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22012)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1
相关作者:闫巧玲刘焕彬张敏宋媛王广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建平县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幼苗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同位素
  • 1篇种子传播
  • 1篇物量
  • 1篇萌蘖
  • 1篇萌蘖更新
  • 1篇蒙古栎
  • 1篇阔叶
  • 1篇阔叶树
  • 1篇标记法
  • 1篇N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建平县林业局

作者

  • 2篇闫巧玲
  • 1篇张金鑫
  • 1篇王广臣
  • 1篇张敏
  • 1篇刘焕彬
  • 1篇宋媛

传媒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东北森林两种典型阔叶树种子和幼苗对^(15)N同位素的富集响应
2016年
以东北森林两种典型的阔叶树种风力传播种子——花曲柳和色木槭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15)N尿素浸泡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设置4个浓度(0、0.05、0.1和0.2 g·L^(-1))、3个浸泡时间(4、8和12 d)与4个叶期(2、4、6和8叶)处理,研究种子浸泡浓度、浸泡时间和幼苗叶期对种子和幼苗^(15)N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浓度和浸泡时间对两树种种子δ^(15)N值均有显著的正反馈作用,高浓度和长时间(0.2 g·L^(-1)+12 d)更有利于种子^(15)N总量的富集,花曲柳和色木槭种子^(15)N同位素最大富集倍数的浸泡浓度和浸泡时间组合分别为0.1 g·L^(-1)+(4、8 d)和0.05 g·L^(-1)+(4、8 d);δ^(15)N值稀释率随幼苗株高的增加先急剧减少(2~6叶)后趋于稳定,幼苗从8叶开始叶片^(15)N总量降低,表明6叶幼苗更适合追踪幼苗的来源;幼苗叶片δ^(15)N值与种子浸泡浓度、浸泡时间和种子的δ^(15)N值呈显著正相关.花曲柳和色木槭种子及幼苗均能成功富集到^(15)N信号,采用0.1 g·L^(-1)+8 d+6叶组合最适合追踪花曲柳和色木槭种子和幼苗.
王广臣宋媛闫巧玲张金鑫
关键词:种子传播
种子更新与萌蘖更新蒙古栎一年生幼苗生长特性的比较被引量:17
2014年
通过比较辽东山区一年生蒙古栎实生幼苗和萌生幼苗的生长指标,探讨不同更新方式(种子更新与萌蘖更新)下1年生蒙古栎幼苗维持生长的形态和养分分配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年生蒙古栎幼苗各器官的生物量在实生幼苗和萌生幼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萌生幼苗叶重和茎重和茎质比均显著大于实生幼苗,实生幼苗的叶质比、光合组织/非光合组织大于萌生幼苗(P<0.05);萌生幼苗生长性状表现出茎矮而粗的特征,实生幼苗表现出茎高而细、根系粗而长的特征;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δ13C含量在两种更新起源的幼苗之间无显著差异;萌生幼苗茎、叶和单株含水量均大于实生幼苗(P<0.05);幼苗各器官结构性碳和非结构性碳含量在不同更新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萌生幼苗叶片、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小于实生幼苗,萌生幼苗的叶片淀粉库显著大于实生幼苗(P<0.05);可见,两种更新方式的蒙古栎幼苗通过不同的生长策略适应环境:萌生幼苗依赖于母体供应的养分和水分维持生长,同时将自身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储存于叶片中;实生幼苗主要依靠茎的高生长、增加光合组织生物量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资源,同时通过在叶片和茎内储存更多的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自身生长。
刚群闫巧玲刘焕彬张敏
关键词:蒙古栎萌蘖更新生物量分配叶面积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