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J06N01)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桂清徐秀德张涛孙华杜学林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玉米
  • 14篇灰斑
  • 14篇灰斑病
  • 14篇斑病
  • 13篇玉米灰斑病
  • 13篇灰斑病菌
  • 13篇病菌
  • 12篇玉米灰斑病菌
  • 6篇毒素
  • 5篇玉米品种
  • 3篇酶活性
  • 3篇抗性
  • 2篇抑制率
  • 2篇纤维素
  • 2篇纤维素酶
  • 2篇酶活
  • 2篇活性
  • 2篇果胶
  • 2篇果胶酶
  • 2篇保护酶

机构

  • 14篇聊城大学
  • 4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14篇王桂清
  • 5篇张涛
  • 4篇徐秀德
  • 3篇邢光耀
  • 3篇杜学林
  • 3篇孙华
  • 2篇董怀玉
  • 2篇赵培宝
  • 1篇胡明江

传媒

  • 4篇玉米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灰斑病菌与不同玉米品种互作后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比色法测定玉米灰斑病菌06-09菌株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互作3代后再分离菌胞内和胞外纤维素酶(C1和C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互作当代再分离菌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均与寄主的抗感性无密切关系;与对照06-09原菌株比较,互作第2代和第3代再分离菌的胞外C1和Cx酶活性均升高;对于同一互作品种,互作第2代和第3代的酶活性明显高于第1代,第2代酶活性最高,说明病菌与同一寄主互作后,其致病性增强,但随着互作代数的继续增加,致病性将逐渐降低。
王桂清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玉米品种纤维素酶
玉米灰斑病菌与不同品种玉米互作后果胶酶活性的变化
2014年
为了明确果胶酶在玉米灰斑病菌与寄主互作中所起的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玉米灰斑病菌06-09菌株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互作3代后,再分离菌胞内和胞外果胶酶[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活性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同一种酶、同一互作寄主、同一互作代数,胞外酶活性高于胞内酶,说明果胶酶(PMG和PMTE)主要以胞外酶形式起作用;互作单代,再分离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均与寄主的抗感性无密切关系;与对照原菌株06-09比较,再分离菌PMTE活性的变化趋势是第1次互作后大部分升高,而第2、3次互作后则均降低;对于同一互作品种,PMG活性总体上随互作代数增加而升高,PMTE活性表现为第1次互作后明显高于第2次和第3次互作,第2次和第3次互作间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说明病菌与同一寄主连续互作后,其致病性将发生改变。
王桂清李凡海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玉米品种果胶酶
培养时间对玉米灰斑病菌毒素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优化玉米灰斑病菌的产毒条件,采用抑制胚根伸长法测定了培养时间对玉米灰斑病菌毒素产量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Fries培养液为基质,静止培养15d时,毒素的产量最高,为38.477mg/mL,毒素的活性最强,对玉米胚根生长的抑制中浓度为18.012%。说明Fries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5d最适合玉米灰斑病菌毒素的产生。
王桂清张涛孙华徐秀德董怀玉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毒素抑制率
不同玉米灰斑病菌毒素浓度对胚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选用Fries培养液培养、采用浓缩浸提的方法得到玉米灰斑病菌粗毒素,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粗毒素处理后,胚内保护酶(POD、SOD、PAL、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玉米种子胚内...
王桂清张涛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病菌毒素活性抑制致病机理
玉米灰斑病菌粗毒素对玉米胚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选用Fries培养液培养,采用浓缩浸提的方法提取玉米灰斑病菌粗毒素,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比色法测定了处理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玉米灰斑病菌粗毒素对玉米胚根保护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玉米种子胚根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等保护酶活性明显降低,为对照组的7.97%~51.44%,说明毒素对寄主保护酶起抑制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王桂清张涛孙华徐秀德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毒素保护酶
我国玉米灰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大摘要)
<正>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 Daniels)现已经蔓延到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云南等各玉米产区,成为影响玉米生产安全的主要病害。
王桂清
文献传递
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从液体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方式、培养天数、萃取溶剂等方面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Fries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5d、极性溶剂提取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生物活性最好,毒素对玉米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
王桂清张涛孙华徐秀德董怀玉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毒素抑制率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的稳定性研究
2009年
采用连续脱离寄主继代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的稳定性,利用寄主与病原菌交叉接种方法检测菌株对寄主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通过多代无性繁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病菌培养性状或降低致病能力,但这些差异积累还未达到可转变为另一致病类型程度,说明病菌致病类型的转变需要与寄主更多的世代互作;多数供试菌株对来源品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其致病活性明显高于在异源品种上的侵染能力,说明在某一地区病菌与寄主长期互作过程中形成适应性变异,对寄主的亲合能力明显增强,因此,一个地区不适宜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否则容易引起病菌发生适应性变异,导致品种抗性丧失。
王桂清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稳定性
灰斑病菌入侵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法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入侵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抗逆生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入侵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体内抗性因子的活性或含量均发生变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加,感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高,而中抗和高抗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低;丙二醛(MDA)含量感病品种降低,而中抗和高抗病品种MDA含量升高;脯氨酸(Pro)含量增加,增加的幅度和提高率与寄主的抗感性无关。
王桂清赵培宝杜学林邢光耀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抗性生理指标
玉米灰斑病菌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互作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
为了研究玉米灰斑病菌与寄主互作的机理,本试验以06-09菌株为目标病原菌,将其接种到10个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上,并分别与之互作三代。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玉米灰斑病菌06-09菌株与10个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互作三代后...
王桂清胡明江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