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SGL04-5)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汪劲草陈彬彬周瑶万方良王蓉嵘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工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动力学
  • 1篇断陷
  • 1篇断陷盆地
  • 1篇鱼鳞
  • 1篇早石炭世
  • 1篇造山带
  • 1篇山带
  • 1篇石炭
  • 1篇石炭世
  • 1篇推覆
  • 1篇推覆构造
  • 1篇逆冲
  • 1篇逆冲推覆
  • 1篇逆冲推覆构造
  • 1篇盆地
  • 1篇盆地性质
  • 1篇中侏罗世
  • 1篇侏罗世

机构

  • 3篇桂林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汪劲草
  • 1篇王蓉嵘
  • 1篇万方良
  • 1篇胡勇
  • 1篇刘云田
  • 1篇夏斌
  • 1篇周瑶
  • 1篇陈彬彬

传媒

  • 2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地质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多世代旋转正断层对断陷盆地沉积迁移的控制——柴达木早、中侏罗世盆地性质被引量:13
2006年
基于盆-山耦合关系、地震剖面解释及盆地沉积特征,认为早侏罗世柴达木为箕状断陷盆地,具“南断北超”性质,中侏罗世亦为箕状断陷盆地,具“北断南超”性质。昆仑山北缘正断层与阿尔金左行、鄂拉山右行走滑断裂,分别控制了早侏罗世柴西、柴东箕状断陷盆地;随着昆仑山隆升向北扩展,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逐渐旋转上凸,柴南早侏罗世地层逐渐剥蚀而缺失,仅残存于柴北缘鄂博梁、冷湖构造带等地区。下侏罗统与基底接触带发育的“鱼鳞式”构造,为地壳不均匀隆升时,多世代旋转正断层先后切割所致。柴西南隆升导致中侏罗世地层向北、北东迁移,并出现反向箕状断陷盆地。因此,柴达木早—中侏罗世箕状断陷盆地的反向与沉积迁移,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壳由水平拉张转换为垂向隆升并向北扩展的地质过程。
汪劲草胡勇刘云田
关键词:中侏罗世柴达木盆地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大型逆冲推覆构造被引量:6
2005年
早石炭世末,准噶尔-哈萨克斯坦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陆-陆碰撞,形成大型双重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的原地系统为西伯利亚板块陆缘的晚古生代弧-盆体系,地层为下石炭统及泥盆系.外来系统为西伯利亚板块陆缘内侧的基底变质岩系及其重熔而成的混合岩系,地层为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系与下古生代浅变质岩系.滑动系统从下往上分别是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及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一部分构造岩是前海西期变质岩系经韧性变形,或之后又经构造重熔所致,另一部分是前海西期混合花岗岩韧性变形的产物.推覆距离至少为110km.推覆方向为250°±5°.扩展方式是后展式.以上表明,滑动系统、外来系统中的变质岩不属中国阿尔泰造山带的基底岩系,外来系统中的混合花岗岩时代不是海西期,而是加里东期,碰撞期后的隆升剥蚀从南东往北西逐渐减弱.
汪劲草夏斌
关键词:早石炭世阿尔泰造山带
矿体的侧伏规律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1
2006年
断裂控制的二维板式矿体中,矿体赋存空间的最小单位为透镜状裂隙,或称为一个成矿构造单元,第一世代的透镜状裂隙群呈雁列状排列,经递进变形逐渐为第二世代的桥构造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成矿波形断裂.提出了单侧伏和复侧伏的概念,认为雁列成矿透镜状裂隙群彼此平行,其侧伏为单侧伏;雁列成矿裂隙群通过桥构造连通成一条波形控矿断裂,其侧伏为复侧伏.提出了主动侧伏和被动侧伏的概念,认为矿体的倾伏方向与破裂面上主剪应力的方向一致为主动侧伏,否则为被动侧伏.实例研究表明矿体的侧伏向与成矿期的动力学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强调解析成矿构造形成时的动力学过程,对确定隐伏矿体的侧伏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汪劲草王蓉嵘周瑶万方良陈彬彬
关键词:动力学矿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