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08144)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明华秦锦标栾丽芹王文斌卞伟伟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市江北人民医院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1篇性病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血清
  • 1篇营养因子
  • 1篇营养支持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造影
  • 1篇造影剂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山梨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探针
  • 1篇吞咽
  • 1篇吞咽困难

机构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江北人民...
  • 1篇南京市江北人...

作者

  • 2篇秦锦标
  • 2篇杨明华
  • 1篇栾丽芹
  • 1篇白卓杰
  • 1篇张本善
  • 1篇仲阳
  • 1篇王小进
  • 1篇陈会进
  • 1篇卞伟伟
  • 1篇王文斌
  • 1篇孙晓东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筛查在缺血性卒中发病后3d内出现认知损害的患者.根据MMSE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损害组与非认知损害组,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202例,其中认知损害组48例(23.8%).认知损害组年龄[(66 ±6)岁对(57±5)岁;t=2.231,P=0.038]、糖尿病(39.6%对18,2%;χ2=9.388,P=0.003)、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39.6%对20.8%;x2=6.856,P=0.007)的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1.8±2.4)分对(8.1±1.9)分;t=2.046,P=0.043]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9.2±7.8)μmol/L对(19.9±6.5) μmol/L;t =2.781,P=0.008]、尿酸[(401.5±51.1) μmol/L对(312.4± 60.7) μmol/L;t=3.042,P=0.003]和C反应蛋白[(18.4±5.2)μmol/L对(11.3±4.2)μmol/L; =2.903,P=0.004]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认知损害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81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8~3.205;P=0.039]、糖尿病史(OR2 520,95% CI 1.854 ~4.111;P=0.025)、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4.232,95% CI 1.905 ~8.582;P=0.014)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OR3.618,95% CI 2.061 ~6.312;P =0.018)、尿酸(OR 2.179,95% CI 1.654 ~3.836;P =0.031)和C反应蛋白(OR 2.716,95% CI 1.507 ~5.552;P=0.022)水平增高为缺血性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的认知损害发生率较高,年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糖尿病史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为缺血性卒中后发生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明华秦锦标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
可透过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索开发一种可透过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为进一步开发靶向脑内的特异性分子探针打下基础。方法用聚山梨酯80包被Fe3O4纳米颗粒制成注射液,注入20只新西兰兔耳背静脉内。结果注入造影剂后第5、10、30分钟行MR扫描,20只实验兔T2WI脑实质信号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12 h后行MR扫描,信号显著降低。结论聚山梨酯80包被的Fe3O4纳米颗粒,是一种理想的穿透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可用于靶向脑内的分子探针的开发。
仲阳张本善白卓杰孙晓东王小进陈会进
关键词:分子探针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氟西汀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BDNF的关系,观察氟西汀对血清BDNF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比较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按照有无接受氟西汀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氟西汀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及MMSE分值的变化。分析血清BDNF与MMSE分值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无明显变化;氟西汀治疗组治疗后MMSE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氟西汀治疗组治疗后MMSE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MSE分值与血清BDNF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程度与血清BDNF水平有关,氟西汀能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血清BDNF来实现的。
秦锦标杨明华栾丽芹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氟西汀
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探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普通流质饮食。于1、10、21 d时分别检测两组的营养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及NIHSS评分在10、21 d时较1 d均有降低,但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和应激能力,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卞伟伟王文斌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吞咽困难肠内营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