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295)
-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徐卫李建勇朱丹霞范磊乔纯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端粒长度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预后意义的初步研究
- 2010年
- 本研究测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端粒相对长度,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ZAP-70蛋白、CD38表达以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突变等临床因素的关系,以初步探讨端粒长度在CLL预后中的意义。选35例外周血或骨髓CLL细胞占80%及以上的CLL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1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测定患者及对照者的端粒相对长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ZAP-70蛋白及CD38的表达,多重PCR技术测定IgVH基因突变。结果表明:35例患者总平均端粒相对长度为0.384,正常对照为0.443,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的长短与CLL分期及IgVH突变状态相关,BinetB、C期患者平均端粒相对长度较BinetA期患者短(p=0.001);IgVH无突变患者较有突变患者平均端粒相对长度短(p=0.015);未发现端粒的长度与患者性别、年龄、ZAP-70蛋白及CD38表达关联(p>0.05)。结论:端粒长度可用于CLL的预后判断,结合端粒长度及IgVH突变状态等可以更好地对CLL预后进行分层。
- 侯艳秋徐卫缪扣荣乔纯朱华渊朱丹霞庄芸吴雨洁王建宁李建勇
- 关键词:端粒长度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实时定量PCR
- 努力提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水平被引量:4
- 2011年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CLL)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小淋巴细胞异质性疾病,以外周血和骨髓中成熟的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特点,多见于老年男性,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亚洲国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人口的老龄化,CLL的发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过去的十年中,国际上在CLL诊断标准、预后标志及治疗选择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近年我国CLL研究取得明显进展[1-8],制定了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9],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也将在今年发布诊治指南,但诊治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
- 徐卫李建勇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水淋巴细胞增多异质性疾病小淋巴细胞
- B淋巴增殖性疾病的SOX11、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的表达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各B淋巴增殖性疾病(B-LPD)中SOX11、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表达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154例B-LPD患者与12例健康对照SOX11、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5例B-LPD患者组织标本进行SOX11蛋白核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SOX11表达水平较高,与CL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毛细胞白血病(HCL)、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和健康对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1=0.002、P2=0.017、P3=0.015、P4=0.008、P5=0.008);MCL患者cyclin D1的表达明显高于CLL、DLBCL、HCL、SMZL和健康对照(P1<0.001、P2=0.008、P3=0.020、P4<0.001、P5=0.005);DLBCL患者的cyclin D1和cyclin D2表达高于SMZL患者(P1=0.049,P2=0.005);SOX11的表达与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呈显著正相关(r1=0.444,P1<0.001;r2=0.279,P2<0.001;r3=0.425,P3<0.001);15例患者标本SOX11核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4例MCL中有3例为阳性,1例阴性;其余12例均为阴性,包括7例DLBCL、2例粘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2例SMZL.CLL患者中,ZAP70阳性患者SOX1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ZAP70阴性的患者(P=0.021).结论 MCL患者SOX11和cyc1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并特异性的表达SOX11核蛋白.
- 曹鑫范磊方成朱丹霞王冬梅董华洁刘玲王银花徐卫李建勇
- 关键词:MRNACYCLIND1CYCLIND2CYCLIN
- 磷酸二酯酶7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 2011年
- 目的 为了研究磷酸二酯酶(PDE)7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87例未治疗CLL患者和20例正常人中PDE7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CL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 87例CLL患者PDE7B表达水平中位数为5.4×10^-4(0.2×10^-4~1.5×10-2),明显高于正常人群0.5×10^-4(0.18×10^-4~1.7×10^-4)(P<0.001).PDE7B与年龄、Binet分期、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VH)突变、CD38表达及细胞遗传学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及ZAP-70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其中26例患者具有治疗指征并接受治疗,其PDE7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治疗指征的患者(P=0.021).结论 PDE7B基因在MCL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与不利的细胞遗传学、Binet B和C期、IgVH基因无突变、CD38阳性关系密切,可能成为CLL新的预后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董华洁范磊方成朱丹霞王冬梅刘玲王银花徐卫李建勇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实时定量PCR预后因素
- 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效果.方法 采用FCR方案治疗21例CLL患者,其中10例为初治患者,11例为复治患者.FCR方案为氟达拉滨25 mg/m^2,第2~4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250 mg/m^2,第2~4天,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8 d为1个疗程.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微量残留病(MRD).同时对治疗前临床特点与完全缓解(CR)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例(52.4%)患者获得CR,7例(33.3%)获得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5.7%;中位随访时间19(7~73)个月,总生存率为86.0%,无进展生存率为72.0%.单变量分析表明治疗前Binet分期为A+B、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有突变或ZAP-70阳性细胞率≤20%与高CR率相关;6例患者化疗后MRD低于1%.FCR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FCR方案对CLL的治疗有确切疗效.
- 方成徐卫徐敏洪鸣朱丹霞朱华渊吴雨洁范磊乔纯庄芸缪扣荣刘澎李建勇
- 关键词: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
- 脱氧胞苷激酶表达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氟达拉滨耐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为了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dCK)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氟达拉滨(flud)耐药的相关性,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30例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dCK mRNA表达,比较Flud敏感与耐药患者dCK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敏感组dCK表达水平高于耐药组(p=0.001),dCK的表达与性别、年龄、Binet分期、IgVH基因突变、CD38、ZAP-70和p53基因突变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CK表达水平低或缺陷的患者可能对Flud药物有耐药性,而dCK表达的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 姚琳徐卫范磊缪扣荣吴雨洁乔纯朱丹霞朱华渊刘澎李建勇
- 关键词:脱氧胞苷激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Richter's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Richter's综合征(RS)是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细胞淋巴瘤(SLL)的患者发生向更高恶性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化的过程,其中绝大多数是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约2.2%~8%的CLL患者发展成为RS,RS患者对化疗反应差,其中位生存时间仅为5~8个月.由于其发病过程较为隐匿,在临床中应加强对其重视和认识.尽管近几年来人们对RS认识的不断加深并提出了许多有关其转化的可能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并未被阐明,RS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邹志建徐卫李建勇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
- SOX11与套细胞淋巴瘤被引量:1
- 2011年
- 神经元转录因子SOX11与胚胎神经发生和组织重塑有关,它在淋巴组织生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近期研究发现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MCL)中高度表达,并且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本文将对SOX基因家族,SOX11基因及SOX11在MCL中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刘玲徐卫李建勇
- 关键词:CYCLIND1套细胞淋巴瘤
- ZAP-70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标准化检测方法的探讨
- 2010年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临床预后差异极大的疾病。由于ZAP-70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突变有明显相关性且检测方法相对简单,故ZAP-70成为IgVH基因突变的理想替代指标。近年来,不同的ZAP-70检测方法表现出的差异性限制了ZAP-70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ZAP-70标准化检测方法的研究成为焦点。本文就ZAP-70的生物学特征、临床意义、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两方面;分析方法包括百分比法、荧光定量法、参比法,其中重要的一步是设定对照;实验技术包括标本的存储、检测时间、固定方法、抗体和荧光素的选择。虽然大量文献对检测方法的诸多变量研究进行了比较,但ZAP-70标准化检测方法在目前尚未有定论。
- 王银花徐卫李建勇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ZAP-70
- 磷酸二酯酶7B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1年
- 为了研究磷酸二酯酶(PDE)7B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应用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20例初治的有骨髓侵犯MCL患者骨髓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e7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MC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20例MCL患者pde7b表达水平中位数为8.7×10-4(4×10-5-6.9×10-3),明显高于正常人群0.5×10-4(0.18×10-4-1.7×10-4)(p=0.001);pde7b与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CD38表达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均无明显相关,而与细胞遗传学、β2微球蛋白、ZAP-70表达有明显相关。结论:pde7b基因在MCL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与细胞遗传学关系密切,可能成为MCL新的预后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董华洁范磊王冬梅方成朱丹霞王银花洪鸣朱雨乔纯庄芸徐卫李建勇
-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实时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