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5B33301009)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徐剑徐梦阳王立温彩燕邹佩贞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韶关大学韶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蝌蚪
  • 1篇淡水水母
  • 1篇蝶类
  • 1篇有尾类
  • 1篇森林公园
  • 1篇生活污水
  • 1篇饰纹姬蛙
  • 1篇水母
  • 1篇桃花
  • 1篇桃花水
  • 1篇桃花水母
  • 1篇胚后发育
  • 1篇胚胎
  • 1篇区系
  • 1篇蟾蜍
  • 1篇污水
  • 1篇无斑肥螈
  • 1篇卵巢发育
  • 1篇国家森林公园
  • 1篇黑眶蟾蜍

机构

  • 3篇韶关大学
  • 2篇韶关学院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利兹大学

作者

  • 5篇徐剑
  • 2篇陈建荣
  • 2篇邹佩贞
  • 2篇温彩燕
  • 2篇徐梦阳
  • 1篇王立

传媒

  • 2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生活污水对黑眶蟾蜍胚胎及蝌蚪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两栖类蝌蚪发育对环境污染比较敏感,可用于对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观察了黑眶蟾蜍胚胎及蝌蚪在生活污水中的发育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污染浓度增大,表现为胚胎及蝌蚪死亡率增加,发育时期延长,蝌蚪的体重增加延迟,体长发育延迟,尾部萎缩过程延迟.结果表明:黑眶蟾蜍胚胎在生活污水浓度达到10%为致死量,8%为半致死量.蝌蚪在生活污水中浓度达到80%为致死量,60%为半致死量,50%对发育明显影响,甚至致畸,50%对体长和尾长的影响最为明显.
王立徐剑
关键词:生活污水黑眶蟾蜍胚胎蝌蚪发育影响
粤北山区饰纹姬蛙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初步观察记录了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胚后发育过程。饰纹姬蛙的卵采于广东韶关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置于人工实验缸中自然孵化,在23.0~28.7℃水温条件下观察饰纹姬蛙蝌蚪胚后发育的过程。该蛙的胚后发育可以分为19期,历时31.1d,对其后肢芽、趾、前肢的发育,以及肛管及尾的变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描述,饰纹姬蛙蝌蚪的头长、体长、尾长和后肢长度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长。
徐梦阳徐剑
关键词:饰纹姬蛙蝌蚪胚后发育
广东淡水水母分布一新纪录
2005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2006年10月23日至11月29日于广东省乳源县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一瀑布下水潭采得多个淡水水母标本。桃花水母就生活于瀑布下的水潭中,经测定潭深1~4m,直径60~70m,潭水温度...
徐剑邹佩贞温彩燕陈建荣
关键词:淡水水母
文献传递
无斑肥螈卵巢发育的初步观察
2013年
对2010-2011年分布在湖南、广东交界处南岭地区的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雌性个体生殖腺进行测量,观察了其生殖腺的大小、重量、以及发育程度的变化,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进行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5-8月份为生殖腺的快速生长期,产卵在8-9月进行.雌性体长113 mm以上时性腺开始膨大,150 mm以上时性腺成熟,卵可以分成3种类型,每次成熟卵粒38~60粒.参照不同发育阶段硬骨鱼卵母细胞的划分办法,该种动物卵母细胞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6个时相.
徐剑邹佩贞温彩燕陈建荣
关键词:有尾类无斑肥螈卵巢发育
广东小坑国家森林公园蝶类的区系和垂直分布被引量:3
2010年
对广东小坑国家森林公园调查发现的150种蝶类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蝶类以东洋界为主体,计99种,占总数的66%;古北界20种,占总数的13.3%;东洋、古北二界共有种30种,占总数的20%.其中有箭环蝶、枯叶蛱蝶、大伞弄蝶等3种珍稀蝶类.广东小坑国家森林公园蝶类的垂直分布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东洋种类递减,古北成分逐渐增多.同时提出了保护、可持续利用蝶类资源的建议.
徐梦阳徐剑
关键词:蝶类区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