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8165)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叶秀芳马雅玲梅惠香杨默迟庄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胃癌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多普勒血流
  • 1篇多普勒血流显...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流
  • 1篇血流显像
  • 1篇原发灶
  • 1篇肾衰
  • 1篇生化指标
  • 1篇升清
  • 1篇鼠模型
  • 1篇术后
  • 1篇显像
  • 1篇腺嘌呤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转移

机构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叶秀芳
  • 1篇梁金香
  • 1篇庄文娟
  • 1篇张银菊
  • 1篇杨默迟
  • 1篇梅惠香
  • 1篇王福霞
  • 1篇童楠
  • 1篇宋微
  • 1篇马雅玲

传媒

  • 4篇宁夏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OrbscanⅡ动态监测近视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其与切削百分比的关系。方法利用Orr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120例240只眼LASIK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角膜后表面Diff值,统计分析术后后表面Diff值的动态变化规律、特点及其与裸眼视力(UCVA)的关系。结果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凸,切削百分比>20%组,术后1年平均前凸(0.052±0.008)mm,而切削百分比<10%、10%-20%组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量分别为(0.034±0.007)mm、(0.043±0.005)mm。切削百分比>20%组术后1、3、6、12个月较<10%和10%-20%组Diff值均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Diff值与术后UCVA呈负相关(r=-0.471,P<0.05)。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普遍前凸,切削百分比越大前凸越明显,且切削百分比≤20%较为安全。
杨默迟马雅玲庄文娟梅惠香
关键词:LASIK
胃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与VEGF表达
2011年
目的探讨胃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和病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术前测定各期胃癌患者肿瘤区域的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并行半定量分级,对比分析超声测得的胃癌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不同相关因素中血流分布特征,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对应标本内VEGF的表达。结果 CDFI血流分级程度与肿瘤大小(P<0.05)、浸润深度(P=0.000)和淋巴结转移(P=0.000)相关;癌组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进展期胃癌CDFI血流分级高于早期胃癌(P<0.05);随着血流分级的增高,病理VEGF表达呈上升趋势(P=0.000),两者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与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VEGF表达亦有较好的相关性;术前进行胃癌组织CDFI血流检测,可间接评价肿瘤组织内的血管生成状态,为胃癌的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的信息。
张银菊王福霞宋微叶秀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胃癌
胃癌原发灶超声征象多元因素分析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胃癌原发灶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胃癌原发灶声像图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胃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胃癌原发灶的最大径、部位、血流丰富程度、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依据单因素分析,胃癌癌肿浸润深度较深,血流较丰富,肿瘤直径>5cm者,对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胃癌癌肿最大径、浸润深度及血流特征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依据胃癌原发灶声像图特征,术前预评估淋巴节转移的可能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阿孜古力.马义尔叶秀芳
关键词:超声检查淋巴结转移
升清降浊胶囊对慢性肾衰大鼠模型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升清降浊胶囊对慢性肾衰大鼠模型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升清降浊胶囊(高、中、低浓度)组,并与肾衰宁胶囊治疗组进行对照(肾衰宁组),观察其血Ca、P、Scr、BUN、ALT、AST等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Ca/P比值降低,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ALT、AST无明显改变(P>0.05),肾衰宁组、升清降浊胶囊高、中、低浓度组与模型组比较:血Ca/P比值升高,Scr、BUN水平明显降低(P<0.05);ALT、AST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6周时升清降浊胶囊低浓度组与肾衰宁对照组,比较Scr、BUN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可明显降低Scr、BUN,升高血Ca/P比值,减轻腺嘌呤对肾脏组织损害的作用,疗效与治疗慢性肾衰的肾衰宁胶囊相当。
梁金香童安荣童楠
关键词:慢性肾衰腺嘌呤生化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