的研究。首先通过月湖底栖动物与环境的相关分析,选择颤蚓科寡毛类作为底质营养状况的指示类群,然后利用同类湖泊群颤蚓与水草数据分析阈值,初步确定颤蚓密度≤100ind/m^2的底质适合水草生长,最后绘制月湖颤蚓分布的水平等值线,显示水草恢复的合适区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底栖动物空间格局指示水草恢复区的技术原理框架。
姜苹红梁小民陈芳周易勇王洪铸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