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70007)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冯玉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地方秩序
  • 1篇秩序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士人
  • 1篇清初
  • 1篇重整
  • 1篇消解
  • 1篇理学
  • 1篇明末
  • 1篇明末清初
  • 1篇变乱

机构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冯玉荣

传媒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消解易代:从《同郡五君咏》看清初士人的身份认同
2011年
明清易代造成士人出处与认同上的混乱,这种焦虑不仅存在遗民,也存在清入仕之士。清初松江士人利用咏史诗《五君咏》这一体裁,吟咏本郡名士,将晚明地方乡贤与易代之际的名士一起吟咏,以"文人"身份认同来逃避易代所带来的政治上的偏见、道德上的臧否,以此消解自身对易代问题的焦虑。并且随着清政权对"忠"的提倡,士人的私怀与国家的赐谥逐渐纠葛在一起。清初士人的吟咏,一方面是对已故者的追思,以此解怀;另一方面则在评定同郡士人易代之际的表现时,重塑他们认可的地方乡贤,以确立一个重建秩序的规范,给自己的安身立命一个合理的诠释。由此整合与重朔易代之际的身份认同,为动荡的文化秩序提供一个稳定的观念性基础与支撑。而这种地方认同最终被国家所操纵,成为新王朝统治秩序的一部分。
冯玉荣
关键词:士人身份认同
变乱时期地方秩序的重整——桐乡张履祥的理学实践被引量:1
2009年
张履祥为生活于民间的一介贫儒,生前并未显赫,但他在居乡期间,针对明清易代前后社会的变乱,提出许多针砭时弊的对策,倡导移风易俗,竭力改造桐乡风俗。张履祥对"风俗"的重视,不仅是他对明末清初社会秩序危机意识的一种看法,也是他继承朱子学企图重整社会秩序的一种努力尝试。清初江南地方秩序得以迅速恢复与重建,与基层士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冯玉荣
关键词:明末清初地方秩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