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7GB24910479)

作品数:3 被引量:5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伟王建国薄录吉王岩杨林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杭州达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氮磷
  • 2篇氮磷污染
  • 2篇污染
  • 2篇磷污染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生态沟渠
  • 1篇水力停留时间
  • 1篇人工浮岛
  • 1篇毛竹
  • 1篇煤渣
  • 1篇进水浓度
  • 1篇净化率
  • 1篇缓冲带
  • 1篇非点源
  • 1篇非点源污染
  • 1篇菜地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杭州达康环境...

作者

  • 3篇杨林章
  • 3篇王岩
  • 3篇薄录吉
  • 3篇王建国
  • 3篇李伟

传媒

  • 3篇土壤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用于防控菜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缓冲带技术初探被引量:9
2011年
太湖地区菜地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其排水中N、P浓度较高,容易造成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针对这一问题,在野外构建了不同宽度的缓冲带,分别研究了缓冲带适宜种植的植物以及缓冲带不同宽度条件下对菜地排水中各形态N、P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与水稻、空心菜相比,狗牙根更适合作为缓冲带植物;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缓冲带对菜地排水中各形态N、P的拦截效率在逐渐增加,但其拦截效率的增幅却在逐渐降低,综合考虑N、P拦截所应达到的效果指标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缓冲带的最佳宽度应设置为1.5 m,此时缓冲带对溶解态N、P的处理效率分别为30.3%和54.9%,对颗粒态N和P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91.2%和94.4%,对总N(颗粒态+溶解态)和总P(颗粒态+溶解态)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56.1%和85.9%,缓冲带宽度为1.5 m时菜地和缓冲带面积之比为100:11。
李伟王建国王岩牟艳军薄录吉杨林章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一种环保型人工浮岛的制作方法及其对农业集水区中氮磷的净化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目前人工浮岛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生二次污染、选材局限性等)以及农业集水区N、P污染严重的现状,采用稻秸秆、毛竹和煤渣等廉价或废弃物为原料,制作人工浮岛,并将其运用于农业集水区。结果表明,本人工浮岛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当人工浮岛覆盖率为8%时,对水体N、P的净化率分别达到60.1%和54.9%;黑麦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冬季浮岛植物;煤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浮岛植物培养基质。
李伟王建国王岩薄录吉杨林章
关键词:氮磷污染净化率毛竹煤渣
三种类型农田排水沟渠氮磷拦截效果比较被引量:45
2009年
为了了解太湖地区不同类型农田排水沟渠对N、P拦截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野外构建了3种类型的农田排水沟渠,即生态沟渠、混凝土沟渠和土质沟渠。研究了不同进水N、P浓度、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和不同进水流速条件下,3种类型沟渠的N、P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h和48h静态试验以及在固定进水流速的动态试验中,沟渠对不同进水N、P浓度的N、P去除率大小顺序是:生态沟渠、土质沟渠和混凝土沟渠,其中,生态沟渠明显优于其他沟渠。在固定进水浓度的条件下,沟渠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N、P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生态沟渠、土质沟渠和混凝土沟渠,其中,生态沟渠明显好于其他沟渠。在高、低两种进水流速和固定进水浓度条件下,生态沟渠在低进水流速下的N、P去除率明显优于其他沟渠。在不同进水浓度条件下,生态沟渠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8h。
王岩王建国李伟薄录吉杨林章
关键词:生态沟渠进水浓度水力停留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