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20065004116-39)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继延刘学清张远方周芳甘艳梅更多>>
- 相关机构:江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稻壳SiO_2/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水性及弯曲性能被引量:3
- 2010年
- 将稻壳用酸处理后在600℃焚烧得到纯度为99.3%,比表面积为212 m2/g的SiO2,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后,SiO2的平均粒径为60 nm。将改性后的稻壳SiO2与环氧树脂(EP)复合,考察稻壳SiO2含量为1%、3%、5%、10%时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水率和弯曲性能,并探讨偶联剂KH550的用量、材料的孔隙率对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SiO2/EP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水性先随SiO2含量增加而增加,当SiO2质量含量为10%时开始下降。温度和材料中孔隙含量增加使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增加,而KH550用量增加能降低吸水率。此外不同组成的复合材料弯曲性能优于纯EP树脂,相同SiO含量的复合材料,弯曲性能提高幅度依赖于偶联剂的用量。
- 刘继延刘学清张远方甘艳梅
- 关键词: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吸水性
- 稻壳SiO_2/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将稻壳用10%的盐酸处理后在600℃焚烧得到纯度为99.3%,比表面积为212g/cm2的SiO2,经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后的SiO2为无定形态,尺寸在30~50nm。将改性后的稻壳SiO2与EP复合,对SiO2/EP纳米复合材料的热膨胀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稻壳SiO2的加入,能有效降低SiO2/EP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性能,其降低量随稻壳SiO2含量增加而增加。纳米复合材料在玻璃态(30℃≤T≤140℃)以及在大于180℃的橡胶态,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不大,而在玻璃态与橡胶态的过渡区,材料随温度升高出现收缩。进一步研究发现材料的热循环次数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收缩现象影响较大,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能消除降低材料在升温过程的中的收缩现象,并有效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 刘学清刘继延张远方
- 关键词:稻壳SIO2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热膨胀
- 离子液体中淀粉-g-聚己内酯共聚物的制备及表面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以1-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bmim]Br)离子液体作为淀粉(St)和己内酯(CL)的共溶剂,合成了生物可降解的淀粉/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St-g-PCL)。研究了St/CL/[bmim]Br投料比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以及产物溶解性的影响,利用1HNMR和IR考察了产物的结构和St-g-PCL中CL与淀粉单元的摩尔比。表面张力法测定了St-g-PCL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并通过稳态芘荧光分析了胶束内核的疏水环境。结果表明:当投料比St/CL/[bmim]Br=10/14/20(w/w/w),接枝率为65%,St-g-PCL中CL与St结构单元摩尔比为0.91/1,产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St-g-PCL水溶液的表面张力(γcmc)和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32.7mN/m,0.64mg/ml。所形成的胶束内核具有较好的疏水环境。
- 刘继延刘学清
- 关键词:淀粉聚己内酯离子液体表面活性
- 天然氨基酸作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开环聚合
- 2010年
- 研究了几种中性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的开环聚合反应。1H-NMR和端基滴定分析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DTC上的酰氧键断裂,氨基酸通过氨基接在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链上。3-氨基丙酸、4-氨基丁酸、6-氨基己酸等存在时,DTC的聚合反应也可以发生,但单体的转化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低于天然氨基酸引发的聚合反应。
- 刘继延刘学清张远方
- 关键词:天然氨基酸开环聚合
- 天然氨基酸作用下ε-己内酰胺/ε-己内酯的共聚反应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研究了天然氨基酸作用下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及其与ε-己内酯的共聚反应。结果显示:中性、酸性、碱性等三类氨基酸中,中性两官能团氨基酸作用下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反应可以进行。当ε-己内酰胺与L-苯丙氨酸摩尔比等于100,体系在220℃反应48h后,得到粘均分子量为15700g/mol的聚(ε-己内酰胺)。天然氨基酸作用下ε-己内酯和ε-己内酰胺的共聚也可以发生,聚(ε-己内酰胺-co-ε-己内酯)的结构通过GPC,1H-NMR和FT-IR得到证实。
- 刘继延刘学清张远方
- 关键词:天然氨基酸开环聚合
- 天然氨基酸引发六元环碳酸酯开环聚合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研究了多种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和三亚甲基环碳酸酯(TMC)的开环聚合反应。其中中性两官能团氨基酸作用下所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量和产率最高,在反应温度110°C、反应时间60h、DTC与L-苯丙氨酸摩尔比为200∶1的条件下,得到数均分子量为18900g.mol-1的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在反应温度90°C、反应时间24h、TMC与L-亮氨酸摩尔比为100∶1的条件下,得到数均分子量为15000g.mol-1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
- 刘继延刘学清张远方
- 关键词:天然氨基酸开环聚合
- 稻壳SiO_2/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将酸处理后稻壳在600℃焚烧,得到比表面积为212m^2/g,纯度99.3%的稻壳SiO2纳米凝聚体,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后,SiO2纳米凝聚体在溶液中以纳米状态分散,大部分粒子尺寸约30-50nm。将其与聚氨酯(PU)复合,探讨了不同SiO2含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分解性能以及吸水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纯PU相比,稻壳SiO2/PU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耐热性能和耐水性明显增强。
- 刘学清刘继延周芳
- 关键词:稻壳SIO2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
- 壳聚糖/聚氨酯多孔材料对Cu^(2+)、Cd^(2+)的吸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将壳聚糖、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发泡,制备了壳聚糖/聚氨酯(Cs/PU)多孔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Cs/PU对水中Cu2+、Cd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当吸附时间为30min,溶液pH=4~5时,Cu2+的最高去除率为96.67%,溶液pH=6~7时,Cd2+的去除率为95.67%。Cd2+、Cu2+的饱和吸附率容量分别为28.78mg/g和25.32mg/g。两种金属离子共存时,Cs/PU对Cu2+的选择性大于Cd2+。
- 刘继延刘学清张远方
- 关键词:多孔复合材料C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