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航天支撑技术基金

作品数:1,321 被引量:7,593H指数:29
相关作者:张科黄英李言俊周军易东云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19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8篇航空宇航科学...
  • 35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56篇电子电信
  • 114篇理学
  • 1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89篇兵器科学与技...
  • 57篇电气工程
  • 52篇机械工程
  • 43篇化学工程
  • 3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25篇天文地球
  • 12篇军事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建筑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社会学

主题

  • 90篇图像
  • 71篇仿真
  • 61篇导弹
  • 60篇飞行
  • 55篇雷达
  • 54篇滤波
  • 52篇飞行器
  • 47篇卫星
  • 44篇制导
  • 43篇红外
  • 40篇网络
  • 39篇自适应
  • 35篇复合材料
  • 35篇复合材
  • 33篇超声速
  • 32篇非线性
  • 31篇信号
  • 29篇神经网
  • 29篇神经网络
  • 29篇感器

机构

  • 482篇西北工业大学
  • 160篇北京航空航天...
  • 150篇国防科学技术...
  • 145篇哈尔滨工业大...
  • 9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3篇南京航空航天...
  • 62篇上海交通大学
  • 47篇浙江大学
  • 43篇清华大学
  • 20篇中国航天科工...
  • 12篇西安航天动力...
  • 12篇中国航空工业...
  • 11篇复旦大学
  • 11篇中国航天科技...
  • 10篇中国运载火箭...
  • 9篇上海电力学院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中国空间技术...
  • 7篇长安大学
  • 7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65篇张科
  • 52篇黄英
  • 51篇李言俊
  • 40篇周军
  • 37篇易东云
  • 26篇闫杰
  • 24篇周海银
  • 23篇张安
  • 20篇彭应宁
  • 19篇敬忠良
  • 18篇景占荣
  • 17篇段晓君
  • 17篇王永骥
  • 17篇许稼
  • 16篇潘晓刚
  • 14篇卢晓东
  • 13篇郭阳明
  • 13篇姚静
  • 13篇陈怀海
  • 12篇史小平

传媒

  • 52篇西北工业大学...
  • 45篇火力与指挥控...
  • 40篇航空学报
  • 38篇宇航学报
  • 36篇系统仿真学报
  • 28篇航空动力学报
  • 27篇红外与激光工...
  • 27篇北京航空航天...
  • 24篇电子学报
  • 22篇系统工程与电...
  • 22篇国防科技大学...
  • 22篇计算机仿真
  • 21篇弹箭与制导学...
  • 20篇计算机测量与...
  • 20篇火箭推进
  • 17篇计算机工程与...
  • 16篇哈尔滨工业大...
  • 16篇电子与信息学...
  • 1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5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21篇2018
  • 35篇2017
  • 47篇2016
  • 57篇2015
  • 56篇2014
  • 71篇2013
  • 80篇2012
  • 132篇2011
  • 109篇2010
  • 126篇2009
  • 149篇2008
  • 131篇2007
  • 121篇2006
  • 106篇2005
  • 70篇2004
  • 35篇2003
1,3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广义似然比的冗余惯组故障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工程中用备份惯性器件构成冗余捷联惯组(RIMU,Redundant IMU)以提高导航、制导系统的可靠性,针对某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三种冗余配置的捷联惯组,研究广义似然比法在三种配置下的误警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具有工程参考价值的结果:采用十表冗余配置的捷联惯组误警率最小。
武唯强闫杰温琦
关键词:误警率
基于最优估计的数据融合理论被引量:26
2007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最优加权的数据融合方法,分析了最优权值的分配原则;给出了多源信息统一的线性融合模型,使其表示不受数据类型和融合系统结构的限制,并指出在噪声协方差阵正定的前提下,线性最小方差估计融合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融合是等价的;介绍了数据融合中的Bayes极大后验估计融合方法,给出了利用极大后验法进行传感器数据融合的一般表示公式;最后以两传感器数据融合为例,证明了利用Bayes极大后验估计进行两传感器数据融合所得到的融合状态的精度比相同条件下极大似然估计得到的精度要高,同时它们均优于任一单传感器局部估计精度.
王炯琦周海银吴翊
关键词:数据融合加权平均BAYES估计
振动控制系统中几种范数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阐述了描述振动系统特性的几种范数。重点讨论了H2和H∞范数各自的特点及它们在振动控制中的物理含义及相关用途。分析了系统H∞范数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一种优化算法。文中通过一个悬臂梁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对于振动控制而言,从频带上来看,H2控制是同时抑制所有的共振峰,而H∞控制则仅抑制最大的共振峰。系统的H∞范数是诱导范数,它满足乘法特性,利用H∞范数可以方便地引入系统的非结构不确定性,进行振动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
游伟倩陈怀海贺旭东
关键词:振动控制H2范数H∞范数仿真
载体运动对星敏感器星点光斑定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为研究载体运动对星敏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首先,根据星点光斑细分定位算法,对星点光斑质心提取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光学成像原理,分别建立了由载体角运动和振动运动造成的星点光斑变形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质心法对发生变形的星点光斑造成的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由载体的角运动和振动造成的星点光斑定位误差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载体角运动造成的星点光斑定位误差随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载体振动造成的星点光斑定位误差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呈现振荡衰减的趋势,与振动振幅成近似线性增长的关系。
季家兴王新龙
关键词:天文导航星敏感器角运动振动
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的晶形计算及控制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Growth Morphology方法模拟计算了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X-50)的晶体形态和结晶习性,分析了主导晶面的表面结构特征;采用实验方法验证了模拟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各稳定晶面在分子间距离、晶面电荷分布上存在很大区别。选择分子结构中具有负电子作用基团的晶体生长控制剂对其晶体形貌进行控制,可缩短快生长面和慢生长面之间生长速率的差距,减小晶体的形状系数。选择分子结构中含有富电子芳环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晶形控制剂,制备出了晶体形貌规整、呈多面体颗粒状、长径比明显变小的TKX-50晶体,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预测的正确性。
任晓婷张国涛何金选卢艳华丁宁叶丹阳雷晴郭滢媛侯斌
关键词:晶形控制
基于CMI及差分电流的紫外读出集成电路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镜镜像积分(CMI)及差分电流结构的GaN紫外探测器读出电路结构,分析了该读出电路结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通过SPICE对电路结构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该读出电路结构可以对探测器的光响应电流信号进行有效的读取。
王翔蔡波郭睿刘继忠高晓颖王丽娜周劲
关键词:CMIROICSPICE
多约束光学雷达轨迹规划技术
2010年
为进一步提高光学雷达的跟踪能力,需要研究其轨迹规划技术。充分考虑各种强约束条件,建立了轨迹规划模型。设计了一种P阵与FISHER信息量相结合的目标函数,采用伪线性卡尔曼滤波进行轨迹规划。仿真结果表明,沿规划的航迹飞行,不但能够满足光学雷达被动跟踪的各种约束条件,而且跟踪速度快,估计精度高。这也验证了轨迹规划技术的有效性,为实战中光学雷达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孟中杰陈凯黄攀峰闫杰
关键词:多约束
编队卫星星间基线的高精度测量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星间基线的高精度测量是卫星编队飞行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从星间基线的表示出发,通过对目前常用相对状态测量手段的测量元素进行比较,筛选出无线电、红外、激光等三种可行的基线测量手段;然后,再针对编队卫星关注的测量精度、数据率、信号覆盖、作用距离等四个方面作详细的分析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提出了两种可行的基线测量方案。从理论上讲,这两个方案均能实现毫米级的测距精度和角秒级的测角精度。
刘洋易东云王正明
关键词:编队基线
电子散斑干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被引量:20
2006年
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是一种测量物体表面微小形变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它是在激光、视频、电子及数字图像处理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光测技术,具有高精度、全场、实时测量等特点,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用价值。介绍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无损检测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刘龙孟光
关键词:光学检测激光
结合Canny和距离变换的矩形模式特征提取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提出了一种图像矩形模式特征提取算法。首先利用Canny算子对图像纹理敏感特性求取图像的Canny边缘;对Canny边缘结果计算其距离变换图,可有效减小纹理复杂区域对后续矩形模式特征提取的影响;然后对距离变换图进行掩膜卷积,对其结果进行聚类,获得矩形模式特征的中心;最后利用几何约束求解出矩形模式特征的四个顶点。实验证明了该算法有效可行,特征定位精度在真实图像上可达1.3像素。
李慧平李映张秀伟
关键词:特征提取CANNY边缘检测
共1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