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90192)

作品数:8 被引量:154H指数:8
相关作者:孔祥斌李翠珍李涛王洪雨李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农户
  • 6篇耕地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农户耕地
  • 3篇平原区
  • 2篇社会保障
  • 2篇社会保障功能
  • 2篇实证
  • 2篇耕地生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产力
  • 1篇土地流转
  • 1篇农地
  • 1篇农地流转
  • 1篇农户调查
  • 1篇农业
  • 1篇农用
  • 1篇农用地
  • 1篇区域耕地
  • 1篇作物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浙江工商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作者

  • 8篇孔祥斌
  • 5篇李翠珍
  • 3篇李涛
  • 3篇王洪雨
  • 2篇李靖
  • 2篇赵晶
  • 2篇王红雨
  • 2篇张青璞
  • 2篇谭敏
  • 2篇程佳
  • 2篇梁颖
  • 2篇张雪靓
  • 1篇关欣
  • 1篇马嵩
  • 1篇张凤荣
  • 1篇郧文聚
  • 1篇邹温鹏
  • 1篇刘邦瑞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分析与实证被引量:18
2010年
该文从耕地单产实现程度、播种面积实现程度和耕地总产实现程度3个方面来表征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计算方法。区域尺度上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是采用前沿生产函数、区试产量和近5a高产水平等多种方法进行确定,地块尺度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依据农业生态区法(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e,AEZ)进行修正得到。乡镇尺度上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分别采用尺度下移和尺度上移的方法将地块尺度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转化为乡镇尺度的可实现单产。应用此核算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1982、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区区域尺度的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实现程度在1982年出现最高值,并在1983-1998年的较长时期呈现小幅摆动但基本保持在35%~45%之间,而在1998年以后则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并在2004年以后出现一定幅度上升;大兴区乡镇尺度1982年实现程度最高;与1982年相比,2000年所有乡镇都大幅降低,2006年比2000年有所增加,但仍低于1982年;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大兴区区域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与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文构建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方法为从宏观尺度研究耕地生产能力差异化提供了借鉴。
孔祥斌李翠珍赵晶王红雨谭敏李涛张青璞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产力作物
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流转关系研究——基于京冀平原区330个农户调查被引量:35
2014年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导致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化的重要因素,而农地作为农民的最后一道社会保障,其社会保障功能能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农地流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京冀平原区中自然条件相似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作为研究区域,从农地生产功能、价值功能和劳动力承载功能3个方面测算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采取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正向分析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反向分析实际流转行为对于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是否有反馈作用,量化二者的关系,以期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将土地转出,而不愿意转入土地;反之农户实际的转出土地行为促进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的提高,转入土地的行为促进替代程度的降低。研究结论: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
程佳孔祥斌李靖张雪靓
关键词:农地流转LOGISTIC回归模型
农户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为研究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方法,提出土地规模化经营政策。基于"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是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地资源流转的关键"的假设,根据农户对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差异,从耕地生产功能、价值功能以及劳动承载功能3个方面,提出了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并以大兴区和海淀区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测算结果表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能够反映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替代产度的差异,为确定区域耕地流转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邹温鹏孔祥斌关欣王洪雨赵晶
关键词:耕地社会保障功能
京冀平原区地块尺度农户耕地集约利用差异对比被引量:23
2010年
为进行地块尺度耕地集约度的定量分析,该文选取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为对比研究区域,以全区域范围内的地块对应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取价值和实物2种形态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价值形态,大兴区显著高于曲周县。大兴区地块的资本集约度平均值为9797.30元hm2,曲周县为5025.18元/hm2;就价值集约度的构成来看,如果将农户家庭用工计入生产成本,劳动集约度所占比例较高,大兴区平均为67.03%,曲周县大于70%。对于实物形态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大兴区也高于曲周县,同时大兴区农户相对更关注有机肥的使用;且对比分析亦显示出大兴区地块尺度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变异大于曲周县,表明大兴区域农户土地利用的个体差异较大。研究认为,城市郊区的农户相对更偏好资本和劳动集约的利用方式,关注有机肥的使用。因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农户对资源环境,社会政策等因素变化做出响应进而形成不同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这是导致地块尺度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的重要微观动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则是其中观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孔祥斌李翠珍王红雨马嵩焦晋升李涛张青璞李靖
关键词:耕地利用集约度
京冀平原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农户土地利用目标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决策机制的研究,是科学分析区域耕地资源质量和生产能力驱动变化的基础。该文选择京冀平原区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为研究样区,以典型乡镇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家庭、农户收入、农户土地资源状况和农户区位条件等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曲周主要的农户类型为粮食和利润协调型,大兴的主要农户类型为粮食和利润协调型农户和利润需求型。研究区域农户为了获得更高的农业收益,偏好于增加耕地的劳动力投入、农药投入、复种指数较高。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土地质量和交通通达度对农户做出"保证家庭消费粮食的基础上,增加经济收入"和"只是为增加更多的收入"的耕地利用目标决策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即对于粮食和利润协调型农户或利润需求型农户有积极作用;城镇影响度对农户从粮食和利润协调型向利润需求型过渡和转型有积极作用。
李翠珍孔祥斌梁颖刘邦瑞谭敏李涛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业影响因素粮食安全
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及其差异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24村214户农户问卷的实证被引量:16
2013年
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长期存在。因此,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是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决定区域耕地是否具有流转条件,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依据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模型,测算出研究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被其他农村保障体系替代的程度,并从区域间和农户间两个方面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分析造成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的原因,为区域土地流转提供相对客观的判断依据和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农户对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和耕地对农户社会保障功能的供给两个角度,在耕地生产功能替代、价值功能替代和劳动力吸纳功能替代3个层次构建了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体系,并以北京市大兴区和海淀区的214份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耕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海淀区为0.04,大兴区为-2.7;耕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海淀区为0.5,大兴区为0.3;耕地劳动力吸纳功能替代程度海淀区为0.43,大兴区为0.35。海淀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高于大兴区,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户从粮食市场获得粮食的比例较大,参加非农就业的机会较多,农户对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依赖程度较低、被替代程度较大,土地流转条件具备。
张雪靓孔祥斌王洪雨程佳
关键词:土地流转
基于农户用地行为的耕地生产力及隐性损失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国内外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研究较多关注耕地生产能力及其耕地生产能力刚性损失的研究,而缺乏对耕地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层次性,以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粮食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关系进行表述,而后从农户土地利用、耕地集约利用和耕地生产能力3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而将耕地生产潜力的实现差异性和农户土地利用差异有机结合,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的框架体系、探讨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要从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规律入手,分析集约利用差异对耕地生产能力及其实现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区域耕地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强度及其时间空间差异特征,并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作物生长-生产能力影响的模型。此外,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不仅要借助传统的学科方法,还要结合应用遥感信息识别技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在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孔祥斌李翠珍梁颖王洪雨
关键词:农户土地利用耕地
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目标差异的农用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研究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是破解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本文从农用地利用单元和农户土地利用单元特征分析入手,得出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需求和农用地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偏差是农户土地利用微观变化的根本诱因,基于此可以将农户分为粮食需求型、利润需求型、粮食和利润协调型三种类型。进而在探讨农户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框架,构建基于土地产权约束、农用地用途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单元和农地利用单元相互影响的概念框架,并基于农户收益最大化原则对农户家庭的劳动力的分配进行经济学解释。
孔祥斌李翠珍张凤荣郧文聚
关键词:决策过程互动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