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80001)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丁玲辉阿旺晋美毕卫忠杨建鹏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主题

  • 6篇杂技
  • 4篇艺术
  • 3篇杂技艺术
  • 2篇传承
  • 2篇传统杂技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艺术起源
  • 1篇游牧
  • 1篇体育
  • 1篇自然地理
  • 1篇自然地理环境
  • 1篇宗教祭祀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环境
  • 1篇节日
  • 1篇活化石
  • 1篇保护传承
  • 1篇藏族传统体育
  • 1篇传统体育

机构

  • 6篇西藏大学

作者

  • 5篇丁玲辉
  • 2篇阿旺晋美
  • 1篇毕卫忠
  • 1篇杨建鹏

传媒

  • 2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西藏研究
  • 1篇中国藏学
  • 1篇西藏民族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藏传统杂技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就随社会变迁西藏传统杂技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讨。西藏传统杂技艺术是藏族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下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征,是藏族人民信仰和民族文化的储存库。研究发现,西藏传统杂技有的在散乱的史籍、岩画与壁画等中时隐时现;有的与藏戏、民族舞蹈、传统体育相互融合,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特征;有的至今仍在乡间、城市街头存在着,成为民间娱乐活动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变迁,西藏传统杂技艺术面临失传的境地,成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最脆弱的部分,认为挖掘整理、研究是西藏传统杂技艺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面,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丁玲辉
关键词:杂技艺术保护传承
西藏传统杂技艺术的活化石“恰勘踏旭”之考证
2014年
文章通过对被誉为西藏传统杂技艺术的活化石"恰勘踏旭"表演艺术形式的形成发展历史、表演形式与特色、人文与审美特性等方面进行考证与分析,认为藏族民间艺人们把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杂技艺术形式升华为集技艺、体育、娱乐为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变生硬为灵活、变单调为多变、变简单技艺为具有内涵和哲理化,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审美价值,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阿旺晋美
西藏杂技艺术
2015年
参证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寺庙杂技壁画,考释了吐蕃时期、元明清时期的杂技艺术,认为西藏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肢体表演艺术,在吸收中原地区杂技内容的同时,经历代杂技艺人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与西藏高原环境相一致的表演程式。提出挖掘、整理面临失传的西藏杂技艺术,是杂技艺术得以重塑和转化的关键。
丁玲辉杨建鹏
关键词:艺术
略论西藏传统杂技产生与发展的文化环境
2014年
西藏传统杂技的产生与藏民族居住的文化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是西藏传统杂技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演进和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二是特定的地理文化环境创造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藏民族文化,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杂技艺术;三是节日环境为传统杂技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民族节日是孕育传统杂技并使之得以发展的重要土壤。
丁玲辉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
西藏古代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相互融合的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西藏古代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大多记载在藏史文献,描绘在寺院壁画中,是当时藏族人民的主要娱乐文化活动,对西藏古代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相互融合的研究,对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西藏古代的娱乐活动以杂技、传统体育为主要内容,是以身体运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具有游戏娱乐性特点。杂技和传统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西藏古代杂技与传统体育主要活跃于寺院、宫廷和民间,是在相互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建议加强对濒临消亡的杂技与藏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研究,使这一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毕卫忠丁玲辉
关键词:杂技藏族传统体育
西藏传统杂技艺术起源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从劳动技能与技巧、游牧与农牧兼营,宗教祭礼仪式等方面对西藏传统杂技艺术起源作了探讨。认为史前时期的西藏杂技起源于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史前游牧业与农牧兼营的发展,为西藏传统杂技技艺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物质基础。西藏早期杂技、民间舞蹈与宗教关系密切,通过祭祀仪式把象征文明的肢体技艺结合起来,对杂技艺术的形成起着推进作用,推动史前精神文化向高层次发展。
丁玲辉阿旺晋美
关键词:宗教祭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